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口腔内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口腔内科学
  • 李玉晶,栾文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107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口腔内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口腔内科学基础5

第一章 口腔和牙齿的结构与功能5

第一节 口腔的解剖和生理特点5

一、口腔的结构5

二、口腔的功能6

第二节 牙体组织7

一、牙体的解剖特点7

二、牙体的组织结构10

第三节 牙周组织20

一、牙周膜21

二、牙槽骨22

三、牙龈23

第四节 口腔黏膜24

一、口腔黏膜的基本结构24

二、口腔黏膜的类型25

三、口腔各部位黏膜的结构特征27

一、唾液腺28

第五节 唾液腺和唾液28

二、唾液30

第二章 牙齿的发育、萌出和替换34

第一节 牙齿的发育34

一、牙板的发生35

二、牙胚的发育35

三、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发育36

第二节 牙齿的萌出、替换和牙列形成38

一、牙齿的萌出38

二、乳牙的替换39

三、牙齿发育和萌出的次序与时间39

四、牙列的形成40

第三章 口腔检查和诊断技术42

第一节 检查前的准备42

一、检查室的基本要求42

二、检查器械42

四、医生和患者体位的调整43

三、器械的消毒43

五、医生准备44

第二节 口腔内科疾病的一般检查44

一、问诊44

二、视诊45

三、探诊46

四、叩诊46

五、触诊46

八、牙齿松动的检查方法47

七、咬诊47

六、嗅诊47

第三节 口腔内科疾病的特殊检查48

一、牙髓活力测验48

二、X线检查49

三、牙体病的投照检查51

四、早期釉质龋检查诊断方法52

五、牙菌斑的检查52

七、活体组织检查53

六、菌斑细菌检查53

八、脱落细胞学检查55

九、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细胞率的测定55

十、口腔真菌检查56

十一、直接免疫荧光检查56

十二、选择性麻醉57

十三、穿刺57

十四、牙周疾患的特殊检查58

第二篇 牙体牙髓病59

第一章 龋病59

第一节 概述59

一、龋病的特征和危害59

二、龋病的流行情况59

第二节 龋病的病因61

一、早期龋病病因学说61

二、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62

一、釉质龋70

第三节 龋病的病理学表现70

二、牙本质龋73

三、根面龋73

第四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74

一、龋病的好发部位74

二、龋病的分类75

三、龋病的临床表现77

四、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79

第五节 龋病的治疗82

一、龋病的治疗原则82

二、龋病的治疗方法83

三、龋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107

第二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111

第一节 牙齿发育异常111

一、釉质发育不全111

二、氟牙症113

三、四环素牙116

四、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118

五、先天性梅毒牙120

六、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121

七、畸形中央尖122

八、牙内陷124

第二节 牙体损伤125

一、急性牙体损伤125

二、牙体慢性损伤131

第三节 牙本质过敏症135

一、病因135

二、发病机制135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37

四、鉴别诊断137

五、治疗138

第三章 牙髓病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牙髓病的基本概念140

二、牙髓的组织生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141

第二节 牙髓病病因142

一、细菌性因素142

二、物理性因素145

三、化学性因素146

四、特发性因素147

第三节 牙髓病的病理变化148

一、可复性牙髓炎148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148

三、牙髓坏死和变性149

四、特发性牙体内、外吸收150

第四节 牙髓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150

一、病史的收集150

二、临床检查151

第五节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153

一、牙髓病的分类153

二、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55

三、牙髓炎疼痛的鉴别诊断159

第六节 牙髓病的治疗161

一、治疗原则162

二、治疗前的准备162

三、治疗方法170

第四章 根尖周组织病188

第一节 概述188

一、根尖周组织解剖生理特点的临床意义188

三、根尖周病的分类189

二、根尖周病的概念189

第二节 根尖周组织疾病的病因和病理190

一、根尖周病的病因190

二、根尖周病的临床病理192

第三节 根尖周组织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195

一、急性根尖周炎195

二、慢性根尖周炎197

三、各型根尖周炎之间的相关关系198

一、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199

第四节 根尖周病的治疗199

二、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法200

第三篇 牙周病231

第一章 牙周病学概论231

第一节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231

一、牙龈231

二、牙周韧带231

三、牙骨质232

四、牙槽骨232

五、结合上皮和上皮附着232

六、龈沟液232

第二节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特点233

一、牙周病的患病率233

二、牙周病高危人群的存在233

三、牙周病的部位特异性233

一、牙龈病234

第三节 牙周病的分类234

六、牙周病的种族特异性234

五、牙周病的时间特异性234

四、牙周病的年龄特异性234

二、牙周炎235

第二章 牙周病病因学236

第一节 概述236

第二节 牙周病的病原微生物236

一、 历史回顾236

二、牙菌斑237

三、不同牙周健康状况的龈下优势菌237

四、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238

第三节 牙周炎的个体敏感性240

一、可能影响牙周炎易感性或病损严重程度的候选基因240

二、影响宿主敏感性的系统因素242

第四节 局部微环境的作用244

一、局部宿主因素的作用244

二、局部细菌间的相互作用244

一、牙石245

第五节 牙周病发生的局部促进因素245

二、白垢246

三、食物嵌塞246

四、创伤性?248

五、医源性因素250

六、牙位异常与错?畸形250

七、不良习惯251

一、分泌型IgA在牙周病过程中的作用252

二、中性白细胞-抗体-补体系统在牙周病变过程中的意义252

第一节 牙周病变过程中的宿主反应252

第三章 牙周病变过程中的宿主反应、病理机制和病理改变252

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在牙周病过程中的意义254

四、牙周病变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254

第二节 牙周组织破坏的病理机制255

一、细菌毒性因子的直接作用255

二、宿主反应引起的组织破坏途径256

三、确立期病损258

二、早期病损258

一、起始期病损258

第三节 牙龈炎的病理变化258

第四节 牙周炎的病理变化259

一、炎症从牙龈到牙周支持组织的途径259

二、牙周袋形成259

三、牙槽骨的吸收261

第四章 牙周病的诊断与检查263

第一节 病史采集263

一、系统病史263

二、牙周病史263

第二节 牙周病的检查263

一、口腔卫生状况264

二、牙龈的检查264

三、牙周袋检查264

四、X线片检查265

五、牙齿动度和移位265

二、检查方法266

第三节 ?及咬合功能的检查266

一、检查内容266

第四节 其他检查267

一、细菌学检查267

二、龈沟液检查267

第五章 牙龈疾病268

第一节 牙龈炎268

一、急性龈炎268

二、慢性龈炎271

第二节 牙龈增生273

一、药物性牙龈增生273

二、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275

第六章 牙周炎276

第一节 成人牙周炎276

第二节 青少年牙周炎281

第三节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283

第四节 青春前期牙周炎284

第五节 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285

第七章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289

第一节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289

第二节 根分叉病变291

第三节 牙周脓肿293

第四节 牙周萎缩295

第八章 牙周病的治疗297

第一节 牙周病治疗计划的制定297

一、总体计划297

二、治疗程序297

第二节 牙周病治疗的开始阶段298

第三节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299

一、菌斑控制299

二、洁治术301

三、根面平整术305

第四节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307

一、作用于病源因子的抗菌疗法307

二、作用于牙周组织破坏过程的阻断疗法309

三、中医药治疗310

第五节 调?311

一、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11

二、调?的意义和目的311

三、调?的方法311

四、早接触点的选磨312

五、食物嵌塞的选磨312

第六节 松动牙固定术313

一、适应证313

二、牙周固定夹板的种类及制作313

第七节 牙周外科治疗314

一、牙龈切除术315

二、切除性新附着术318

三、牙周翻瓣术318

四、牙周骨手术321

五、膜龈手术324

六、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331

七、截根术和半牙切除术334

八、缝合与塞治335

九、牙周手术后的组织愈合337

第八节 全身疾病患者的牙周治疗339

一、血管疾病339

二、肾脏疾病340

三、呼吸系统疾病340

四、免疫抑制和化疗340

五、放射治疗341

六、内分泌系统疾患341

七、出血性疾病341

八、白血病341

第九节 牙周病疗效的维持342

一、疗效维持措施342

二、治疗的预后和转归343

第一章 概述345

第一节 口腔黏膜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345

第四篇 口腔黏膜病345

第二节 口腔黏膜基本病损347

第二章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349

第一节 复发性口疮349

第二节 白塞病355

第三节 创伤性溃疡359

一、创伤性血疱360

第四节 放射性口炎362

二、创伤性溃疡362

第五节 瑞特综合征365

第六节 其他口腔深溃疡365

一、克隆病365

二、韦格纳肉芽肿病366

三、蕈样肉芽肿367

四、恶性肉芽肿367

五、芽生菌病368

七、结节性多动脉炎369

六、组织胞浆菌病369

第三章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371

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371

一、单纯疱疹371

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373

三、手足口病375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376

一、球菌性口炎376

二、坏死性龈口炎377

三、口腔结核378

第三节 口腔念珠菌病379

第四章 变态反应性疾病384

第一节 接触性口炎384

第二节 药物过敏性口炎385

第三节 血管神经性水肿386

第四节 多形红斑387

第一节 天疱疮390

第五章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390

第二节 类天疱疮393

一、大疱性类天疱疮393

二、良性黏膜类天疱疮394

第六章 口腔斑纹类疾病396

第一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396

第二节 口腔白斑病398

第三节 口腔赤斑病401

第四节 口腔扁平苔藓402

第五节 盘状红斑狼疮406

第六节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408

第七章 舌唇部黏膜疾病410

第一节 地图舌410

第二节 沟纹舌411

第三节 萎缩性舌炎412

第四节 舍格伦综合征413

第五节 舌乳头炎415

第七节 毛舌416

第六节 正中菱形舌炎416

第八节 灼口综合征417

一、慢性非特异性唇炎418

第九节 唇炎419

二、腺性唇炎420

三、良性淋巴增生唇炎421

四、肉芽肿性唇炎422

五、梅-罗综合征423

六、光化性唇炎423

七、变态反应唇炎425

第十节 口角炎426

一、营养不良性口角炎426

二、感染性口角炎426

三、接触性口角炎427

四、创伤性口角炎427

二、猩红热429

一、麻疹429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429

第八章 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429

三、白喉430

四、麻风431

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32

第二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432

一、贫血432

二、粒细胞减少症和缺乏症433

三、白血病434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35

五、血友病436

第三节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437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37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437

三、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438

五、卵巢分泌机能减退症439

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439

六、糖尿病440

第四节 免疫和结缔组织疾病441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441

二、硬皮病442

三、皮肌炎442

四、淀粉样变病443

二、脚气病444

一、维生素A缺乏病444

第五节 营养代谢障碍疾病444

三、核黄素缺乏病445

四、尼克酸缺乏病446

五、坏血病446

第六节 中毒性疾病447

一、汞中毒447

二、铅中毒448

三、铋中毒448

五、强碱类中毒449

四、强酸类中毒449

第七节 其他系统性疾病和综合征450

一、溃疡性结肠炎450

二、肝硬化451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451

四、外阴-阴道-牙龈综合征452

五、Lyell综合征453

六、Peutz-Jedhers综合征455

第九章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455

第一节 梅毒455

一、后天梅毒456

二、先天梅毒457

第二节 淋病458

第三节 尖锐湿疣460

第四节 软下疳461

一、艾滋病病毒感染口腔表征的分类462

第五节 艾滋病的口腔表征462

二、白色念珠菌病463

三、与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疾病465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67

五、带状疱疹病毒感染468

六、毛状白斑468

七、Kaposi(卡波济)肉瘤469

一、儿童牙科学的研究对象471

三、儿童牙科学的特点471

二、儿童牙科学的任务471

第一章 概述471

第一节 儿童牙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特点471

第五篇 儿童口腔疾病471

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与牙病诊疗472

一、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的临床意义473

二、怎样接待儿童口腔病患者473

三、对待不配合治疗患儿的措施474

一、牙齿早萌475

二、牙齿迟萌475

第一节 牙齿萌出的时间异常475

第二章 牙齿萌出异常475

第二节 牙齿萌出的数目和位置异常476

一、牙齿萌出数目异常476

二、牙齿萌出位置异常477

第三节 牙齿萌出的其他异常478

一、上皮珠478

二、萌出性血肿478

三、萌出性囊肿478

四、萌出性死骨478

第三章 乳牙疾病479

第一节 乳牙龋病479

一、乳牙龋病的特点和易患龋的原因479

二、乳牙龋病的危害性480

三、乳牙龋病的好发牙位和好发部位480

四、乳牙龋病的分类481

五、乳牙龋病的治疗482

六、乳牙龋病治疗失败原因487

第二节 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488

一、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特点488

二、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要点489

三、乳牙牙髓病的治疗489

四、乳牙根尖周病的治疗493

第三节 乳牙的拔除494

一、乳牙拔除的适应证494

二、乳牙暂时保留的原则495

三、乳牙拔除的注意问题495

第四章 年轻恒牙疾病496

第一节 年轻恒牙的解剖组织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496

第二节 年轻恒牙龋病496

一、 年轻恒牙龋病的特点496

二、 年轻恒牙龋病的治疗497

一、治疗原则498

二、治疗方法498

第三节 年轻恒牙牙髓病的治疗498

第四节 年轻恒牙感染根管和根尖周病的治疗500

一、治疗原则500

二、根尖诱导成形术500

第五节 第一恒磨牙的早期拔除503

一、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503

二、拔牙指征503

三、存在问题503

一、病史的采取504

二、检查要点504

第五章 儿童前牙外伤504

第一节 病史采取与检查要点504

第二节 年轻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505

一、牙震荡505

二、牙折断505

三、牙脱位508

四、儿童牙外伤的固定方法509

第三节 乳前牙外伤的处理510

五、注意问题510

一、牙震荡的处理511

二、牙折断的处理511

三、牙脱位的处理511

第四节 儿童前牙外伤的预防511

第六章 咬合诱导513

第一节 概述513

一、咬合诱导的概念513

二、?的发育513

三、影响?发育的因素515

第二节 咬合紊乱的诊断516

一、常规检查516

二、特殊检查517

第三节 咬合紊乱的防治518

一、牙列的间隙管理518

二、牙齿发育异常的早期发现与处理521

第四节 乳牙列、混合牙列期错?的阻断523

一、乳牙反?的早期矫治523

二、开?的阻断526

三、上颌前突的矫治527

四、锁?的早期发现与治疗527

第七章 儿童牙周黏膜疾病530

第一节 婴儿期530

一、鹅口疮530

二、婴儿创伤性溃疡530

三、萌出性龈炎531

第二节 幼儿期531

一、单纯疱疹性龈口炎531

二、疱疹性咽峡炎532

三、地图舌533

四、碱性磷酸酶减少症533

五、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534

六、组织细胞增生症X534

第三节 学童期535

一、慢性龈炎535

三、橡皮圈所致急性牙周炎536

二、龈纤维瘤病536

四、青春前牙周炎537

第六篇 口腔预防保健539

第一章 口腔流行病学539

第一节 流行病学定义、作用与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539

第二节 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542

第三节 龋病流行病学546

一、指数546

二、流行特征与相关因素548

一、指数552

第四节 牙周疾病流行病学552

二、流行特征与相关因素556

第五节 口腔健康调查561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561

二、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561

三、调查项目和表格设计562

四、指数和标准564

五、误差及防治方法564

一、我国龋病患病情况567

第二章 口腔疾病的预防567

第一节 龋病的预防567

二、龋蚀活性实验568

三、防龋方法的选择569

四、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573

第二节 氟化物与牙健康575

一、环境氟分布与人体氟来源576

二、人体氟的代谢580

三、氟的生理作用与防龋机制583

四、氟的毒性作用585

五、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587

六、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595

第三节 牙周病病因及其预防599

一、牙周病的致病因素599

二、牙周病的分级预防604

三、菌斑控制605

四、控制相关局部因素615

第四节 口腔癌的预防616

五、提高宿主抵抗力616

一、流行病学特征617

二、致病因素618

三、口腔癌的预防620

第三章 口腔健康教育623

第一节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概念623

一、健康与口腔健康623

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624

第二节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原则625

一、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625

二、口腔健康促进的原则626

三、口腔健康教育的任务626

第三节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627

第四节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628

一、口腔健康目标628

二、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629

三、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6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