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现代化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学新技术实用全书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现代化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学新技术实用全书 第1卷
  • 李岩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23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243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现代化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学新技术实用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化教育管理3

第一章 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3

第一节 现代教育管理的起源3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起因4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创新7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几种理论模式10

第二节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特点19

一、当代教育的走向20

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特点22

第三节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趋向25

一、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开始成熟26

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6

三、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27

四、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趋于综合28

第二章 教育管理的体系探析30

第一节 教育管理的目标与功能30

一、管理目标30

二、功能33

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手段和主体34

一、手段34

二、主体36

三、活动——管理是一种心智性活动38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的管理系统基础42

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方法54

第一节 教育的目标管理54

一、学校管理的目标54

二、学校目标的建立56

三、学校目标的实施绩效评估58

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59

一、学校管理方法的种类59

二、行政的管理方法61

三、重视激励的方法63

四、促进交流与沟通65

五、让教职工参与决策67

第三节 教育管理程序69

一、教育计划69

二、教育决策71

三、教育组织73

四、教育控制75

五、教育评价77

第四节 实例78

第四章 教育管理的原理及原则84

第一节 教育管理原理84

一、教育双重性原理84

二、教育系统原理85

三、整分合原理85

四、反馈原理86

五、封闭原理86

六、能级原理87

七、动力原理87

八、弹性原理88

九、效益原理88

十、动态原理88

第二节 教育管理失败的原因89

第三节 教育管理的原则92

一、教育管理原则的制定92

二、教育方向性原则94

三、教育民主性原则95

四、教育性原则96

五、教育规范性原则97

六、教学为重的原则98

第五章 现代教育管理比较101

第一节 师范教育管理比较101

一、各国师范教育的管理制度与分类101

二、各国师范教育的学校领导管理体制106

三、各国师范教育学校师资管理方式111

四、中外师范教育管理的比较和借鉴115

第二节 职业教育管理比较124

一、各国职业教育的管理方法与制度124

二、中外职业教育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借鉴130

第三节 高等教育管理比较137

一、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137

二、中外高等教育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借鉴144

第四节 成人教育管理比较150

一、各国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150

二、中外成人教育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借鉴165

第六章 教育管理的类型174

第一节 行政型的管理174

一、行政型的管理产生的背景174

二、行政型管理模式的特点176

三、行政型管理模式的优点178

四、行政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179

第二节 科学型的管理182

一、科学管理模式的起源183

二、科学管理模式的特征184

三、科学管理模式的优缺点186

第三节 经验型管理190

一、经验型管理的参照系190

二、经验管理模式的曲线及转折点191

三、经验管理模式的优势194

四、经验管理模式的限制性195

第七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197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工作内容197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208

第三节 班级组织的概念与发育218

一、班级组织的定义218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224

三、班级组织的构成227

四、班级组织管理的特点232

五、班级组织管理的作用235

第四节 家长工作的组织管理238

第五节 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方法242

第八章 教学管理245

第一节 教学及教学方法245

一、教学245

二、教学方法246

第二节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250

一、课堂教学250

二、课外活动252

第三节 教学质量管理254

一、确立教学质量标准254

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256

第四节 教学质量管理259

一、决策与执行260

二、监督260

三、反馈261

第五节 常规性的教学管理262

一、由学期进程确定的教学组织工作规范263

二、由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师工作(特指“教”)规范264

三、由教学过程确定的学生学习规范264

第六节 教师管理技巧264

一、了解教师265

二、加强思想政治与业务培训266

三、合理安排教师267

四、确保每位教师的民主权利267

五、积极主动地为教师解决问题268

六、教师考评269

第七节 教导处及教导主任的管理270

一、教导处270

二、教导主任272

第九章 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管理274

第一节 中国的职业教育管理274

第二节 国外的职业教育管理275

一、国外职教275

二、职业的选择277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任务279

第四节 劳动教育管理281

一、建立管理体系281

二、制定教学计划282

三、组织管理的实施282

四、对学生的考核、评比282

第十章 美育管理与体育卫生管理284

第一节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284

一、自然美284

二、社会美286

三、艺术美288

第二节 内在美与外在美293

一、心灵美293

二、语言美294

三、行为美295

四、仪态美296

第三节 体育课教学管理与课外体育活动管理298

一、体育课教学管理298

二、课外体育活动管理300

第四节 卫生保健管理301

一、环境卫生管理302

二、生活卫生管理302

三、教学卫生管理302

四、体育卫生管理303

五、生产劳动卫生管理303

六、青春期卫生管理303

七、心理卫生管理303

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304

第十一章 德育的管理305

第一节 德育的原则及方法305

一、德育的原则305

二、德育的方法308

第二节 当代西方德育思想与流派313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思想313

二、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318

三、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319

四、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321

第三节 德育管理322

一、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323

二、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23

第十二章 教育项目的管理325

第一节 教育项目的策划325

一、概念325

二、理论326

三、实践327

四、项目的优劣328

第二节 教育项目的制定330

一、教育项目的评价准则330

二、可行性准则334

第三节 教育项目的资助338

一、国家资助339

二、外部资助来源343

第四节 教育项目的管理354

一、教育项目的管理355

二、监督与评估360

第十三章 网络教育与管理369

第一节 虚拟的网络校园369

一、历史悠久的学校建筑369

二、全新的学习空间371

三、虚拟的网络校园372

第二节 网络知识库和学校知识的差异375

一、知识377

二、传统的学校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的区别380

三、网络知识对人的要求381

第三节 网络教学与学校教学的差异382

一、传统学校教学383

二、网络化教学的方法385

三、网络教学的技术基础388

第四节 网络教育的教育管理389

一、学校组织模式389

二、校园组织结构391

三、校园管理和服务392

四、学校管理参与形式394

五、网络教育的挑战394

第十四章 教育管理的积极意义397

第一节 人的积极意义397

一、积极性是什么397

二、人积极性的来源398

第二节 人积极性的模式401

一、社会需要模式401

二、人的需要模式404

三、两种调动人的积极性模式的关系406

第三节 激励理论的作用408

一、激励的基本模式408

二、需要理论409

三、过程激励理论420

四、行为改造理论424

第二篇 现代教育新技术433

第十五章 现代教育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433

第一节 现代教育新技术的总体概念433

一、现代教育新技术的内容433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435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438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439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439

二、现代教育新技术的研究443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444

一、现代教育模式新探索445

二、提升办学能力445

三、改善条件、扩大规模446

四、提高质量447

五、促进改革448

第四节 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向450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450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451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向453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因素456

第一节 智力与非智力基础456

一、智力因素456

二、智力的作用458

三、非智力459

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461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462

一、系统科学的种类462

二、教育传播学466

第三节 教学因素472

一、新教学论体系472

二、“学科结构”教学论475

三、范例教学论478

四、其他理论流派483

第四节 学习因素503

一、行为主义学习因素503

二、认知主义学习因素505

三、加涅的累积学习因素507

四、建构主义学习因素512

五、素质教育的新理论515

第五节 视听理论基础519

一、视觉的认识规律520

二、听觉认识规律522

三、“经验之塔”理论524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5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