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中的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上海音乐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173·567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中的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世界观与艺术创作1
世界观对认识和反映生活的指导作用&李准 丁振海3
作家的世界观决定写什么和怎样写&《文学的基本原理》4
三幅不同的《文姬归汉图》&《艺术概论提纲》5
创作方法同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张松泉6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一致和矛盾&茅盾7
杰出的艺术家往往具有进步的世界观&《艺术概论提纲》9
艺术家的世界观通过情感表现出来&《美学概论》10
舒曼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理解&于润洋11
从席勒的《欢乐颂》看世界观对创作的影响&严宝瑜12
“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王士菁13
徐悲鸿的艺术观和世界观的变化和发展&艾中信14
聂耳的世界观和他的革命音乐道路&周巍峙15
先进的世界观提高了冼星海的创作思想&马可16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写《李自成》&姚雪垠17
世界观指导艺术,但不能代替艺术&周扬19
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茅盾20
一、艺术的唯物论21
(一)艺术与社会生活23
1.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23
艺术起源于劳动&鲁迅23
舞蹈、绘画、雕刻都是劳动的产儿&《文学的基本原理》24
劳动创造了音乐&杨荫浏25
节奏美产生于生产劳动&樊莘森 高若海26
原始艺术的花纹从写实到符号化&李泽厚27
2.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9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时代的风俗画”&黎央29
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刘纲纪30
音乐的音响依赖于生活&钱志和31
旋律的不同形态都来源于生活&钱仁康32
舞姿的来源&王朝闻33
怎样理解舞蹈动作的生活原型&王元麟33
戏曲的写意表演来自生活&程砚秋35
生活冲破程式,程式规范生活&程砚秋35
虚构愈切近真实就愈妙&《古今文人扶事》36
《桃花源记》里描写的乌托邦也植根于社会生活&《文学的基本原理》37
从神话到科学幻想小说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文学的基本原理》37
人们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上帝&孙子威39
3.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40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刘纲纪40
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李准 丁振海41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作者的真知灼见&《编剧概论》43
鲁迅论美术的三个要素&张琢43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王朝闻44
“实对”与“迁想妙得”&钱松嵒45
手中之竹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伍蠡甫45
笔下的牡丹比花苑中的牡丹更美&黎汝清46
黄河的颂歌和各地的水手歌曲&马可47
舞蹈动作的客观现实性和独立性&叶宁48
孙悟空不能演成真猴子&梅兰芳49
形似接近生活,神似接近艺术&白杨50
4.艺术的时代性、阶级性和民族性51
艺术家是时代的代言人&贺绿汀51
唐宋元明清的绘画各有特点&李福顺52
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要同时代的脉搏相吻合&张君秋53
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高涨是时代、社会的要求&李泽厚54
不同的时代、阶级有不同的审美理想&《美学概论》55
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刘纲纪56
电影也必须追求民族风格&石方禹58
中西唱法各有特点&郭兰英等59
民族演唱风格的形成&《人民音乐》记者60
民族传统有如土壤和水份,时代有如空气和阳光&孙景波60
(二)艺术创作的物质条件62
1.艺术思维的生理基础62
人脑两半球的功能&张尧官62
“记忆可能象录音带”&《通俗哲学》63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三种类型&李泽厚64
审美能力和感官功能&《美学概论》65
节奏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朱光潜66
音乐材料的物理性能和音乐感受的生理基础&李曦微67
怎样理解下意识&王丽娜68
2.艺术表现的物质材料70
艺术构思必须借物质形式表现出来&阿甲70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实践与美学》7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离不开物质&《物理》72
声音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周荫昌74
人体是舞蹈美的物质基础&朱立人74
舞蹈通过人体动作的变化展现出来&贾作光75
视觉与光波&《普通心理学》76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艺表达提供新工具&钱学森77
可能出现没有演员的音乐会&钱学森79
机器人实验剧团&黄龙文79
电脑不能代替人脑&《通俗哲学》80
(三)艺术创作中的运动和时空问题82
1.艺术创作中的运动82
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真实&宗白华82
音乐形象是在声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周荫昌83
电影节奏是运动的产物&任远85
2.艺术创作中的时空86
现实中的时空和艺术中的时空&张庚86
戏曲分场是对舞台时间和空间的特殊处理&阿甲87
舞台空间的艺术魅力&夏静寒88
中国画表现时空的独特形式&王伯敏89
对艺术作品中时间处理的探索&宋耀良90
(四)艺术创作的规律性93
1.艺术创作规律的客观性93
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都是客观的&《文艺小百科》93
要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特殊规律&郑伯农95
音乐创作要尊重自身的规律&叶纯之96
舞蹈艺术不能违背它的客观规律&许淑媖97
2.掌握艺术规律的重要性98
戏剧规律与创作自由&顾仲彝98
随心所欲不逾矩&王元化99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张庚100
“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胡佩衡 胡橐101
二、艺术的辩证法103
(一)艺术中的联系和发展105
1.艺术的多种联系105
音乐、建筑及其他&余雪105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沈柔坚106
戏剧和电影&《艺术概论提纲》107
联觉&《普通心理学》108
音色与颜色&石峰109
艺术要求真、善、美的统一&邱明正110
京剧表演需要同台演员的紧密配合&梅兰芳112
戏不离技、技不离戏&钮骠 苏移112
思想、生活、技巧缺一不可&秦牧114
2.艺术的不断发展114
音乐艺术是发展的&吴祖强114
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黄腾鹏115
唐代美术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阎丽川116
科技的发达与文艺的发展&黄药眠117
艺术贵在创新&李紫贵119
布莱希特遭冷遇的启示&傅歆120
(二)艺术中的对立统一122
1.艺术创作中的个性与共性122
艺术形象通过个别表现一般&杜书瀛122
有限的形象包含广阔的内容&李泽厚123
一以当十&王朝闻124
言简意赅——读油画《南下》&辛冰茅125
典型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蒋孔阳127
典型是非常突出的特殊人物&蒋孔阳128
要努力反映人物个性的多样性&肖殷129
取消艺术个性等于取消艺术&晓星130
《搬夫曲》、《拉犁歌》和《黄河船夫曲》的异同&郭乃安131
小夜曲的共性与个性&李凌132
风格的共同性与差别性&王朝闻135
2.艺术创作中的对立统一关系136
不讲辩证法就没有音乐&周畅136
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秦牧137
道是异常却寻常&艾斐138
行动性的语言和语言性的行动&焦菊隐139
演员与角色&焦菊隐140
是配角,也是主角&刘斌昆141
心中有人,目中无人&钱英郁142
戏曲表演中的几对矛盾&阿甲143
丑中有美,美在丑中&陈烟帆145
形似和神似&文斗146
声情并茂&严玲148
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宗白华149
刚柔相济&翟墨150
情理结合&张颂南151
情景交融&星汉152
寓情于景,借景言情&韩尚义153
画有宾主&王伯敏154
简繁互用&阿甲154
详略得宜,疏密相间&蒋孔阳155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吴明肇156
中断与连续&陆铁军157
紧松有节&张庚158
快慢得当&张庚158
有取有舍&王伯敏159
以不全求全&赵捷160
虚实相生&《艺术概论提纲》161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王伯敏162
化景物为情思&宗白华163
抑扬相衬&朱希祥16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丘振声165
既可寓动于静,又可寓静于动&钱英郁166
强烈的动突出了极度的静&赵丹167
大巧若拙&刘朝骏168
景藏境界大,景露境界小&魏德忠169
奇正相生&王伯敏170
艺术结构的变化与和谐&王朝闻171
基调要统一,情绪要变化&张庚172
《游击队歌》中的变化和统一&贺绿汀173
(三)艺术中的质量互变174
1.艺术中的质和量174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的质的规定性&《辞海》等174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朱光潜175
音乐艺术的特点&赵宋光176
专于描情,拙于论理&李凌178
影片的数量与质量&张骏祥179
作品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袁行霈180
2.艺术中的度181
艺术的“情理分寸”&韩尚义181
表演艺术要注意适度&朱夏焱182
从演小凤仙谈起&黄宗江183
夸张和变形要恰到好处&徐公度184
运用乐器要得当&贺绿汀185
适度才能美&王璞185
3.艺术中的量变和质变186
“为了虚构得好,必须知道得多”&王元骧186
《牡丹亭》中的渐变到突变&马少波187
戏剧形式的变化&张庚188
谈谈变奏曲中的“变”&叶纯之189
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笔&秦牧190
“熟”是量的增加,“巧”是质的飞跃&肖寒190
从“一笔不苟”到“龙飞凤舞”&何慢 龚义江191
(四)艺术中的否定之否定193
1.艺术发展中的批判和继承、借鉴和创造193
不敢否定就不能前进&舒巧193
文艺在推陈出新中前进&吕钟194
音乐美的继承性&李焕之195
继承是为了创新&吕骥197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197
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李凌198
中西画法各有所长&王朝闻199
对印象派要区分精华与糟粕&贺绿汀200
摹古师今,独创成家&胡佩衡 胡囊201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孟波202
2.艺术发展中的螺旋式上升204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石鲁204
梅兰芳的艺术道路——“少、多、少”;“约、博、约”&许姬传204
演员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少——多——少&赵丹206
创作方法上的螺旋形前进&周来祥207
(五)艺术中的辩证法范畴208
1.艺术中的内容和形式208
任何内容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贺绿汀208
从戏情人物着手,不从技术格式入手&阿甲209
音乐内容的变化推动形式的变革&于润洋209
曲式的发展服从于表现内容的需要&钱仁康210
新凤霞在评剧艺术上的革新和创造&胡沙211
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迟柯212
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迟柯213
2.艺术中的现象和本质214
通过本质的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蒋孔阳214
从人物具体现象中去挖掘人物的本质&阿甲216
从本质着眼,从现象入手&王复民217
某些现象本身就是本质的表现&克地218
用虚构的现象更充分地体现本质真实&杜书瀛219
3.艺术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220
必然性行动与偶然性行动&叶涛220
通过有限的偶然表现无限的必然&李泽厚222
用偶然巧合的因素集中地反映生活的真实&顾仲彝223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周稼骏224
必然是“巧”之源,偶然乃“巧”之波&文中俊225
4.艺术中的理想和现实226
现实主义文学与理想紧紧相连&艾斐226
积极浪漫主义着力表现社会的理想和愿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27
“耽于幻想的音乐家”&王东路228
现实和理想相结合是关汉卿剧作的重要特色&伊兵230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文学理论基础》231
5.艺术中的动机和效果232
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李准 丁振海232
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复杂的&严之233
力求创作动机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叶纯之234
三、艺术的认识论237
(一)艺术和社会实践239
1.艺术创作是生活实践、艺术实践的过程和结果239
文艺工作者要参加火热的群众斗争&周立波239
作家观察生活要同时具有两套本领&刘建军 蒙万夫240
创作要熟悉题材&铭鉴241
从米勒移居农村想到的&徐军242
《游击队歌》和游击队生活&吕金藻243
认识生活才能唱出心声&楼乾责244
艺术创作是感觉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高度结合&蒋孔阳245
创造角色是认识和实践角色生活的反复过程&焦菊隐246
写戏与演戏&达明247
2.艺术的才能、技巧、风格、灵感离不开实践248
天才作家论“天才”&《古今文人轶事》24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秦牧249
“工夫深处渐天然”&胡佩衡 胡囊250
嗓子靠练不靠天&蒋孔阳251
个人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王朝闻252
灵感不等于灵机一动&马南邨252
灵感从何而来&杜文远等254
3.艺术的真、善、美受社会实践的检验255
形象思维也要受实践的检验&沈大德 吴廷嘉255
群众的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是检验艺术美的唯一标准&杨安?256
艺术批评的三个圈子&张颂南256
评价真、善、美的不同标准&老兵257
艺术批评的标准是历史的、具体的&《美学概论》258
对于作品的评价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周扬259
(二)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261
1.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261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张帆261
艺术作品在构思过程中离不开形象&《艺术概论提纲》262
思想和感情溶解在形象中&蒋孔阳263
从掌握艺术的形式结构看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李泽厚264
音乐创作要通过音乐家个人的感受和创造&廖乃雄265
艺术作品往往打上艺术家的主观印记&马奇266
2.艺术思维的心理形式267
美感的心理过程&洪毅然267
艺术想象的特点&《美学概论》268
想象与独创&《古今文人轶事》269
艺术联想扩大作品的意境&韩尚义270
音乐欣赏中的联想&周荫昌271
艺术的夸张是一种美学的加工&韩尚义272
幻想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才能&秦牧273
审美中的情感活动&《美学概论》275
正确理解移情现象&克地275
创作要动情&贺绿汀276
情感不能离开思想的支配&于润洋277
“贝多芬的艺术渗透着黑格尔的辩证法”&吴毓清278
演员的理性作用不可忽视&莫天琴279
(三)艺术的社会作用281
1.艺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281
艺术的三大作用及相互关系&刘纲纪281
艺术作品使人们听到各个时代的“琴音”&《实践与美学》283
艺术包含认识,但不能等同于认识&李泽厚284
艺术作品是人民的精神“武器”&《实践与美学》285
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何乾三286
艺术作品唤起欣赏者的美感共鸣&《实践与美学》286
2.艺术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288
文艺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周扬288
艺术是“人的一种道德的活动”&孙逊289
戏剧对社会负有劝善惩恶的责任&程砚秋290
文艺总要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林默涵291
艺术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刘纲纪292
(四)艺术家的职责和修养294
1.艺术家与时代、阶级、群众294
伟大的艺术家要同时代一起前进&吕骥294
高尔基首先是一个革命者&程代熙295
“音乐是代替大众呐喊”&竹风 唐远如295
2.艺术家的修养296
艺术家要有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顾仲彝296
作家的思想决定作品的倾向&卫建林298
艺术家的进步思想是避免自然主义的保证&王朝闻299
莫泊桑留给我们的教训&王颖299
梅兰芳的民族气节&许姬传300
演员如何正确对待特写镜头&赵丹302
歌声美,心灵更美&李羿303
文艺工作者的第一位工作是了解人熟悉人&吴强304
生活培育艺术家,艺术家又美化生活&志涓305
大艺术家往往就是大学问家&秦牧306
优秀的艺术家无不博学多才&《艺术概论提纲》307
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李凌307
提高艺术素质,才能展现作品的艺术意境&盛中国308
加强艺术修养,提高表演艺术&白杨310
附录:本书引用书目311
热门推荐
- 2790926.html
- 2085104.html
- 899690.html
- 2277798.html
- 1410357.html
- 414297.html
- 3443933.html
- 1120903.html
- 3487055.html
- 2462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2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8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8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9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8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1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2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