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系转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建,于清华,李靖宇编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60447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毛泽东思想-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系转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8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9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4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19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1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3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5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1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32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32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4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9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40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0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42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46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46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51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2
一、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52
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53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5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6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61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6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6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64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70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7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73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7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80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81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8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83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89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90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99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99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0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04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05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08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09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112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5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115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17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18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2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126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3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重要内容13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40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140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45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46
一、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146
二、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48
三、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总体评价151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54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4
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155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56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57
五、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158
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159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60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60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64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65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68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9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6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7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7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77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79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8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确立185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88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94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95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96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199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3
五、统筹区域发展205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5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0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09
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10
二、人民民主专政211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2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5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0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21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23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23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24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224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25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227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30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31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3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3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235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3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38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42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43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44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45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46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46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248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49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52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53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5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56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58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25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259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61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63
第一节 台湾问题与祖国完全统一264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264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66
三、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269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与发展27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272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273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与进一步发展275
四、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278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80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280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81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82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84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85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86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88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89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96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297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98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00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01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特殊力量301
五、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303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04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304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305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05
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307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10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311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311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15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316
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17
第二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19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319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22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324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专题32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29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330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332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3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336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要求336
二、切实加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339
附录 关于《概论》课教学逻辑的思考342
后记354
热门推荐
- 2637875.html
- 936510.html
- 3276880.html
- 2163696.html
- 815788.html
- 115706.html
- 1947163.html
- 1152959.html
- 1276667.html
- 1791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5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8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0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1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4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0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5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6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1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