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基础知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基础知识》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3119·737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细胞2
一、原生质2
1.蛋白质2
2.核酸3
3.碳水化合物3
4.脂类3
5.水3
6.无机盐类4
二、细胞的构造与机能4
1.细胞膜4
2.细胞质7
3.细胞核10
三、细胞的分裂14
1.无丝分裂14
2.有丝分裂14
四、细胞的分化17
植物20
被子植物的生活20
一、种子萌发20
(一)种子的结构21
(二)种子的生活力22
(三)种子的萌发23
(四)影响萌发的条件25
(五)争取壮苗早发27
二、营养生长27
(一)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8
1.根系的结构特征29
2.根系的生理功能34
3.根系的生长活动39
(二)苗的发育41
1.茎尖生长41
2.分枝和整枝43
3.增蘖与控蘖44
(三)茎的结构与生理功能46
1.茎的结构46
2.茎的生理功能49
(四)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52
1.叶的形态特征52
2.光合作用53
3.蒸腾作用57
(五)营养器官的变态与繁殖59
三、生殖生长61
(一)花的形态与构造62
1.花柄62
2.花托62
3.花被62
4.雄蕊群62
5.雌蕊群63
(二)有性生殖过程65
1.花粉粒的形成65
2.胚囊的形成68
3.开花与授粉69
4.双受精71
5.影响有性生殖的条件72
(三)种子的形成74
1.胚乳的形成74
2.胚的发育75
3.多胚现象77
四、个体的生长发育79
(一)生长和发育79
(二)花的形态发生80
1.油菜的花和花序分化81
2.水稻的花和穗分化83
(三)个体发育的规律性86
1.光对个体发育的影响86
2.温度对个体发育的影响88
3.影响花形态分化的条件88
(四)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89
1.生长激素90
2.赤霉素90
3.激动素91
4.休眠素91
(五)怎样解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92
植物的类群93
一、藻类植物96
(一)藻类的一般特征96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98
1.蓝藻门98
2.绿藻门99
3.褐藻门102
4.红藻门104
5.金藻门104
(三)藻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05
二、苔藓和蕨类107
(一)苔藓和蕨类在植物进化中的地位107
(二)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108
1.地线108
2.葫芦藓109
(三)蕨类植物的分类111
1.松叶蕨纲111
2.石松纲113
3.木贼纲114
4.真蕨纲115
三、裸子植物116
(一)裸子植物在植物进化中的地位116
(二)松柏门植物的分类117
四、被子植物123
(一)双子叶植物纲124
1.木兰科124
2.毛茛科124
3.十字花科125
4.蓼科125
5.?科127
6.葫芦科127
7.锦葵科129
8.大戟科130
9.蔷薇科131
10.豆科131
11.桑科132
12.山毛榉科132
13.伞形花科132
14.菊科134
15.茄科135
16.唇形科135
17.旋花科136
(二)单子叶植物纲138
1.禾本科138
2.百合科149
3.棕榈科151
4.兰科151
动物161
动物体的构造161
一、动物的组织161
(一)上皮组织161
(二)结缔组织163
1.疏松结缔组织163
2.致密结缔组织165
3.网状结缔组织165
4.软骨和骨组织167
5.血液和淋巴169
(三)肌肉组织174
1.平滑肌174
2.横纹肌175
3.心肌175
(四)神经组织176
1.神经细胞176
2.神经胶质细胞178
二、动物的器官系统178
(一)皮肤系统180
1.皮肤的基本构造180
2.皮肤衍生物181
(二)肌肉系统184
(三)骨胳系统185
1.骨的种类186
2.骨胳的区分187
(四)消化系统188
1.消化器官的构造和机能189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96
(五)呼吸系统200
1.呼吸器官200
2.呼吸作用202
(六)循环系统202
1.血液循环系统203
2.淋巴系统206
(七)排泄系统206
1.排泄器官207
2.尿的分泌及排出209
(八)生殖系统209
1.雄性生殖器官209
2.雌性生殖器官211
(九)神经系统213
1.中央神经系统213
2.周围神经系统216
(十)感觉器官220
1.嗅觉器官220
2.听觉器官和平衡器220
3.视觉器官222
4.味觉器官223
(十一)内分泌系统224
1.内分泌的作用224
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机能224
三、动物的繁殖和胚胎发育227
(一)生殖细胞228
(二)排卵和射精230
(三)受精过程231
(四)早期胚胎发育232
(五)胎膜和胎盘235
1.胎膜235
2.胎盘236
(六)妊娠与分娩239
(七)胚后发育239
动物的类群240
一、原生动物门241
1.变形虫纲242
2.纤毛虫纲242
3.孢子虫纲243
4.鞭毛虫纲245
二、海绵动物门246
三、腔肠动物门247
四、扁形动物门249
1.吸虫纲249
2.绦虫纲252
五、线形动物门253
六、环节动物门257
1.多毛纲257
2.寡毛纲257
3.蛭纲259
七、软体动物门260
1.腹足纲261
2.瓣鳃纲261
3.头足纲262
八、节肢动物门262
1.甲壳纲263
2.蛛形纲264
3.多足纲264
4.昆虫纲265
九、棘皮动物门276
十、脊索动物门278
(一)原索动物亚门278
(二)脊椎动物亚门279
1.圆口纲279
2.鱼纲280
3.两栖纲296
4.爬行纲297
5.鸟纲300
6.哺乳纲321
微生物326
怎样认识微生物326
一、微生物是什么326
二、识别微生物的主要根据329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常用常见菌329
一、细菌329
(一)细菌的基本特征330
1.细菌的基本形态330
2.细菌细胞的构造332
3.细菌的繁殖方式334
(二)常用常见的细菌335
1.根瘤菌335
2.磷细菌336
3.钾细菌337
4.自生固氮菌337
5.杀螟杆菌和青虫菌338
二、放线菌339
(一)放线菌的基本特征340
(二)常用常见的放线菌341
1.“5406”放线菌342
2.小金色放线菌344
3.龟裂链霉菌344
4.灰色链霉菌345
三、真菌345
(一)酵母菌346
(二)霉菌347
(三)常用常见的真菌348
四、病毒356
微生物的培养与灭菌361
一、微生物营养的特点361
二、微生物的基本营养361
1.水分362
2.碳源362
3.氮源363
4.无机盐类363
5.生长因素364
6.能源364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64
四、培养基365
(一)培养基的种类365
1.天然培养基与合成培养基365
2.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366
(二)培养基的选择368
1.根据微生物的种类来选择368
2.根据生产的要求来选择370
(三)培养基的设计371
五、灭菌373
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377
一、微生物长征繁殖的规律性377
1.缓慢期378
2.对数期378
3.恒定期379
4.衰亡期379
二、微生物发酵380
(一)什么是发酵380
(二)发酵的类型380
1.好气性发酵与厌气性发酵380
2.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380
(三)发酵的全过程382
菌种保存与复壮390
一、菌种保存390
二、菌种复壮391
1.纯化分离392
2.寄主复壮393
3.改变培养条件394
4.控制传代次数394
变异和遗传399
一、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399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400
三、染色体的化学性质404
(一)DNA转化405
(二)噬菌体(细菌病毒)感染406
四、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 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409
(一)分离规律409
(二)独立分配规律416
五、数量性状遗传419
六、数量性状和选择422
七、杂种优势424
八、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427
九、细胞质遗传431
十、基因和性状发育433
十一、遗传的分子基础433
十二、遗传的变异438
生物的进化443
一、两种宇宙观的斗争443
(一)进化论与特创论443
(二)进化的原因和动力444
(三)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发展454
二、生物进化的例证459
(一)比较解剖学的例证459
(二)胚胎学的例证与“生物发生律”461
(三)古生物学的直接例证464
(四)生理生化的例证和血清学方法468
三、生命的起源及进化历程概观470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471
(二)生命的起源476
1.从碳元素到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氢化物的形成477
2.碳氢化合物到含氧含氮化合物及单体的“模拟”合成479
3.由单体到多聚体及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480
4.由多聚体到多聚体多分子体系483
5.由多聚体多分子体系到蛋白体483
(三)细胞的起源484
(四)植物种系的进化488
(五)动物种系的进化494
(六)人类的起源500
热门推荐
- 1820183.html
- 938350.html
- 242434.html
- 2676328.html
- 865951.html
- 2702045.html
- 1654162.html
- 2524339.html
- 2513413.html
- 2445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4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5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5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9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5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7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9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