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效质量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有效质量管理
  • 王堃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55345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效质量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1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及其四个术语的定义和内涵1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1

二、质量策划的定义及其内涵2

三、质量控制的定义及其内涵3

四、质量改进的定义及其内涵5

附表1-1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的比较7

五、质量保证的定义及其内涵7

附表1-2质量改进与质量保证的区别8

六、关于质量改进在前、质量保证在后的综合说明9

附图1-1质量改进与质量保证的直接关联和作用9

第二节 首先补充七个术语的定义及其内涵9

一、准则的定义及其内涵9

二、因情制宜的定义及其内涵11

三、适度的定义及其内涵12

四、预防为主的定义及其内涵13

五、规定要求的定义及其内涵14

六、整改的定义及其内涵15

七、效果的定义及其内涵17

第三节 必须坚持“四个第一”和“九个一切”18

一、必须坚持“四个第一”18

二、必须坚持“九个一切”20

附图1-2必须坚持“九个一切”22

第四节 保持“五连行”、“六类适宜”与“七类有效循环”22

一、应当保持“五连行”22

二、必须保持“六类适宜”23

附图1-3必须保持“六类适宜”所具有的三个要素、手段和作用之示意图25

三、必须保持“七类有效循环”25

附图1-4必须保持“七类有效循环”28

第五节 有效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及其具有“十大特点”、“十项原则”28

一、创新的有效质量管理(EQM)的提出及其定义和内涵28

二、EQM具有“十大特点”30

三、EQM具有“十项原则”34

第六节 再论“ATEV有效循环”37

一、质量问题的划分37

二、本人再论“ATEV有效循环”38

附表1一3 “ATEV有效循环”与“PDCA有效循环”的区别40

第七节 必须坚持“四不放过”40

一、已有的必须坚持“三不放过”40

二、四类必须坚持“四不放过”40

箱二章 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及其与有效质量管理的关系43

第一节 过程及其分类43

一、过程的定义及其内涵43

二、过程主要分为大过程、主过程和分过程45

第二节 过程管理和过程方法46

一、过程管理的由来、定义及其内涵46

附图2-1创新的主过程管理及其策划、建立、监控及改进和持续改进47

二、过程方法的由来、定义及其内涵48

第三节 论过程监控49

一、过程监控的定义及其内涵49

附表2-1主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的比较51

二、本人对于主过程监控及改进的补充论述51

附图2-2主过程监控运行即主过程监控及改进54

附图2-3主过程持续监控及改进的示意图55

第四节 EQM与过程管理的相互关联和作用56

一、过程管理的构成和作用56

二、EQM的构成和作用56

三、EQM与过程管理的相互关联和作用56

附图2-4 EQM与过程管理的相互关联和作用57

四、本章的归结57

第三章 质量和产品质量、名牌产品和名牌战略59

第一节 质量、质量特性、可靠性等术语的定义及其内涵或含义59

一、质量的定义及其内涵59

二、质量特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术语的定义及其含义60

第二节 产品、通用产品类别、硬件类产品划分62

一、产品的定义和含义62

二、通用产品类别62

三、硬件类产品划分62

第三节 论产品质量63

一、产品质量的定义及其内涵64

附图3-1广义产品质量与适用于顾客的关系65

二、顾客、产品适用性质量、归零等术语的定义及其含义或内涵66

三、本人再论产品质量以人为本、两大前提、四个要点和六类关联及效果69

第四节 名牌产品和名牌战略73

一、名牌产品的确切定义和特点73

二、本人阐述实施名牌战略和创造名牌产品73

第四章 质量方针目标与 EQM所需过程和质管体系及质量责任制75

第一节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75

一、质量方针的定义及其内涵75

二、本人阐明质量方针的规定、发布、讲解和实施76

三、质量目标的定义及其内涵76

四、本人阐明质量目标的制定、展开、落实和实现77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程序》79

第二节 再论有效质量管理(EQM)80

一、EQM的阐述特点80

二、本人创新出“掌握三要领”80

三、本人发展出“运用三核心”81

四、本人发展出“持续三改进”81

五、质量方针和目标与EQM和过程管理、质管体系81

附图4-1质量方针和目标与有效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质管体系的关联和作用82

第三节 所需诸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责任制84

一、所需诸过程及其管理、监控及改进84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其内涵85

三、本人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87

四、组织结构、质量责任制及三类质量职责89

第五章 文件管理94

第一节 文件、质量计划、程序文件等的定义及其内涵94

一、文件的定义及其内涵94

附图5-1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及其类别和性质95

二、本人提出质管体系中使用的文件及其类别和性质96

三、质量计划的定义及其内涵96

四、程序文件的定义及其内涵97

五、贯标组织编制程序文件少是降低贯标效果的大问题98

附表5-1硬件类特殊产品的组织应当编制并保持适宜的程序文件之目录99

六、作业程序的定义及其内涵100

七、质量手册的定义及其内涵100

第二节 文件范围与文件控制101

一、文件控制的目的、范围、职责与有效控制的八个环节101

二、须编制并保持适宜和可实施的《文件控制程序》105

第三节 标准和标准化工作107

一、标准的定义及其内涵107

二、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108

第四节 质量记录控制109

一、质量记录、客观证据的定义及其内涵109

二、质量记录的范围和控制及其与文件的区别111

附表5-2文件与质量记录的区别112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质量记录控制程序》112

第五节 程序文件汇编与质量手册编制的方法113

一、质管体系文件层次、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的区别113

附图5-2主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层次113

附表5-3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的区别114

二、本人提出程序文件及作业程序的编制与程序文件汇编114

三、本人提出质量手册编制的方法115

第六章 资源有效管理120

第一节 资源及其分类、资源与EQM的相互关联和作用120

一、资源有效管控用的定义及其内涵120

二、关于资源的分类与管控用的阐明120

三、人员、资源、科技与EQM的相互关联和作用122

第二节 人员管理123

一、人员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123

二、关于质量观念、质量法治、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的教育124

三、人员培训分类和办班培训125

四、人员在组织内或外出接受培训及考核126

五、适当评价持证人员工作效果127

六、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人员教育培训考核的管理程序》127

第三节 质量信息管理128

一、信息的定义及其含义128

二、质量信息的定义及其内涵128

附图6-1真实和有意义的质量信息的类别和特点129

三、质量信息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130

四、本人提出质量信息管理方法130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质量信息管理程序》131

第七章 研制过程有效质量管理133

第一节 硬件类创新特殊产品研制过程的阶段划分和产品实现133

一、“硬件类创新特殊产品”133

二、本人提出“研制过程的阶段划分和产品实现”133

附图7-1硬件类创新特殊产品研制过程的阶段划分和产品实现136

第二节 合同评审与合同订立及合同履行137

一、合同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137

二、合同订立138

三、合同履行139

四、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合同评审、订立和履行的控制程序》139

第三节 样机设计过程监控与设计质量、工艺质量的评审140

一、确认等的定义及其内涵140

二、设计是样机质量、产品质量的首要142

三、本人论述样机设计过程在监控及改进中有效进行142

四、设计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144

五、工艺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146

第四节 采购物资控制147

一、采购、供方的定义及其内涵或含义147

二、本人提出采购物资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与采购的方法148

三、采购的物资之检验或验证150

附表7-1检验与验证的区别151

四、本人阐述进口设备的控制152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采购物资控制程序》153

第五节 样机试制过程监控与样机质量评审154

一、样机(初样机或试样机)试制准备适宜154

二、本人提出样机试制过程在监控及改进中有效进行155

三、确切的样机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156

四、确认与验证的区别157

附表7-2确认与验证的区别158

第六节 样机试验与设计和研制质量评审158

一、试验的定义及其内涵158

二、样机“试验”准备适宜159

三、本人提出样机“试验”过程在监控及改进中有效进行160

四、设计和研制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161

附表7-3设计质量评审及整改与设计和研制质量评审及整改的区别164

五、样机研制阶段中四类评审及整改的作用164

第七节 硬件类创新产品实现165

一、实行技术状态管理、形成适宜的成套技术资料165

二、创新特殊产品保质保小批量、保大批量实现168

三、创新军工产品的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实现169

第八章 生产过程有效质量管理171

第一节 产品唯一性标识和产品质量可追溯性171

一、产品唯一性标识的定义及其内涵171

二、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的定义及其内涵172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产品唯一性标识控制程序》173

第二节 顾客提供财产的控制174

一、对于顾客提供财产的控制目的、范围和方法174

二、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顾客提供财产的控制程序》176

第三节 工序监控及改进177

一、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监控点的定义及其内涵177

二、一般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监控及改进182

附表8-1关键工序与一般工序的区别185

三、首件鉴定的定义和内涵及时机187

第四节 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的控制188

一、计量检定、校准的定义及其内涵188

附表8-2计量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190

二、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控制程序》190

第五节 产品检验192

一、检验、合格、不合格等的定义及其内涵或含义192

附表8-3检验与试验的区别193

二、产品检验的作用与放行产品的人员194

三、检验人员的资格和质量职责195

四、产品检验点设置、检验类别和方法、检验状态和检验记录197

附表8-4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与产品唯一性标识的区别198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产品检验的控制程序》199

第六节 不合格品控制200

一、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控制、返工等的定义及其含义或内涵200

二、防止误交和误用不合格品203

三、一般不合格品及其处理措施204

四、本人阐述重要不合格品的评审内容和处理措施204

五、消除重要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206

附表8-5硬件类特殊产品重要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报告207

六、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08

第七节 产品防护及产品包装209

一、产品防护的定义及其内涵209

二、对于合格产品及其组成部分采取的防护措施210

三、产品包装的定义及其内涵212

第九章 服务质量有效保持213

第一节 为顾客服务213

一、顾客、服务质量的定义及其含义、内涵213

二、本人提出的服务规范214

附图9-1服务质量受控及改进并顾及产品质量216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服务质量控制程序》217

附表9-1售后技术服务报告218

第二节 取得顾客满意219

一、顾客满意的定义及其含义219

二、提高顾客满意程度219

第三节 “三包”与“三保”及“追回”221

一、关于“三包”的见解221

二、本人现在对于“三保”的见解221

三、本人对于“追回”的说明222

第十章 持续有效改进224

第一节 综述224

一、“掌握三要领”、“运用三核心”和“持续三改进”224

二、与持续有效改进相关的五个术语的确切的定义224

三、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定义及其含义226

附表10-1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227

附图10-1持续有效改进与“ATEV有效循环”的关系228

附表10-2纠正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报告229

四、本人列出持续有效改进的机会与效果230

五、本人列出适当的质量保证文件231

第二节 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效果233

一、内部质量监督的定义、归零的定义233

二、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233

附表10-3质量监督检查单、督促改进报告单235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的控制程序》236

第三节 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效果237

一、内部体系审核的定义、整改的定义237

二、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237

三、本人阐述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的由来和要点239

附表10-4不符合项整改与验证报告242

四、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的控制程序》243

附表10-5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与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的区别244

第四节 管理评审及整改效果244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整改的定义244

二、管理评审及整改245

三、本人阐述管理评审及整改的由来和要点246

四、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管理评审及整改的控制程序》247

五、此前编制并保持适宜和可实施的程序文件249

附表10-6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与管理评审及整改的区别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