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影艺术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影艺术论
  • 薛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558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电影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影艺术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电影语言的元素1

电影的画面1

一 电影画面的载体功能1

二 电影画面的形象性元素6

(一)人物7

(二)景24

(三)静物30

三 电影画面的形式性元素36

(一)光影36

(二)色彩40

(三)构图54

电影的声音63

一 声音进入电影63

(一)增加了真实感,画面不再是寂静的世界67

(二)代替了字幕及解释性镜头,从而解放了画面67

(三)扩展画面的空间68

(四)沉默与省略成为有力的艺术手段68

(五)建立了声画新关系69

二 人声75

(一)抑制对话(使对话处于次要地位)75

(二)把重点从语义转到语势与语境上77

(三)处理好语义(台词)部分81

三 电影音乐84

(一)电影音乐的特征87

(二)电影音乐的功能90

四 自然音响95

(一)自然音响的种类96

(二)自然音响的功能97

蒙太奇103

一 蒙太奇发展史略104

二 巴赞长镜头理论批判110

三 蒙太奇的艺术功能115

(一)选择115

(二)组合117

(三)引导117

(四)创造118

四 蒙太奇的种类121

(一)叙事蒙太奇121

(二)表现蒙太奇122

第二篇 电影制作125

准备阶段126

拍摄阶段134

后期制作阶段137

第三篇 电影的创作元素140

电影剧作140

一 电影剧作的作用140

(一)决定一部影片能否投入摄制141

(二)决定影片的未来142

(三)是整个拍摄工作的依据142

二 电影剧作的特征143

三 电影剧作的原则147

(一)要有创作冲动147

(二)要具有统一性148

(三)要对情节和结构作最佳的安排149

(四)要把人物作为“人”来写151

(五)要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151

四 编故事152

电影导演164

一 导演的地位164

二 导演的职责166

(一)导演构思166

(二)分镜头171

(三)参加并指导各阶段的工作172

三 导演的素质174

电影表演175

一 演员在电影中的位置175

二 电影表演的特点177

三 电影表演流派178

四 电影演员的素质178

电影摄影180

一 机位180

二 拍摄角度182

三 运动摄影183

四 特殊光学镜头186

五 拍摄特技187

六 布光188

电影剪辑189

一 剪辑的概念189

(一)剪辑是电影创作的最后阶段189

(二)剪辑的主要工作是对时间的处理189

(三)剪辑工作的内容和程序190

二 剪辑技巧191

(一)技巧性剪辑191

(二)无技巧性剪辑192

第四篇 电影艺术的特征193

综合性193

一 综合在交叉点上194

(一)时间与空间的交叉195

(二)视觉因素与听觉因素的交叉196

二 综合就是扬弃197

三 综合艺术在审美上的优越性199

(一)展现了现实的本体美199

(二)审美主体可以获得综合的审美体验199

视像性200

一 电影的发明是对视觉原理的技术性运用201

二 电影成为艺术是由于对视觉原理的艺术地运用203

(一)视像感知203

(二)视像认知205

逼真性208

一 概念的界定208

二 逼真性对电影创作的制约209

三 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209

运动性211

一 电影中的运动212

(一)物象的运动212

(二)摄影机的运动212

(三)组接造成的运动213

二 运动性与叙事功能213

(一)两种连续性213

(二)叙事在时间轴上自由展开214

(三)电影中的运动与叙事角度215

第五篇 电影的流通过程216

发行与放映216

一 电影发行216

二 电影放映与营销221

影视欣赏224

一 银海觅情225

二 倚窗眺望227

三 犹在梦中230

影视评论233

一 影评的功能和本质233

二 影评的类型234

(一)评介234

(二)观后感235

(三)评论236

(四)赏析237

三 影评的写作过程237

四 影评写作的几个关键问题239

五 影评人所具备的素质240

(一)对影视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40

(二)丰富的生活积淀241

(三)责任感、勇气和批判精神241

附录 被情绪吞噬的时间——探析影片《晚春》中的叙事时间242

第六篇 电影史254

默片的白银时代:从杂耍走向艺术254

一 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先驱254

二 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256

默片的黄金时代: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258

一 法国印象派电影运动258

二 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259

三 德国表现主义259

四 苏联蒙太奇学派261

(一)蒙太奇理论的准备部分261

(二)蒙太奇理论的完成部分——爱森斯坦261

(三)蒙太奇理论的保守部分——普多夫金263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下的美国电影264

一 经典好莱坞电影(20世纪三四十年代)264

二 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0年代以后)269

人性的回归:“解冻”时期的苏联影片272

新现实主义的故乡——意大利电影274

新浪潮带来的新电影278

一 法国电影“新浪潮”278

二 现代主义电影:个性化、艺术感觉与哲学思考280

三 德国电影“新浪潮”284

日出之国的风景:日本电影286

与时代潮流相浮沉的中国电影290

一 1912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老电影时期292

(一)中国电影的萌芽(1912—1929年)292

(二)蓬勃发展的30年代电影(1930—1937年)292

(三)战时和战后(1937—1949年)295

二 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电影298

三 1967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电影299

四 1976年至今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300

香港制造和台湾悲情303

一 香港电影304

二 台湾电影310

参考文献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