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世中日通商关系史研究 贸易模式的转换与区域秩序的变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来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51362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中日关系-双边贸易-贸易史-研究-16世纪-18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世中日通商关系史研究 贸易模式的转换与区域秩序的变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近世的时间段划分与近世中日的共通问题1
第二节 先行研究的回顾与检讨:“朝贡体制论”“朝贡贸易体制论”“互市制度论”4
一、费正清与“朝贡体制论”4
二、“朝贡体制论”的修正与批判7
三、“朝贡体制论”在德川日本对外关系研究中的应用10
四、“朝贡贸易体制论”的提出12
五、有关明代中日关系与朝贡—勘合贸易之研究13
六、德川日本对外关系与“互市制度论”的推进16
七、近世中日贸易数量以及长崎贸易的先行研究19
第一章 明初的对日交涉与“日本国王”的实像及虚像22
第一节 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建与明太祖的对外政策基调:“不征”“沮”“绝”23
第二节 诏令向谁颁:统一的明朝与政权分立的日本之交涉29
一、明初对日交涉的特点与难点: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29
二、“日本国王”怀良的实像32
第三节 明初赴日使者的多线索交涉39
一、《云门一曲》所见赵秩的在日交涉活动39
二、滞留“防州”时期的“大明国使”赵秩44
三、佛教人际网络与明太祖的“遣僧为使”47
四、祖阐、克勤一行在日本的多线索交涉52
第四节 怀良的“虚像”与明朝的却贡59
第五节 洪武时期明朝对日交涉原则的确立67
第二章 明、日“勘合贸易”体制的形成与终结73
第一节 足利义满与明、日勘合贸易的开始75
一、明、日交涉的重开75
二、贡期、贡物、回赐与白银、铜钱的流动80
第二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中断85
第三节 勘合的恢复与日本国书的曲折表述88
第四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矛盾与终结91
一、难以为继的“厚往薄来”与日本对铜钱的需求91
二、《善邻国宝记》所见“神国”思想的膨胀95
三、战国时代的日本与勘合贸易的终结97
第三章 德川初期日本对中国交涉政策的转变及其区域背景101
第一节 15至17世纪东亚海域的变动102
一、海域贸易网络的形成和多极化102
二、明朝对东亚海域的带动及其主导地位的动摇104
第二节 中日贸易模式的转变106
一、丰臣秀吉的“天下一统”及其区域霸权构想106
二、“勘合”的变调与中日贸易模式的再构建109
第三节 日本对中国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111
一、德川幕府对贵金属开发和输出的垄断及日本货币制度的统一111
二、朱印船的海外贸易113
三、贸易对象、交易途径的增多118
第四节 东亚海域纷争中日本的应对策略122
一、平山常陈事件与天主教、新教国家的对日贸易竞争122
二、安南的阮、郑之争与日本在区域贸易中的优势128
三、柬埔寨与暹罗的争端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交涉政策132
第四章 清、日“往市”贸易模式的成立和展开137
第一节 “锁国”与德川幕府对外政策的调整138
第二节 后金至清初的对日交涉143
一、从努尔哈赤到顺治帝的对日交涉策略143
二、清朝商人赴日本贸易的开始147
三、清朝海禁时期中日贸易的数量问题150
第三节 清朝海关贸易的开始与康熙帝对日官方交涉的尝试155
第四节 德川日本对中国商船的贸易调控:从丝割符制度到正德新例161
第五节 日本生产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贸易主导权的影响:以瓷器的输出为例168
第六节 幕府对输出品结构的调控172
第五章 正德新例的信牌制度与清日政治、经济的博弈183
第一节 制定正德新例的双重目的186
第二节 正德新例的实施与“唐通事”的中介作用192
第三节 信牌的意义:内外有别的解释197
第四节 康熙帝对日本信牌事件的处理202
第五节 日本信牌事件在清朝的政治意义206
第六节 德川幕府对中国交涉的特征与康熙帝的对日交涉策略209
第六章 清、日贸易中的“唐船商人”211
引言:唐船贸易与“唐船商人”211
第一节 唐船贸易对德川日本的意义217
一、唐船联结起的广域贸易网络217
二、实物交易外的技术流转与传播221
第二节 清朝官府出海许可证书所见赴日商人的位置224
第三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1):“信牌”成为清、日双方官府认可的制度以后234
第四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2):“盈物”及同类盘剥事件242
第五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3):唐人屋敷的博弈246
第六节 唐通事与德川日本的“怀柔远商”250
一、唐通事的身份属性及编制250
二、通事在唐船贸易中的工作254
三、“怀柔远商”:唐通事群体的政治功能258
第七节 “武威”与德川幕府对唐船商人的打杀265
第七章 清朝统治者的多极化世界观与互市的展开273
第一节 康熙帝对日本信息和区域形势的把握274
一、“密探莫尔森”的日本情报275
二、康熙朝官吏对海外情况的把握与皇帝的多极化世界观278
三、《尼布楚条约》的经验与“多极化世界观”的特征285
四、徐元梦、马齐与康熙:没有成果的决策层讨论286
第二节 雍正帝对日本型区域秩序的默认291
第三节 乾隆年间议禁南洋贸易案再考察295
一、红溪惨案与“沉默外交”295
二、议禁南洋贸易奏折内容的再梳理297
三、海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301
四、没有官方交涉的“朝贡国”荷兰304
结语308
附录 《唐蛮货物帐》(手写影印本)中国商船输出记录整理(节选)311
参考文献342
后记354
热门推荐
- 1860362.html
- 188275.html
- 306209.html
- 1310947.html
- 2515269.html
- 748795.html
- 1843076.html
- 1116325.html
- 1664476.html
- 4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4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5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0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9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3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1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2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