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物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植物物候学
  • (德)施奈勒(F.Schnelle)著;杨郁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1964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物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物候学的任务和实质1

2. 物候学发展过程3

2.1. 初期3

2.1.1. 林奈及其继承者(1750--1826年)3

2.1.2. 马齐乌斯--舒贝勒--魁捷列--弗里奇(1827--1881年)4

2.2. 物候学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5

2.2.1. 由霍夫曼--伊纳到希尔特纳(1882--1923年)5

2.2.2. 国家物候服务处(1922--1944年国家生物服务处和天气服务处)6

2.2.3. 1945年后的德国物候服务处7

2.3. 物候学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7

2.4. 国际物候组织14

3.1.2. 其他国家16

3.1.1. 德国16

3.1. 观测大纲16

3. 物候观测的进行16

3.2. 观测方法39

3.2.1. 观测员手册39

3.2.2. 观测员记录的误差及其防止42

3.2.3. 物候观测精度43

3.3. 物候测量学46

4. 观测资料的收集51

4.1. 物候服务处51

4.2. 物候资料定期递送服务处53

4.3. 专门观测网54

4.4. 地方的物候测绘54

4.5. 物候观测园55

4.6. 物候服务处的发展远景56

5.1.1. 补充不完整的记录和检查不精确的记录58

5. 资料的利用58

5.1. 观测资料的检查和整理58

5.1.2. 观测资料的出版准备60

5.2. 观测资料的数学整理61

5.2.1. 多年平均值和个别年份观测到的偏离的计算(物候异常的确定)61

5.2.2. 物候指标离差的计算61

5.2.3. 不同发育期之间重叠现象的研究64

5.2.4. 各个发育间期持续时间的计算64

5.3. 图解表示法66

5.4. 用地图绘示地方差异72

5.4.1. 各个物候期的制图72

5.4.2. 气候一致的天然的植物栽培区图75

5.4.3. 物候图和植物栽培图的合并75

5.4.4. 发育期差值图或物候现象持续期图76

5.4.5. 物候异常图77

5.4.6. 物候综合图77

5.4.7. 同步物候图78

5.4.8. 等候线略图和霍浦金斯生物气候定律79

5.4.9. 广大地域的物候图(斯米尔诺夫生物气候图)81

5.4.10. 物候图的利用82

6. 观测结果85

6.1. 一个地方的观测85

6.1.1. 短期观测记录与长期观测记录的比较85

6.1.2. 物候值离差的差异94

6.1.3. 发育间期的持续期96

6.1.4. 生长期和季节的天然界限98

6.2.1. 地理坐标不同、海拔大致相同的地方的对比108

6.2.1.1. 海拔大致相同处发育期开始日期和发育间期持续期108

6.2. 不同地点的观测108

6.2.1.2. 发育期的水平移动速度120

6.2.2. 海拔不同的地方的比较123

6.2.2.1. 不同海拔处的发育期开始日期123

6.2.2.2. 不同海拔处的发育间期持续期126

6.2.2.3. 发育期的垂直移动速度128

6.2.3. 地理位置不同、海拔不同的地方的同时比较132

6.2.4. 不同地区的物候评价134

6.3. 区域物候学的研究成果138

6.3.1. 德国138

6.3.1.1. 物候图138

6.3.1.2. 物候剖面144

6.3.1.3. 山势造成的物候特点146

6.3.1.4. 物候表152

6.3.2. 欧洲其他部分163

6.3.3. 小麦收割图170

7. 物候差异的原因171

7.1. 气候171

7.1.1. 气温172

7.1.1.1. 等候线与等温线的比较172

7.1.1.2. 气团交替的影响177

7.1.1.3. 各物候期的界限气温181

7.1.1.4. 积温185

7.1.1.5. 发育期开始期对温度的依赖关系193

7.1.1.6. 物候倒置(发育期顺序的破坏)197

7.1.1.7. 植物型(植物学系统)及温度对植物发育影响的种类199

7.1.2. 太阳辐射202

7.1.3. 土壤温度208

7.1.4. 降水、风、蒸发209

7.2. 地形210

7.3. 土壤212

7.4. 植物群落214

7.5. 居民点215

7.6. 继承的内部特点的影响215

7.7. 农业技术措施217

8. 物候学的应用领域219

8.1. 气候学219

8.2. 地理学225

8.3. 植物学226

8.4. 农业226

8.5. 植物保护232

8.6. 园艺和葡萄栽培233

8.7. 灌溉和人工降雨233

8.9. 采集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234

8.8. 林业234

8.10. 养蜂业235

8.11. 农业土壤学235

8.12. 医学235

8.13. 天气谚语236

8.14. 劳动力调配236

8.15. 航空运输236

8.16. 审讯236

9. 物候学教学238

10. 物候学是一门科学240

11. 物候学的任务242

参考文献244

人名对照表269

俄汉名词对照表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