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 逻辑理性批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德)胡塞尔(HusserlE.)著;李幼蒸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6288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胡塞尔,E.(1859~1938)-哲学思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 逻辑理性批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预备性思考14
§1出发点:逻各斯一词的意义:言语,思想,思想内容14
§2语言的观念性。排除相关问题15
§3作为“思想”表达的语言。广义思想作为意义构成的体验17
§4适合意义功能的“思想”之本质界定问题20
§5将逻辑学临时界定为先天科学理论20
§6逻辑学的形式特性。形式先天性和偶然先天性22
§7逻辑学的规范性功能和实践性功能24
§8逻辑学的双侧性;其主题学的主观方向和客观方向26
§9“客观的”或“实证的”科学之直接主题学。双侧性科学的观念28
§10历史心理学和主观方向的科学主题学30
§11传统逻辑学的主题学倾向31
第一部分 客观形式逻辑学的结构和范围41
A.从传统逻辑学通向形式逻辑学的完整观念41
第一章 形式逻辑学作为命题学分析41
§12纯粹判断形式观念的发现41
§13判断的纯粹形式理论作为第一形式逻辑学科42
§14一致性逻辑学(无矛盾性逻辑学)作为形式逻辑学的第二层级45
§15真理逻辑学和一致性逻辑学47
§16为明证性区分奠定基础的命题学的层级区分47
§17“清晰判断”「本质属」[Wesensgattung]作为“纯粹分析学”主题53
§18纯粹分析学的基本问题53
§19纯粹分析学作为真理之形式逻辑学基础55
§20逻辑原则及其在纯粹分析学中的类似者56
§21含混的和清晰的“同一”判断间相符性的明证性。最广义的判断概念58
§22作为纯粹逻辑语法的命题学形式理论的领域概念为最广义的判断59
第二章 形式命题学,形式数学61
§23传统逻辑学的内在统一性及其在形式数学中的地位问题61
§24一种形式本体论的新问题。作为形式本体论的传统形式数学的特性64
§25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本体论之间的主题学区别性与实质相关性66
§26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数学之间统一性问题被掩盖的历史原因67
§27《逻辑研究》中形式本体论观念的引入72
第三章 演绎系统理论和复多性理论75
§28形式逻辑的最高层阶:演绎系统理论或复多性理论75
§29法则科学的形式化还原和复多体理论77
§30黎曼以来的复多体理论78
§31一种复多体之严格概念,或一种“演绎的”、“法则性的”系统之严格概念;由“确定性”概念对其加以解释79
§ 32一种复多体理论的最高观念,作为一种关于复多体形式的法则性科学81
§ 33真正形式数学和游戏规则数学82
§ 34完全的形式数学等同于完全的逻辑分析学83
§ 35为何在作为普遍分析学的普遍科学领域内只有演绎的理论形式能够成为主题84
§ 36回顾及有关下一步任务的预先说明86
B.有关作为形式命题学的形式逻辑学与形式本体论的双重性之现象学说明89
第四章 对象立场和判断立场89
§37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先前说明的不充分性89
§ 38判断对象本身和句法构成90
§39判断概念向一切「句法行为形成物」的扩展91
§40作为思想游戏的形式分析学和逻辑分析学。可能应用的关系内含于形式科学的逻辑意义中92
§41命题学立场和本体论立场间的区别以及对其阐明之任务93
§ 42对此任务的解决94
§ 43作为形式科学理论的分析学即是形式本体论,并因此是朝向对象的101
§ 44从作为形式本体论的分析学转向作为形式命题学的分析学102
§45命题逻辑学意义上的判断106
§ 46真与伪作为批评的结果。真理与明证的双重意义107
第五章 命题学作为意义理论和真理逻辑110
§ 47从传统逻辑学转向科学的批评态度导致其命题学立场110
§ 48判断作为纯被意念者属于意义区域。朝向意义的态度之现象学特征111
§ 49判断(命题)的双重意义113
§ 50意义概念扩展到全部设定范围,形式逻辑的扩展是为了构成一种形式价值学和实践学114
§51纯粹一致性逻辑学作为纯粹意义理论。一致性逻辑学和真理逻辑学的划分也适用于作为最高逻辑学层阶的复多性理论116
§52真正逻辑的和逻辑外的“纯科学”[mathesis pura]。“数学家的数学”117
§53对欧几里得复多体例子的阐释119
§54形式逻辑学和形式本体论之间关系的最终建立121
第二部分 从形上逻辑学到先验逻辑学129
第一章 心理主义和逻辑学的先验基础129
§55客观的一形式的逻辑学的形成是否已足以满足一种还仅仅是形式的科学理论之观念129
§ 56对一切朝向主体性的逻辑形成物观点之心理主义谴责130
§57逻辑心理主义和逻辑唯心主义132
§58观念性对象的明证性类似于个别性对象的明证性134
§59作为「自所与」[Selbstgebung]之明证性的一般特征135
§60意向性的基本法则性和明证性的普遍功能138
§61在作为综合统一体的一切(实在的及非实在的)对象之功能内的一般明证性140
§62一切种类对象的观念性与构成性意识的对立。对自然的实证主义误解是一种心理主义142
§63原初生产的活动性作为逻辑形成物之自所与性,关于此生产[Erzeugung]一词的意义143
§ 64实在对象比非实在对象具有存在优先性145
§65关于心理主义的一个更一般性的概念145
§ 66心理主义的和现象学的唯心主义。对知识之分析性的和先验性的批评146
§ 67心理主义的谴责是对先验认知批评的必要逻辑功能之误解147
§68对进一步任务的预备性概述149
第二章 先验逻辑设问学的起始问题:基本概念问题151
§69在直接明证性中所与的逻辑形成物。此一明证性反思主题化的任务151
§ 70阐明[Klarung]作为对原初性之构成研究;此一要求之阐明的意义152
§71科学基础的问题与起源的构成性研究。逻辑学具有领导资格155
§ 72主体结构作为一种对应于客观先天性的先天性。过渡到一种新的批评层阶156
第三章 逻辑学的观念化前提及其构成性批评157
§73数学分析的观念化前提作为构成性批评的主题。判断形成物的观念同一性作为构成性问题157
§ 74“如此等等”之观念性,构成的无限性之观念性,及其主体相关项161
§75分析的矛盾律及其主观的转向161
§76真理逻辑学向主体侧设问学的过渡163
§77在矛盾律和排中律中包含的观念化前提165
§78在主体明证性法则中的“正断式和逆断式”[modus ponens und tollens]的转换167
§79真理本身和错误本身的前提,以及一切判断可判定性的前提167
§80真理前提的明证性和对其批评的任务169
§81进一步问题的提出171
第四章 逻辑原则之明证性批评向经验之明证性批评的回归173
§ 82判断向最终判断的还原。某物的范畴元变换[Uradwandlungen]和作为个体的元基底[Ursubstrate]173
§83真理的平行性还原。一切真理均指称一个体世界175
§84明证性的层阶结构;第一自身明证性即经验明证性。经验的严格概念176
§85所谓判断理论的真正任务。判断的意义生成作为明证性层阶秩序化探索的导引177
§86前述谓经验的明证性作为先验判断理论之自身最初主题。经验判断作为原初判断179
§ 87过渡到高阶明证性。与实质的及形式的一般性之明证性相关的核问题182
§88蕴涵于分析的矛盾律内的前提:每一判断均可达「清晰明证性」[Deutlichkeitsevidenz]184
§89清晰明证性的可能性184
§90诸真理逻辑原则的应用:这些原则仅适用于内容上有意义的判断188
§91过渡到新问题189
第五章 逻辑学的主观基础作为先验哲学问题190
§92客观逻辑学的实证性意义之阐明190
§93笛卡尔以来对经验的批评研究之不足193
第六章 先验现象学和意向性心理学、先验心理主义问题198
§94一切存在者都在意识主体内被构成198
§ 95从每一自身主体性出发的必要性201
§96主体间关系的先验性问题以及主体间世界202
§97在其普遍哲学意义中揭示意识构成的方法208
§98作为先天性研究的构成性研究209
§99心理主义主体性和先验主体性。先验心理主义问题213
§100有关先验哲学发展以及特别有关形式逻辑的先验性设问的历史批评考察217
第七章 客观逻辑学和理性现象学226
§101理性的先验现象学是逻辑学的主观基础226
§ 102传统逻辑学的世界相关性和为其先验阐明本身提供规范的“最终”逻辑学之特性227
§ 103绝对认知基础只是在有关作为唯一绝对存在者的先验主体性的普遍科学中才有可能建立230
§104先验现象学作为先验主体性的自身说明231
§ 105结束逻辑学的先验批评之准备。通常明证性理论为绝对真理前提所误导234
§106对绝对真理前提的进一步批评,以及独断论的明证性理论236
§ 107有关「作为意向性成就的明证性」的一种先验性理论的描述239
结论245
附录Ⅰ句法形式与句法素材,核形式与核素材248
§1述谓判断的分类248
§2判断中的事物[Sach]相关性250
§3纯粹形式和素材251
§4较低阶和较高阶的形式。它们彼此的意义关系252
§5独立命题[Apophansis]的自足功能统一性。在连词中一切连接形式的分划252
§6过渡到最广义的范畴领域253
§7句法形式,句法素材,句法255
§8句段和命题项。独立判断作为句段,广义独立判断作为句段256
§9“判断内容”是作为句段的判断之句法材料257
§10句法形式化[Formung]的层阶258
§11非句法的形式和材料——显示于纯粹句法材料中259
§12核形成物,核材料,核形式260
§13名词性范畴的优先性。名词化261
§14过渡到复合结构261
§15传统形式逻辑中的“词项”概念262
附录Ⅱ判断的现象学构成。原初主动的判断行为及其二次性变样264
§1作为自生产判断行为的主动判断行为;与其二次性变样的对立264
§2关于意向性的一般理论265
§3判断之非原始的所与性方式269
§4被动所与性方式主动化的本质可能性272
§5原初生产性判断行为的基本形态以及一般判断行为273
§6关于非清晰语言判断行为及其功能274
§7持存的和重忆性的含混性对统觉含混性的优越性:含混性中的第二明证性276
附录Ⅲ关于一种“纯无矛盾性逻辑学”或“纯一致性逻辑学”的观念278
§1形式的无矛盾性和形式的一致性之目的。此概念的宽式理解和严式理解278
§2一种纯粹分析学之系统的和根本的结构与句法理论的关系281
§3分析性判断之特征:作为纯“认知说明性”判断和作为“重言式”283
§4关于数理逻辑意义上的重言式的评论。贝克尔著(相关于正文中§§4——18)285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287
热门推荐
- 1657343.html
- 3172579.html
- 2450568.html
- 2527641.html
- 3216621.html
- 3578367.html
- 2762899.html
- 2804665.html
- 459368.html
- 1461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0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5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1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6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0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0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2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