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实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实现
  • 李学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768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实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远程教育及其发展1

第一节 简介1

一、什么是远程教育1

二、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3

三、开展远程教育的意义4

第二节 国内外发展概况5

一、发展概况5

二、面临的问题6

第三节 未来的发展趋势7

第二章 远程教育系统8

第一节 系统构成8

一、通信网络9

二、终端设备9

三、教学资源9

第二节 业务特点10

第三节 涉及的关键技术10

一、音频、视频压缩编码技术12

二、网络技术13

三、接入技术14

三、视频会议技术14

四、基于IP的信息发布技术15

五、数据库技术16

六、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17

第四节 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7

第三章 基于电信公网的远程教育网络19

第一节 电信网简介19

一、基础传输网20

二、业务网21

三、支撑网22

四、服务网23

第二节 PSTN与远程教育23

第三节 ISDN与远程教育25

一、用ISDN实现LAN网络互连27

二、利用ISDN实现建立远程教育实时授课系统29

第四节 DDN与远程教育30

一、DDN简介30

二、DDN的基本业务31

三、DDN的其它业务32

四、DDN与ISDN的区别34

五、DDN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35

第五节 ATM与远程教育36

一、ATM简介36

二、ATM的信元38

三、ATM的协议模型40

四、ATM上可以开展的业务42

五、ATM与其它网络的互连互通44

六、ATM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51

第六节 FR与远程教育55

一、FR简介55

二、FR协议56

三、FR的多路复用57

四、FR的带宽管理58

五、FR的拥塞控制59

六、FR的特点60

七、FR的用户接入62

八、FR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64

第七节 几种技术的相互关系65

第一节 计算机网简介68

第二节 体系结构与协议68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68

第三节 传输介质与拓扑结构70

第四节 主要的互连设备73

一、网络适配器或网卡74

二、网络中继器或重复器74

三、网桥75

四、路由器75

五、网关80

第五节 Internet81

一、IP协议的编址方法83

二、IP包的头信息85

三、ARP协议86

四、ICMP协议87

第六节 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87

第七节 宽带WAN 组网技术88

一、传统模式--路由器 + 专线88

二、利用ATM组网90

三、IP over SDH93

四、IP over WDM95

第八节 宽带LAN组网技术96

第九节 下一代的IP协议-IPv697

一、IPv6基本头部格式98

二、多重头部99

三、数据分段、重组和路径MTU100

第十节 下一代Internet100

一、研究现状101

二、研究目标102

第五章 有线电视网与远程教育104

第一节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概况105

第二节 有线电视系统特点105

第三节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106

一、天线系统107

二、前端系统108

三、干线传输系统111

四、用户分配网络112

一、传输系统的升级改造114

第四节 有线电视系统的升级改造114

二、网络拓扑结构的升级改造115

三、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法119

四、有线电视网的广域互连121

第五节 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121

第六章 基于卫星、VSAT的远程教育124

第一节 卫星通信的特点125

第二节 卫星通信系统的构成126

第三节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128

第四节 VSAT及其发展概况129

一、VSAT129

二、VSAT与普通卫星通信的关系129

三、VSAT的发展概况130

第五节 VSAT的卫星通信网的组成131

一、网络拓扑结构及组网方式132

二、数据VSAT网的组网132

三、话音VSAT网的组网133

第六节 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133

一、音视频广播133

二、数据广播134

第七章 远程教育的用户接入137

第一节 Modem接入.137

一、Modem的分类139

二、Modem涉及的协议146

三、利用Modem接入远程教育网150

第二节 ISDN接入151

一、ISDN的数字用户线路152

二、ISDN的基本速率(2B+D)接入156

三、ISDN的一次群速率(30B+D)接入160

四、中间速率接入161

第三节 xDSL接入162

一、ADSL技术163

二、HDSL技术166

一、HFC简介170

第四节 HFC接入170

二、HFC接入的优势171

三、Cable Modem技术171

四、HFC的噪声抑制172

第五节 无线接入174

一、标准无线本地环结构174

二、无线接入环路技术176

第六节 几种接入方式的比较179

第一节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181

一、模拟视频信号的行、场结构181

第八章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技术181

二、模拟视频信号的频谱182

三、视频信号的数字化183

四、数字视频与模拟视频的比较184

五、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85

第二节 常见的压缩编码方法186

一、预测编码187

二、变换编码188

三、子带编码189

四、小波分析189

第三节 基于DCT的图像压缩编码190

一、图像分块190

二、DCT变换191

三、量化192

四、熵编码195

五、解码过程196

六、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197

七、混合编码199

八、I、B、P帧编码模式201

第四节 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203

一、图像压缩标准的历史和现状203

二、静止图像的压缩编码标准205

三、CCIR 601 建议208

四、H.261 标准208

五、H.263 标准210

六、MPEG-1标准211

七、MPEG-2标准214

八、MPEG-4标准215

第九章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220

第一节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220

一、取样221

二、量化222

三、编码222

一、波形编码223

第二节 语音压缩的常用方法223

二、参数编码230

三、混合编码232

第三节 语音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237

第四节 高质量的音频压缩编码238

第五节 高质量音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240

一、MPEG-1音频压缩编码240

二、MPEG-2 音频压缩编码241

三、AC-3 音频压缩编码241

四、MPEG-4音频压缩编码242

第十章 多媒体课件技术246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历史246

一、西方CBE的发展概况247

二、我国CBE的发展概况248

二、课件的功能249

三、课件的特点249

一、课件的定义249

第二节 课件的基本概念249

四、课件的组成250

五、课件的分类251

六、课件的教学媒介253

第三节 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253

一、概述253

二、多媒体节目制作工具--Authorware255

三、网页制作综合工具--Frontpage2000258

四、图像制作工具--Adobe Photoshop 5259

五、矢量动画制作工具-FLASH260

六、三维动画制作工具--3D MAX261

第四节 课件的管理261

一、课件库的功能262

二、课件库的层次结构262

三、课件库实例263

第十一章 视频会议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266

第一节 视频会议系统简介266

一、系统组成266

二、系统分类267

三、组网方式与网络接口268

一、多点控制单元的功能271

第二节 视频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271

二、相关的国际标准272

三、多点控制单元的原理与构成273

四、几种常见的多点控制设备274

第三节 视频会议的多点通信过程278

一、呼叫建立过程278

二、初始连接过程278

三、多点会议的进行279

四、结束会议279

第四节 视频会议的多点控制279

一、信号切换方法279

二、主席控制模式280

五、导演控制模式282

第五节 视频会议的数据传输282

四、演讲人控制模式282

三、语音激励控制模式282

一、ITU-T T.120系列建议283

第六节 基于H.320的视频会议系统284

一、H.320协议284

二、H.320视频会议终端287

第七节 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289

一、H.323的系统构成289

二、H.323的终端设备291

三、H.323的关守292

四、H.323的网关294

五、H.323的多点控制单元MCU295

六、H.323的相关协议296

七、RTP/RTCP协议297

八、RSVP协议300

九、H.323的应用304

第八节 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307

一、远程教育对视频会议系统的特殊要求307

三、桌面型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308

二、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308

第九节 远程教育中常用的辅助设备309

一、电子白板309

二、视频展示台309

三、自动跟踪摄像机和 Push To Talk 系统310

第十二章 基于IP的信息发布技术311

第一节 WWW与FTP312

一、WWW技术312

二、FTP技术313

第二节 Web交互技术314

一、通用网关接口314

二、Active Server Pages319

第三节 组播技术321

一、IP网的三种通信方式321

二、组播地址323

三、IP协议对组播传送的处理325

四、组播传送涉及的协议325

五、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326

六、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332

七、与协议无关的组播338

八、展望339

第四节 流技术339

一、流技术简介339

二、流技术实例340

第十三章 远程教育的应用实例352

第一节 北京邮电大学远程教育系统352

一、实时授课系统354

二、非实时系统360

第二节 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系统364

第三节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系统365

第四节 中国矿业大学远程教育系统366

第五节 教育部对我国远程教育的总体构想367

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升级改造367

二、卫星电视教育网的升级改造368

缩略语372

参考文献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