图书介绍

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
  • 杨大进,李宁主编;蒋定国,裴晓燕,赵云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7598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21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935页
  • 主题词:食品污染-食品监测-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2014年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概况1

第一节 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1

一、监测工作的目的1

二、监测工作的意义1

第二节 2014年国家监测计划制定的原则2

第三节 2014年国家监测计划内容简介3

一、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计划3

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计划4

第二章 监测方案及采样要求7

第一节 监测方案7

一、常规监测7

二、专项监测16

第二节 采样要求18

一、一般采样要求19

二、化学污染物监测具体采样要求20

三、微生物监测具体采样要求28

第三章 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质量管理要求42

第一节 技术管理工作要求42

一、监测技术机构内部质量管理职责42

二、技术培训42

三、监测能力评价43

四、编制工作总结44

第二节 监测技术工作实施管理要求45

一、指定监测技术机构要求45

二、人员管理要求45

三、仪器设备管理要求49

四、标准物质的管理49

五、关键试剂和耗材52

六、监测方法54

七、检验结果质量控制58

八、监测记录和档案管理要求63

九、督导检查64

十、质控考核64

第三节 监测技术工作实施技术要求64

一、采样技术要求64

二、样品检验65

三、数据及工作总结报送66

第四章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程序67

第一节 食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标准操作程序共性内容67

一、样品接收67

二、样品的标识和储存67

三、样品制备67

四、样品检验69

五、玻璃仪器的校准及清洗69

第二节 元素类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70

一、食品中铅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70

二、食品中镉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74

三、食品中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77

四、食品中总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81

五、食品中总汞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84

六、食品中甲基汞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87

七、食品中总砷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90

八、食品中铜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92

九、食品中铝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97

十、食品中铝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00

十一、食品中铝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04

十二、食品中铝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07

十三、食品中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09

十四、食品中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12

十五、食品中铅、镉、砷、镍、铬、铜、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16

十六、动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21

第三节 农药残留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126

一、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26

二、蔬菜和水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多残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41

三、食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50

四、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组分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54

五、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62

六、植物性样品中农药多组分残留GC/MS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67

七、流动街头餐饮蔬菜农药多组分残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71

第四节 违禁药物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176

一、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GC/MS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77

二、肉及肉制品中β-兴奋剂酶联免疫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81

三、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负化学源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84

四、蛋类、组织中氯霉素酶联免疫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88

五、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量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91

六、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196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200

一、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安赛蜜、糖精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00

二、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03

三、葡萄酒和果酒中二氧化硫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09

四、食品中合成着色剂HPLC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11

五、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16

第六节 生物毒素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224

一、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烯醇及其衍生物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25

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31

三、食品中伏马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43

四、麻痹性贝类毒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48

五、贝类中石房蛤毒素酶联免疫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53

六、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55

七、河豚毒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62

第七节 非食用物质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271

一、食品中碱性橙等10种工业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72

二、熟肉制品中10种工业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75

三、食品中苏丹红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87

四、肉制品中红2G工业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90

五、调味品中碱性橙2、罗丹明B、酸性橙Ⅱ及酸性金黄四种工业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295

六、调味品及肉制品中12种工业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301

七、熟肉制品中7种水溶性工业染料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309

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316

一、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316

二、食品中双酚A和壬基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336

三、食品中双酚A和壬基酚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341

四、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346

第九节 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407

第五章 微生物检测方法标准操作程序415

第一节 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程序总体要求415

一、样品接收415

二、样品的标识和贮存415

三、检验样品的准备415

四、样品检验和数据处理416

五、菌株保存416

六、检验后样品的处理417

第二节 卫生指示菌标准操作程序417

一、菌落总数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417

二、大肠菌群计数标准操作程序423

三、大肠埃希氏菌计数标准操作程序431

四、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443

第三节 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447

一、沙门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447

二、志贺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468

三、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标准操作程序481

四、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491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04

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18

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32

八、阪崎肠杆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42

九、创伤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50

十、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61

十一、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67

第四节 病毒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79

诺如病毒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79

第五节 寄生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85

一、异尖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85

二、棘口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87

三、棘颚口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88

四、广州管圆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90

五、华支睾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92

六、并殖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94

七、东方次睾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596

第六章 全国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数据库操作流程600

第一节 全国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数据汇总系统600

一、系统运行环境600

二、系统启动与登录600

三、功能介绍600

第二节 全国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数据汇总系统690

一、系统运行环境690

二、系统启动与登录690

三、功能介绍691

第七章 2014年全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培训教材767

第一节 全国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技术培训教材767

第二节 全国食品微生物污染物检测技术培训教材851

附录 第四章各节本手册方法编写人员9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