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文海文集 卷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文海文集》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890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李文海(1932-2013)-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文海文集 卷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信封写给谁人看1
光辉的历程深刻的启示3
揭开历史崭新的一页5
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中国历史:探寻今天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渊源9
学风与旗帜10
紧扣时代脉搏 坚持正确方向——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十周年11
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13
太平天国的服饰装束26
努力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规律4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和“根”51
贯彻十五大精神 实现高等教育的“两个转变”53
清末民初对封建官本位观念的最初冲击——评孙中山的“公仆”观58
伟大转折关头的两大历史性贡献70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序73
将旗帜一代一代传下去81
虚与实的辩证法83
国人追求近代化的最初觉醒——隆重纪念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85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87
鲜明的对比——著名灾荒史专家李文海教授访谈录90
历史的明镜 深刻的启示——访著名灾荒史专家李文海教授和夏明方博士92
两次长江流域大水灾的历史思考96
坚决打击制售假文凭的不法之徒101
戊戌维新的历史启示103
发掘文化资源 推动文化建设——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暨《齐文化丛书》座谈会述要106
坚持政治方向 促进学术繁荣——祝《高校理论战线》创刊十周年107
关心支持党的建设 行政领导责无旁贷110
邓拓与《中国救荒史》116
璀璨的双子星座——评大型历史文献图册《孙中山与宋庆龄》122
在融入社会中实现“自我”——李文海校长对价值观的答疑124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的开幕式致词128
戊戌百年祭:一个近代化视角的思考130
《走向新时代——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暨中国人民大学复校20年论文集》序言136
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纪念吴玉章同志诞辰120周年139
中国近代灾荒与社会稳定148
灾害研究的力作181
澳门回归的历史审视183
论五四运动的历史传统185
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的体会195
艰难求索 悲壮实践——新中国诞生前百年间的历史启示200
学习和发扬史学前辈的严谨学风207
中国共产党人与爱国主义212
为素质教育搭建新平台214
老校长李文海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任免宣布大会上的讲话217
告别二十世纪的历史思考219
需要有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点体会226
让人文社会科学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2000年著名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的讲话232
中国这样走进二十世纪——义和团运动后的中国政局240
传统史学体裁的今日价值——李文海谈《清通鉴》的编纂252
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与作用254
战士与学者——大年同志的学术品格258
悲剧背后的思考261
发扬教育工会优良传统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268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体会272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序27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序言279
《义和团研究一百年》序言281
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284
培养具有竞争性民族性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建议288
关于清史的编纂289
论晚清史研究295
历史的必然 人民的选择302
实现民族复兴的保证309
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11
世纪更迭随想318
《中国公民道德礼仪读本》序323
八国联军侵华百周年断想326
“求真”才能“致用”332
树立“育人为本”思想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338
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三重挑战349
噩梦重温——《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序言360
《晚清讼狱制度的社会考察》序363
浮躁:学术创新的大敌365
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368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73
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376
传承百年薪火 再创世纪辉煌383
关于历史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的结束语388
清醒地自觉地维护和坚持立国之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评介396
求真致用 以史为鉴——读魏宏运教授《锲斋文录》401
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403
黄土文明的过去和未来412
《康济录》的思想价值与社会作用421
《论江泽民的历史观》笔谈433
总结历史 开创未来435
民族精神: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38
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444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460
《走向共和》给人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新的历史观点”?464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472
热门推荐
- 2993843.html
- 2386269.html
- 308230.html
- 2870781.html
- 1572306.html
- 105920.html
- 458952.html
- 3876189.html
- 3560374.html
- 1104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8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5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7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3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6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5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5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6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