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改革 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学改革 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
  • 徐奉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898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改革 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言1

一 概念及其关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教学模式2

二 20余年从教之路回眸:一个简短的勾勒7

第二章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博士生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21

一 课程描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5

二 关键词释读:一主/三线/梯级型27

三 六个不同于:“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30

四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学理依据35

五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路径功能41

六 “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之诠释47

七 动态性—常规化:“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试体系56

第三章 “RMSD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科生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61

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RMSD教学模式”释读65

二 R(Revolution)/M(Modernization):教学内容的革命/现代化路径74

三 S(Specialization):教学过程的专题化运作77

(一)“基础课专题化”的必要性77

(二)“基础课专题化”的操作路径80

(三)“基础课专题化”的合理性84

四 D(Diversification):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形式86

(一)问卷式调研法87

(二)回溯提升教学法97

(三)问题引领式教学法104

(四)名篇名著导读法133

(五)案例教学法146

五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172

(一)“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动因意义172

(二)“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框架路径174

(三)“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特点功能175

(四)“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操作建议177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手册178

六 “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183

(一)四个衔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诉求184

(二)“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程式与原则184

(三)“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功能分析187

七 构建“RMSD教学模式”面临的四对关系及其解决对策188

(一)“纲要”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89

(二)“纲要”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92

(三)“纲要”与大学本科专业历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94

(四)“纲要”与“概论”课程之间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96

八 累加式—发散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考试体系199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累加式”考试框架200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发散型”试题示例202

第四章 “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硕士生课“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与“中国科技思想史”教学改革213

一 导师之“导”:如何导?215

二 研究生之“研究”:如何凸显“研究”?218

三 “协调”:研究生培养之各种关系形态220

(一)主体关系:“教”与“学”之相生相长221

(二)博约权重:“树木”与“树林”之关怀互现226

(三)培养环节:“课堂教学”与“论文写作”之互以为缘271

(四)目标定位:“知识生产”与“人格生产”之双重诉求274

四 研究型—发散式: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体系278

第五章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科生课“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探索293

一 框架勾勒:多元化教学模式294

二 史学理论多元化个案:群体心理历史学300

(一)“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定位与学理路径303

(二)“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功能及方法论309

(三)“群体心理历史学”的意义与学科价值311

三 “教学方法多元化”之盘点315

四 “教学内容多元化”之尝试318

(一)时代性:沟通历史与现实/衔接中国与世界318

(二)客观性:传统史学与政治文化史学相结合322

(三)教化性: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专题讲座324

五 内容/方法多元化个案:纵横双向多维整合334

(一)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必要性335

(二)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特点与方法340

(三)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视阈或论域345

六 口试—讨论式:“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体系351

七 附录:《史海清如许源头活水来——记徐奉臻》353

第六章 关于“第二课堂”与选修课教学359

一 “第二课堂”和选修课教学活动盘点360

二 “第二课堂”和选修课教学的特点与功能371

第七章 教学科研成果一览375

一 教学科研课题一览376

二 教学科研著论一览378

三 教学科研获奖一览386

后记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