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梁启超思想平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锡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21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梁启超(1873~1929)-思想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梁启超思想平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不断求索、曲折多变的一生3
第一节 从新会神童到维新派的杰出宣传家、组织者3
一、新会神童、康门翘楚3
二、维新派的杰出宣传家6
三、在“百日维新”中9
第二节 言论界的骄子、革命派的论敌、立宪派的理论家12
一、热心传播新思想的言论界之骄子12
二、“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17
三、与革命派的论战25
四、立宪派的理论家28
第三节 从民初政坛的活跃人物到不能忘情政治的学者31
一、从去袁到拥袁31
二、“护国之役”的策划者和精神领袖34
三、与段祺瑞的一度合作38
四、不能忘情于政治、与时代潮流渐行渐远的学者42
第二章 政治思想47
第一节 戊戌时期救亡图存、变法维新,“兴民权”、“开民智”的呼吁47
一、论“中国无可亡之理而有必强之道”47
二、论“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51
三、反对洋务派的“补苴弥缝”之变56
四、为伸国权而兴民权59
五、论“兴民权以开民智为第一义”63
第二节 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与“新民”说68
一、对时代特征的总概括:民族主义时代、过渡时代68
二、提倡民族主义,呼吁建立近代民族国家71
三、对积弱中国“病源”的诊断书:《中国积弱溯源论》77
四、医治积弱中国的药方:《新民说》83
五、国民观、权利义务观、自由观90
六、“破坏主义”与“无血之破坏”101
第三节 1905年前后与革命派的论战及其“开明专制”论105
一、反对革命105
二、质疑共和114
三、“开明专制”论121
四、论“社会革命”非“今日中国所必要”128
第四节 “预备立宪”期间的君主立宪论134
一、对“开明专制”论的修正,关于开展“国民运动”的主张134
二、要求速开国会、尽早立宪的强烈呼吁137
三、关于君主立宪的具体主张142
第五节 辛亥革命中的“虚君共和”论和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专制”论148
一、“虚君共和”论148
二、“共和专制”论153
三、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161
第六节 五四后的社会改良主义166
一、呼吁“解放与改造”166
二、对社会主义的矛盾态度170
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试图走第三条道路176
第三章 哲学思想181
第一节 心物论181
一、心学、佛学的崇信者181
二、“境者心造”说182
三、“非唯”与“心物合一”论186
四、论“唯心派造人物”191
第二节 历史观196
一、戊戌时期的进化史观及晚年的质疑196
二、英雄史观及其局部修正202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心力造历史”说209
第四章 伦理思想与“国民性”改造221
第一节 伦理思想221
一、“利群”的伦理观、论“公德”与“私德”当并重221
二、论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的关系226
三、在道德变迁论与道德不变论之间的摇摆229
四、论利己与利群、爱他234
五、论苦乐生死、论“无我”240
六、责任人生观、趣味人生观、以仁为“全体大用”的人生观245
七、论道德修养249
第二节 论“国民性”改造与新理想人格的建立253
一、对“国民性”改造的高度关注253
二、批判“奴隶性”,呼吁培养新的精神风貌、理想人格258
第五章 文化革新的理论与实践265
第一节 文化革新方针的前后异同,文化“革命”的渐次展开265
一、20世纪初的文化革新方针265
二、欧游后的文化建设方针269
三、文化革新的实践——发动文化领域的各种“革命”276
第二节 “史界革命”与史学理论279
一、对中国旧史学的批判279
二、呼吁“史界革命”,建立新的史学理论286
三、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贡献295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与文学理论302
一、“诗界革命”302
二、“小说界革命”306
第四节 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312
一、早年呼吁“发明孔子之真教旨”,抨击后儒之学312
二、20世纪初对孔子和儒学的公开批判316
三、辛亥革命后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321
结语327
梁启超生平大事简表336
参考文献345
索引347
后记364
热门推荐
- 3187374.html
- 672911.html
- 1049107.html
- 2419704.html
- 1031425.html
- 2783581.html
- 2018889.html
- 2898335.html
- 3240730.html
- 656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2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0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0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6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9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