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与思想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剑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085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史学思想-思想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学与思想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代序)1
一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1
二 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三 历史学习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5
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11
论郭沫若对儒家思想的研究11
一 郭沫若开展儒家思想研究的原因11
二 郭沫若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论说14
三 郭沫若研究儒家思想的方法19
孟子与荀子人性学说异同论25
一 孟子“性善论”的基本思想25
二 荀子“性恶论”的基本思想28
三 孟子和荀子人性学说的异同30
“墨学”中衰原因及《墨子》注疏的文化意义32
一 “墨学”中衰原因探析32
二 《墨子》注本概说37
三 《墨子》代表性注家及其贡献40
四 《墨子》注释的文化意义简论44
论泰勒的“万物有灵观”49
一 泰勒的“万物有灵观”49
二 泰勒在论述“万物有灵”理论时所引述的中国例证52
三 中国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及其影响55
贺昌群和张传玺关于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认识和探讨57
一 贺昌群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理论认识58
二 张传玺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发展阶段的认识61
三 对于汉唐间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问题认识的分歧63
苏威的政治思想及其晚节辨析68
一 隋初实行的“儒法并用”的治国原则及其评价问题68
二 苏威在乱世仍不忘“匡政救弊”73
三 苏威见重于隋室的原因76
四 论苏威的所谓“晚节”问题79
略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85
一 《武则天》的创作缘由及其特点85
二 郭沫若笔下的《武则天》89
三 历史剧《武则天》引起的反响92
四 结语96
武则天时代与刘知幾《史通》的撰著97
一 中进士,上书言事崭露头角98
二 进史馆,广交直言才学之士100
三 历曲折,退而撰名著《史通》101
略论《史略》及《子略》对中国史学的总结106
一 为《史记》和《通鉴》学的创立所做的奠基性工作106
二 《史略》对中国史学的初步总结109
三 《子略》的历史文化价值113
略论漆侠先生的宋学研究120
一 漆侠宋学研究的学术基础120
二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学术特色122
三 漆侠学术成就对当代学人的启示126
近现代思想与文化131
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131
一 中国共产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产生131
二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135
三 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140
四 应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143
郭沫若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史料略论148
一 郭沫若回忆录中留下的思想转变的史料148
二 郭沫若留下的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其他史料153
三 同时代人的回忆和后人的研究等方面的史料159
毛泽东与延安的历史学家162
一 毛泽东与何干之162
二 毛泽东与陈伯达165
三 毛泽东与范文澜168
四 毛泽东与吕振羽170
五 毛泽东与延安的历史剧作家173
论侯外庐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贡献177
一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撰著《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178
二 对中国近代思想家的深入研究184
三 晚年呕心沥血推进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188
革命话语下的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问题——以范文澜和翦伯赞为中心的考察194
一 “革命”话语下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新认识194
二 范文澜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论说198
三 翦伯赞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和评价202
四 “革命”话语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问题206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道路和成就212
一 新中国成立初十七年历史学的成就和评价212
二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严重曲折214
三 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的成就215
新时期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问题的争论221
一 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问题的争论221
二 义和团运动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225
三 21世纪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再争论230
新时期关于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237
一 关于社会史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论探讨237
二 关于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的探讨242
三 对新时期社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反思247
略论黄宗智中国农村研究史料运用的特色253
一 满铁资料和历史档案资料的广泛使用254
二 实地调查访问资料对研究的推动257
三 立足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广阔学术视野261
四 黄宗智史料运用的评价问题264
史家与史学269
毛泽东的史学理论及其评价问题269
一 关于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性质与特点的认识270
二 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认识278
三 毛泽东的史学理论的评价问题283
论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思想292
一 大力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292
二 从“人民本位”思想出发评价历史人物297
三 郭沫若“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发展和评价问题302
范文澜的学术与人生308
一 从国学家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308
二 呕心沥血撰著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309
三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风范310
顾颉刚的古史辨伪方法和“古史辨派”的评价312
一 顾颉刚的学术成就313
二 顾颉刚的古史辨伪的史学思想和方法314
三 “古史辨派”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中的地位318
常金仓先生的史学思想323
一 关于历史分期和社会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思考323
二 关于政治史学和考据方法的深入反思328
三 关于历史学走向科学化道路的方法的理论阐述332
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对中国历史的评说339
一 关于中华文明及其特征的基本观点339
二 关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皇朝和农民起义的基本观点342
三 作者讲述历史的语言风格和运用的历史资料350
黄宗智对中国历史研究范式的反思及其价值355
一 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传统认识提出质疑355
二 “规范认识危机说”及其引发的争论358
三 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运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思362
四 倡导建立从实践出发的中国历史研究的新理论365
五 黄宗智中国历史研究范式反思的价值368
史学论著评论373
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史学概论》373
一 《史学概论》教材的体系374
二 突出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376
三 充分展示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的理论成就380
《史学导论》教学刍议——兼评原国家教委两本《史学概论》教材的体系383
一 《史学导论》的内容和体系383
二 《史学导论》教学的几个问题386
三 有关本课程的几点建议387
理论之树常青——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390
走进史学家群体,探索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读邹兆辰著《对话当代历史学家》395
宋学勤《中共党史学概论》评介402
后记406
热门推荐
- 3399089.html
- 2433300.html
- 589629.html
- 720521.html
- 3644227.html
- 2677349.html
- 2996525.html
- 2018779.html
- 999557.html
- 3070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7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5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1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0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