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钱存训(Tsien Tsuen-hsuin)著;郑如斯编订 著
- 出版社: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447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造纸工业 印刷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书要旨1
第一章 绪论1
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1
目录1
二、中国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原因6
三、研究中国造纸和制墨的有关资料14
图版目录16
图1 中国古法造纸图 16
第一章16
四、中国印刷史研究的范围和发展19
一、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26
第二章 纸的性质与演变26
图2 商代甲骨卜辞 27
第二章27
图3 西周青铜簋铭文 28
图4 秦汉陶器印文 29
图5 《公羊传》经文残石 31
图6 甘肃武威出土《仪礼》长简 33
图7 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 35
二、纸的定义和性质36
三、汉代造纸的起源38
图8 西汉古纸实物 39
图9 东汉有字古纸 41
四、晋、唐造纸术的发展42
图10 现存郑玄《论语注》的最早写本 43
图11 敦煌发现的《法华经》残卷 44
五、宋代及以后造纸术的进步45
一、造纸的原料52
第三章 造纸的技术和方法52
图12 大麻及其纤维 54
第三章54
图13 藤及其纤维 55
图14 榖及其纤维 56
图15 竹及其纤维 58
图16 青檀及其纤维 61
二、帘模的发明62
图17 造纸用的帘模 63
图18 浸式或床式帘 64
三、造纸的工序66
图19 造纸过程图 67
四、纸的处理与加工69
五、纸的保藏74
图20 荣宝斋裱装画幅图 76
图21 虫蛀书页的镶补 78
第四章 纸的用途和纸制品82
一、书籍、艺术和文房用纸83
第四章84
图22 现存最古的纸写本 84
图23 隋代古写本《贤劫经》 85
图24 彩色图案笺纸 88
图25 唐代女校书薛涛设计诗笺 89
二、交易媒介用纸91
图26 各种彩色图案云文纸 91
图27 现存最早的纸币 92
三、纪念仪式用纸94
图28 清户部官票 95
图29 祭祖用楮镪纸袋 96
图30 葬礼中的纸袍 98
图31 纸印彩绘门神 100
图32 造纸业祖师蔡伦画像 101
四、服饰及居室用纸102
图33 唐代的纸制品 104
图34 明代的纸甲 106
五、装饰、墙壁和家庭用纸107
图35 欧洲旧式五色壁纸 108
图36 印制壁纸的单元图案雕版 109
图37 小贩沿街出售纸制品 111
六、娱乐及游戏用纸113
图38 古今剪纸作品 115
图39 敦煌出土的彩色纸花 116
图40 中国纸牌 117
图41 纸老虎 118
第五章 中国印刷的起源与发展123
一、印刷发明前的复印技术123
第五章125
图42 唐写本佛经注明抄书人及用纸 125
图43 历代的印章、印记和封泥 126
图44 秦公簋铭文字范 127
图45 河北房山石刻佛经 128
图46 龙门石刻碑文的阳文正体 129
图47 梁文帝陵前神道碑铭文 130
图48 青铜器的全形立体拓片 131
图50 纸制针孔漏版及漏印的图像 132
二、雕版印刷的创始132
图49 现存最早的《温泉铭》拓片 132
图51 韩国佛国寺发现的《陀罗尼经》 135
图52 敦煌发现的唐刻《金刚经》 136
图53 敦煌发现的唐刻《陀罗尼经》 137
图54 唐代印刷的877年历书 138
图55 成都府龙池坊刻印的《陀罗尼经咒》 139
图56 吴越国王钱叔所印经咒 141
图57 五代印刷的文殊骑狮像 142
三、宋代及辽、西夏、金、元的印刷143
图58 佛教《大藏经》的早期印本 144
图59 宋版《周髀算经》 145
图60 元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8
图61 北宋书铺 149
图62 金代刊本《经史证类本草》中的《解盐图》 151
图63 元刻《大元大一统志》 152
四、明代印刷的创新153
图64 明内府本《大明一统志》 155
图65 明藩朱载堉所印《乐律全书》 157
图66 明刊本《三才图绘》中的《指南车图》 158
图67 明毛晋汲古阁所印《史记》 159
五、清代传统印刷术的兴衰161
图68 清武英殿刻印的《御制文集》 162
图69 北京鸿远堂所印《满汉字书经》 165
图70 木活字排印的《华氏宗谱》 166
图71 金属活字印刷的第一本《汉英字典》 168
图73 上海点石斋书局石印工场 169
图72 石印光绪皇帝接见各国公使图 169
一、雕版印刷的材料与工序176
第六章 中国印刷的技术和程序176
图74 木刻的雕版 178
第六章178
图76 印刷工具 179
图75 雕版工具 179
图77 雕版工序 180
二、活字版的种类和方法183
图78 《梦溪笔谈》记载毕昇泥活字印刷 185
图79 现存最早的活字本 186
图80 瓷版《周易说略》 188
图81 泥活字印本 189
图82 翟金生制作的泥活字 190
图83 王祯木活字的印刷工序 192
图84 清内府武英殿木活字制作及排版 194
图85 华燧铜活字排印的《宋诸臣奏议》 196
图86 明铜活字蓝印本《墨子》 197
图87 明铜活字版《唐玄宗皇帝集》 198
图88 清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 199
图89 广东唐氏锡活字印样 201
图90 《古今图书集成》字形的变异 202
三、中国书的版式与装订205
图91 印本书页的典型版式 205
图92 著名书法家楷书手迹 206
图93 颜体字刻印的宋版《史记》 207
图94 赵体字刻印的元版《经史证类大观本草》 207
图95 明刊本的匠体字和行书 208
图96 现代7种型号的印刷体铅字 209
图97 木牍编扎的方式 209
图98 中国传统书籍形式的演变 212
图99 线装示意图 213
图100 线装书的函套 214
四、中国墨的制作和鉴赏214
图101 文房四宝 215
图102 松烟制墨法 220
图103 油烟制墨法 223
图104 制墨模具 227
图105 “御苑图墨”中的部分墨锭 228
图106 程大约的圣经故事墨锭图案 229
一、中国印刷的艺术因素234
第七章 中国印刷的艺术和图绘234
第七章236
图107 唐代所印《金刚经》中的扉画 236
图108 《开宝藏》御制序中的版画 237
图109 宋刻《列女传》插图 238
图110 宋刻《梅花谱》 239
图111 宋刻彩印《营造法式》中的图案 240
图112 上图下文的《三国》故事话本 241
二、明清两代木刻版画的盛行241
图113 明刻插图本《西厢记》 242
图114 明刻《顾氏画谱》 243
图115 陈洪绶所作的纸牌画 244
图116 安徽黄氏所刻《金瓶梅》插图 246
图117 彩印版画《南巡盛典》中的一幅 248
图118 圆明园景色图 249
图119 清内府重刻的《耕织图》 250
图120 萧云从绘《太平山水图画》 251
图121 萧云从绘《离骚图》 252
图122 清改琦绘《红楼梦图》 253
三、套色复印的发展254
图123 麦穗图笺纸印版 255
图124 套版彩印金鱼图的10个步骤 256
图125 荣宝斋套色彩印的描、刻、印工序 257
图126 荣宝斋套色彩印用的工作台 257
图127 现存最早的彩色版画 258
图128 元代彩色套印的《金刚经》 259
图129 彩色套印的《十竹斋书画谱》 261
图130 彩色套印的《十竹斋笺谱》 262
图131 饾版套印的《芥子园画传》 263
四、年画的流行264
图132 现存最早的《寿星》年画 265
图133 《姑苏万年桥》年画 266
图134 杨柳青年画《琴棋书画十美图》 267
图135 中国年画中的欧洲歌剧院 268
第八章 纸与印刷术的西传272
一、西方对于中国纸的认识过程272
二、纸和造纸术的西传275
第八章276
图136 古代波斯巴格达附近的图书馆 276
图137 德国纽伦堡最早的纸坊 279
图138 欧洲最早的制纸图 280
三、印刷术的西向传播282
图139 在吐鲁番发现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品 283
图140 古维吾尔文木活字及印本 284
图141 阿拉伯文印本《古兰经》 286
图142 统治波斯的蒙古汗钤盖的汉文国玺 287
图143 欧洲早期的活字印刷工场 288
图144 吐鲁番附近发现的中国纸牌 289
图145 上图下文的欧洲雕版印刷书籍 290
四、欧洲印刷术的中国背景291
第九章 纸与印刷术的东渐和南传301
一、朝鲜造纸与印刷的开端301
第九章304
图146 高丽刻“八万《大藏经》” 304
图147 南朝鲜海印寺保存的8万块《高丽藏》印版 305
图148 朝鲜古铜活字印本 307
图149 卫夫人书体铜活字印《柳文集》 308
图150 韩构体铜活字印朝鲜文书籍 309
二、日本与琉球用纸与印刷310
图151 日本供奉制纸三圣像 312
图152 楮皮纸书写的日本东大寺献物账 313
图153 日本制作楮纸的工序 314
图154 日本制作纸衣图 315
图155 日本百万塔中的四种《陀罗尼咒》 316
图156 日本现存最早的雕版印书《成唯识论》 317
图157 日本五山版《论语》 318
图158 日本假名所印《伊势物语》 319
图159 浮士绘版画《东海道五十三次》 320
图160 日本雕版工匠与活字排版工 322
图161 《琉球入学见闻录》插图 323
三、越南造纸和印刷324
图162 越南文字体系的演变 325
图163 汉字与喃字书写的《金石奇缘》 327
四、南亚和东南亚的纸和印刷328
图164 越南彩印的年画 329
图165 印度最早刻有梵文的铜版 331
图166 以贝叶书写并彩绘的手稿 332
图167 现存最早的菲律宾所印书 334
第十章 纸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343
一、纸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的作用343
第十章344
图168 身穿纸衣的英国明星歌唱《纸的时代》 344
图169 文人画的潇洒笔法《兰竹图》 346
图170 钱许文锦书晋傅咸《纸赋》 348
二、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冲击349
三、印刷术对中国书籍制度的影响350
图171 宋本《淮海集》所记印书的费用 352
图172 校勘书籍的西晋陶俑 354
图173 早期中国印本中的牌记 355
四、印刷术在中国社会和学术上的功能356
五、结束语358
图174 刻书积德图 359
附录367
一、中国印刷史书目367
二、访钱存训教授谈治学方法(张宝三)423
三、钱著《纸和印刷》评论摘要(别立谦)437
热门推荐
- 2856513.html
- 2529059.html
- 2100318.html
- 1121552.html
- 62690.html
- 2224150.html
- 972557.html
- 55009.html
- 160808.html
- 3108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9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2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7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1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5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9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