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
  • 贾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540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财政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探讨、现实考察与国际经验借鉴3

第一章 关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理论综述3

一、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理论研究3

(一)熊彼特及新熊彼特主义的技术创新理论3

(二)新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研究5

(三)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7

(四)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8

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11

(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溯源——李斯特的国家理论12

(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13

(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基础16

(四)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16

(五)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17

(六)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国实践18

三、国内关于自主科技创新的研究综述21

(一)关于自主创新内涵的研究21

(二)关于自主创新特征的研究25

(三)关于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26

(四)国内关于自主创新研讨的主要特点29

(五)研究启示33

第二章 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及自主创新绩效指标体系34

一、创新型国家的特征34

(一)把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34

(二)把坚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35

(三)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突出任务36

(四)把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因素37

(五)树立正确执政观念,改善政府执政水平38

(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8

(七)塑造创新文化,提升创新精神动力39

(八)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形成创新的社会基础40

(九)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筑有效制度保障41

二、自主创新绩效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42

三、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44

四、确定指标权重47

(一)权重确定方法综述与简要评价47

(二)层次分析法49

(三)熵权法赋权的主成分投影法51

(四)多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检验52

(五)综合评价的加权处理55

五、实证应用分析55

第三章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62

一、发达国家62

(一)美国63

(二)英国69

(三)日本73

(四)芬兰75

(五)西班牙79

(六)发达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基本经验总结和关于苏联的点评80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85

(一)韩国85

(二)马来西亚91

(三)新加坡92

三、发展中国家94

(一)印度94

(二)巴西96

四、启示与借鉴97

(一)各国都高度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实践97

(二)积极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98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作用99

(四)把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100

(五)注重发挥非营利中介机构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101

(六)军民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02

(七)市场机制为主并与政府政策倾斜相结合102

第四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104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10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05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107

(三)应对全球化新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109

二、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2

三、科学、准确地把握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116

(一)坚持我国科技创新的国民主体性116

(二)应科学地认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阶段性117

(三)客观认识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任务117

(四)自主创新应纳入到国家创新系统的视野118

(五)自主创新应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创新119

(六)自主创新应是开放条件下的创新120

(七)自主创新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定位121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123

(一)国家竞争力研究追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123

(二)技术创新因素在国家竞争力评价的作用125

(三)自主创新——全面分析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技术因素128

(四)自主创新与国家竞争力:基于我国的实证分析131

五、全面落实自主创新的策略与政策138

(一)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138

(二)全面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139

中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支持政策143

第五章 财税政策在促进自主创新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的作用143

一、自主创新市场有效性的不足要求政府参与143

(一)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导致市场供应不足143

(二)自主创新的高风险性导致市场供应不足144

二、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146

(一)财政投入146

(二)税收优惠148

(三)政府采购149

三、财税政策在自主创新各阶段的作用分析150

(一)基础研究阶段151

(二)技术开发阶段152

(三)技术产业化阶段152

四、财税政策对各类自主创新的促进和引导作用153

(一)国家创新方面154

(二)区域创新方面155

(三)知识创新方面156

(四)技术创新方面157

第六章 我国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58

一、现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基本状况158

(一)自主创新财政投入政策的状况158

(二)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状况174

(三)政府采购政策的状况179

二、现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183

(一)现行自主创新财政投入政策存在的问题183

(二)现行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191

(三)现行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196

第七章 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200

一、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00

(一)美国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00

(二)欧盟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05

(三)日本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08

(四)韩国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10

(五)小结213

二、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17

(一)印度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17

(二)巴西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220

(三)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小结222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223

(一)制定政策应结合本国发展的阶段性224

(二)建立预算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224

(三)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225

(四)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有效性225

第八章 完善我国财税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227

一、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确定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227

(一)“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自主创新的战略要求227

(二)完善我国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229

二、完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相关建议232

(一)完善财政预算投入政策232

(二)完善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236

(三)完善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242

(四)财税政策应致力于创新环境营造和优化247

(五)健全自主创新项目采购法规体系,创建良好的法律环境248

(六)优化和强化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248

三、完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相关配套制度250

(一)加快法制建设,构建完备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250

(二)健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251

(三)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加强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管理253

(四)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255

四、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工具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257

(一)财税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257

(二)注重财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创新宏观政策体系258

下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变革267

第九章 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67

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268

(一)弗里曼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268

(二)纳尔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268

(三)佩特尔和帕维蒂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269

(四)伦德瓦尔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270

(五)波特等人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270

(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271

(七)小结272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273

(一)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274

(二)科研机构与研究型高校是重要的创新源与知识库275

(三)教育培训和中介机构是重要的助推力量275

(四)政府是自主创新的协调和组织者276

三、发挥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导作用277

(一)政府介入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277

(二)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278

四、稳步推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化建设283

(一)建立健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性283

(二)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84

(三)现阶段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点任务288

第十章 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框架分析292

一、构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框架的目标和原则292

(一)目标292

(二)原则292

二、构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框架的基本内容293

(一)建立健全高层次科技决策机制293

(二)建立部门科技预算联席会议制度294

(三)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职责294

(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融资制度295

(五)强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296

(六)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296

三、建立健全财政科技资源管理模式297

(一)建立财政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297

(二)完善财政科技资源委托代理制度300

(三)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305

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模式307

(一)明确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的责任与思路307

(二)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管理框架的指导原则和关键内容308

(三)确立和完善科技投入新体制模式和公共财政框架下统一、协调的科技投入预算管理制度规范309

(四)政府资金运用应基于多元化投入体系进行“四两拨千斤”式的、有选择、有重点的投入311

(五)要正确处理科技发展中不同政府级次间和部门间的关系311

(六)正确处理政府投入方式分类选择及相关政策配套311

(七)深化科技经费管理和相关制度改革312

第十一章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与科技创新机制313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313

(一)第一阶段(1978—1985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314

(二)第二阶段(1985—1996年):改革拨款制度,激发科研单位活力315

(三)第三阶段(1996—2006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317

(四)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318

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变革320

(一)单位预算包干管理(1978—1985年)320

(二)科技经费归口管理(1986—2000年)321

(三)部门预算管理(2000年至今)322

三、当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与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24

(一)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325

(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没有充分理顺326

(三)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尚未有效形成,尚未有效建立起科技预算、执行和监督三分离的体系327

(四)研究院所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328

(五)产、学、研尚未形成有机结合机制329

(六)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32

四、国外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及启示336

(一)注重增强科技管理宏观层面的协调336

(二)科技评佑成为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337

(三)重视高层咨询机构对科技管理的作用337

(四)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的重心向产业技术创新转移338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339

(一)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使其全面提高创新能力340

(二)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47

(三)推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350

(四)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357

(五)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创新359

(六)进一步完善政府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362

第十二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365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政府职能定位365

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自主创新的具体表现368

(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并存368

(二)部门利益分割,效率不高,浪费严重369

(三)行政考核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370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消除制约自主创新的障碍370

(一)加快形成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371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政府行政考核体系373

(三)推行大部委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整合公共部门的科技资源374

(四)深化人事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激励375

第十三章 推进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配套改革378

一、科技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和目标378

(一)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的功能界定378

(二)科技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381

(三)金融体系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目标383

二、金融体系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385

(一)发达的创业投资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385

(二)完善的间接金融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387

(三)丰富的科技金融工具389

(四)科技自主创新阶段性资金需求与金融体系的作用390

三、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91

(一)近年来的努力与进展39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94

四、进一步深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改革建议396

(一)加快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397

(二)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397

(三)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针对高科技企业的专门化服务及设立科技银行398

(四)创新科技金融工具398

(五)加快科技金融平台建设399

(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399

(七)不断规范资本市场,强化激励与约束功能399

(八)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性融资机制400

主要参考文献401

跋: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406

后记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