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安科技文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西安科技文明
  • 姚远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出版社
  • ISBN:780594775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安科技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科技活动1

第一节 蓝田人的原始技术活动(旧石器时代)1

一、工具制作2

二、火的发明4

三、采集、狩猎的条件和活动方式5

第二节 半坡人、姜寨人的技术活动(仰韶文化时期)7

一、房屋建筑7

二、制陶9

三、堑壕与大型工程10

四、农牧和渔猎11

五、编织和纺织12

六、客省庄先民的原始技术活动(龙山文化时期)13

第三节 原始科学技术知识的萌芽14

一、先民智慧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14

二、炎黄时代传说中的科学技术16

第二章 周人的科学技术21

第一节 夏商时代科技文化的积累21

一、农业技术22

二、手工业技术22

一、都市建筑24

第二节 周人的技术活动24

二、农牧渔28

三、蚕桑和织染29

四、陶、瓷与青铜冶铸30

五、生产工具的制造34

六、酿酒35

第三节 周人的科学成就与发明家36

一、数学与畴人36

二、天文学与天文学家37

三、计时及其职官40

四、地学知识与人物41

五、医学与医师44

六、卫生防疫及其职官46

七、其他科技人物48

第三章 秦人的科学技术49

第一节 农业生产技术与水利工程技术49

一、农业概况与政策49

二、郑国渠的工程技术成就52

三、《吕氏春秋》中最早的三篇农学论文54

第二节 制陶、冶铸与纺织59

一、制陶59

二、冶铸60

三、玉器、木器、纺织等62

第三节 都城及建筑技术64

一、从雍城、栎阳到咸阳看城市建筑技术的发展64

二、陵寝建筑65

三、建筑材料66

第四节 标准化生产技术69

一、统一度量衡的科学意义69

二、兵器制造及其镀铬技术72

三、秦陵铜车马的结构及其铸造、组装73

四、秦俑的塑造和焙烧75

第五节 秦中科学成就与科学家78

一、天文与历算78

二、地学成就79

三、医学与医家80

四、相马专家伯乐与九方皋84

五、水利专家郑国86

六、蒙恬与毛笔的发明87

第四章 汉长安自然科学成就88

第一节 天文学体系的创立88

一、司马迁与《史记·天官书》88

二、第一次大规模改历活动92

三、西汉末期的观象授时94

四、天文观测仪器96

五、天文人物99

第二节 数学体系的形成103

一、数学在长安的诞生和发展103

二、计算器具与技术105

三、《九章算术》的数学成就107

四、数学家108

一、气象学109

第三节 地学成就109

二、水文地理与土壤地理112

三、地形知识、地图114

四、生物地理与经济地理114

五、民族地理与域外地理117

六、地质学知识118

第四节 农学与农业技术革新118

一、农业发展概况118

二、代田法120

三、耦犁、牛耕与三脚耧122

四、农具与技术推广125

五、上林苑植物引种考126

六、氾胜之其人、其书与农学上的贡献131

第五节 中医药学体系的奠基134

一、中医学源流与汉长安医事制度134

二、医家与医著136

三、司马迁和班固记述的西汉医事139

第五章 汉长安工程技术成就143

第一节 城建、桥梁与水利工程143

一、城垣、宫殿与建材143

二、灞渭桥梁147

三、漕渠、井渠与白渠150

第二节 酿酒、造纸、冶铸、机械与造船152

一、手工业概况152

二、酿酒153

三、造纸155

四、冶铁及钱币铸造157

五、造船158

六、机械制造158

第一节 天文学的大发展162

一、李淳风改造浑仪162

第六章 隋唐长安自然科学成就162

二、李淳风的《麟德历》165

三、僧一行、梁令瓒的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166

四、僧一行的《大衍历》168

五、瞿昙家族的天文历算活动169

六、中唐以后的历算成就171

七、唐长安天文遗存考172

第二节 数学的大检阅178

一、空前绝后的数学教育178

二、总结“算经十书”180

三、隋唐长安其他数学成就184

第三节 地学成就所反映的大一统气象187

一、第一次给风定级187

二、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191

三、最早的大幅全国地图194

第四节 医学的大总结197

一、隋唐医政及医学概貌197

二、视人命如千金的《千金方》200

三、孙思邈的医学成就202

四、集大成的《外台秘要》206

五、最早的骨伤专著《理伤续断方》211

一、天文历算人物214

第五节 隋唐长安科学家与发明家214

二、地学人物219

三、医家220

四、工程技术人物224

五、科学文化交流的使者226

第七章 隋唐长安工程技术成就228

第一节 宇文恺设计大兴城228

一、肇划大兴城229

二、活动房屋与其他杰作234

一、农业管理、农书、农具、农作物与粮储235

第二节 农业与水利工程235

二、漕运工程239

三、长安城市供水工程241

第三节 织染、金工、陶、瓷与造纸印刷244

一、蚕桑、丝绸与织染244

二、冶银、金银器与铸钱248

三、砖瓦、唐三彩与瓷器251

四、造纸与雕版印刷254

第一节 宇宙观、天文、地学的发展258

一、关学学派的宇宙论258

第八章 宋元明清时代长安的科学技术258

二、关学弟子及后学的自然观264

三、清西安府的数学家和科学教育266

四、天文历算与计时遗物268

五、地理考察、地震研究与地图学成就271

第二节 农学与水利278

一、农学家、农书及其所代表的成就278

二、西安附近的农田水利283

三、井利的开发287

四、西安城市供水系统——甜水渠289

一、明代王府良医及民间医家291

第三节 医家与医药291

二、清代的医药机构与民间医生295

第四节 西方科学与技术在西安的传播300

一、王徵与传教士在西安等地的交往300

二、王徵引入的西方力学303

三、西方地学的传入和交流309

四、外国学者在西安及其附近的科学考察312

五、西医的传播315

六、通过教育媒介传入的科学317

七、结语321

后记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