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宏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40420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紧急事件-处理-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时代紧迫性1
第一节 人类进入“风险社会”3
一、“风险”与“突发事件”3
二、“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特征4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突发事件5
一、贫富分化与突发事件6
二、金融危机与突发事件6
三、生态恶化与突发事件7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的突发事件8
一、自然环境的破坏9
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9
三、公共服务的缺失10
四、腐败现象的蔓延10
第四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政府的核心职能12
第五节 发展以社会和谐为导向的应急管理14
第六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学习18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18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学习19
第二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23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24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24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26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27
四、突发事件的分级29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32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32
二、应急管理的原则34
第三节 中国应急管理的发展35
一、中国“一案三制”发展历程回顾35
二、“一案三制”的关系37
三、从汶川地震看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39
四、我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41
第三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49
第一节 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以美国为例50
一、美国应急管理的前身:民防50
二、冷战前期的民防:备灾与备战的博弈51
三、冷战后期的美国应急管理:备灾与备战的整合53
四、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应急管理:全力备灾54
五、“9·11”后的美国应急管理:重反恐,轻防灾55
第二节 综合性: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57
一、综合性的三重含义58
二、案例解析:美国流感防控的综合性60
第三节 提升我国应急管理综合性的必要性:以南方暴风雪为例64
一、南方暴风雪灾害的特点:呼唤综合性64
二、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强化综合性66
三、我国加强应急管理综合性的关键67
第四章 突发事件的预防71
第一节 预测预警概述72
一、预防的重要环节:预测预警72
二、预测预警的重要性:以印度洋海啸为例73
三、预测预警的要点73
第二节 预测预警的三个重要问题74
一、如何开展风险评估74
二、如何正确发布警报77
三、如何促使公众采取响应行动78
第三节 预测预警的原则与措施79
一、预测预警的原则79
二、加强预测预警的措施81
第四节 预防的另外两种途径82
一、降低社会的脆弱性82
二、提高社会的恢复力84
第五节 城市突发事件的预防85
一、城市存在的主要风险85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风险90
三、城市突发事件预防的对策91
第五章 突发事件的准备97
第一节 应急队伍建设98
一、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98
二、应急救援队伍的问题与对策100
三、如何打造三支应急救援力量103
第二节 应急预案建设107
一、正确认识应急预案的作用107
二、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8
第三节 应急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109
一、应急法律110
二、应急资金110
三、应急物资112
四、避难场所113
五、应急通信114
第四节 公共安全教育114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115
二、自救、互救与公救117
第六章 突发事件的处置119
第一节 突发事件处置的流程120
一、突发事件处置的五个原则120
二、突发事件处置的十个环节122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124
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六大措施125
二、社会安全事件处置的五大措施127
第三节 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128
一、应急决策的特点129
二、应急决策者的素质130
第四节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问题131
一、如何防范次生灾害131
二、如何保护应急救援队员132
三、如何进行现场指挥132
四、如何实现应急联动133
五、如何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135
六、如何消除流言和谣言136
第五节 突发事件的问责与调查评估137
一、突发事件问责与调查评估的关系137
二、调查评估的意义139
三、调查评估的基本原则140
四、调查评估的流程141
第七章 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145
第一节 恢复重建概述146
一、恢复重建的含义146
二、恢复重建的分类148
三、恢复重建的过程149
四、恢复重建的原则151
第二节 恢复重建的关键问题153
一、如何进行住房的恢复重建153
二、如何进行经济的恢复重建153
三、如何进行灾害损失补偿154
四、如何管理、使用救灾资金155
五、如何进行心理干预158
第三节 国外恢复重建的经验:以地震为例161
一、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161
二、印度:古吉拉特大地震161
三、伊朗:巴姆大地震163
四、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地震海啸164
五、巴基斯坦:南亚大地震164
六、国际经验的启示166
第八章 突发事件的信息沟通和舆情监控171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概述172
一、突发事件信息的特征172
二、突发事件信息沟通的含义173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174
一、信息报送的主体174
二、信息报送的内容176
三、信息报送的渠道177
四、信息报送的原则178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180
一、信息发布的含义180
二、信息发布的流程181
三、信息发布的原则182
第四节 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中的媒体183
一、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三角互动183
二、新闻媒体报道与突发事件信息沟通185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186
第五节 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187
一、信息共享的问题187
二、国外经验借鉴:美国的反恐信息共享188
三、如何实现事件信息共享189
第六节 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与引导190
一、突发事件舆情监控的背景190
二、突发事件舆情监控的必要性191
三、舆情监控与应急管理机制193
四、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措施195
第九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会动员199
第一节 应急社会动员的意义与类型200
一、“应急社会动员”的含义200
二、应急社会动员的意义201
三、应急社会动员的类型202
第二节 应急社会动员的基本原则与法律依据204
一、应急社会动员的基本原则204
二、应急社会动员的法律依据205
第三节 国外应急社会动员的经验与案例207
一、国外经验207
二、国外典型案例212
第四节 国内的应急社会动员215
一、社会动员:从抗击“非典”到汶川地震215
二、基层社会单元:应急社会动员的重点217
第五节 案例解析:北京昌平区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219
一、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的背景219
二、社会动员机制的建设220
三、社会动员机制的特点与启示224
第十章 应急管理的企业参与229
第一节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概述230
一、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230
二、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231
三、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收益232
第二节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依据233
一、关于企业内部的应急管理233
二、关于企业参与社会应急管理234
第三节 如何开展企业内部的应急管理235
一、塑造安全文化235
二、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235
三、打造应急队伍236
第四节 企业如何参与社会应急管理236
一、应急预案的衔接236
二、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237
三、联合演练与救援237
四、灾后恢复重建238
第五节 巨灾条件下的企业援助238
一、慈善捐助238
二、应急物资的供给239
三、人力、设备和技术的投入239
四、开发保险产品239
五、发展应急产业240
第六节 案例解析:汶川地震中的国防科技工业242
一、汶川地震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挑战242
二、国防科技工业对汶川地震救援的贡献243
三、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应急管理的形式244
四、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245
第十一章 应急管理的社会力量参与249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250
一、公共治理与应急管理250
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251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志愿者参与:以汶川地震为例254
一、志愿者参与的特点254
二、志愿者参与的问题255
三、国外志愿者参与应急的经验257
四、如何推动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258
第三节 应急社会动员中的社区参与260
一、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260
二、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措施263
三、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典型案例265
第十二章 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269
第一节 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270
一、何为“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270
二、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时代背景272
三、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必要性273
四、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可能性275
五、我国的应急与应战一体化279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282
一、国际合作的原则283
二、国际合作的形式284
三、中国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286
后记29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9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04
热门推荐
- 1883241.html
- 2526039.html
- 981412.html
- 1854215.html
- 1921008.html
- 329429.html
- 2471741.html
- 1404148.html
- 3276050.html
- 1767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3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3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7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2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7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