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吉林省地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吉林省地理
  • 李振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7805283907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区域地理(地点: 吉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吉林省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地图的变迁1

第一节 多变的省区1

一、省名的由来1

二、多变的省区5

(一)元、明、清代的吉林5

(二)民国时期的吉林省6

(三)解放后的吉林省9

第二节 行政中心的形成与变迁14

一、早期城市的兴衰15

二、现代城市的兴起与行政中心的位移21

第二章 东西变异的地理环境28

第一节 东高西低的地形28

一、基本特征28

二、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29

三、山岭连绵 平原广阔33

(一)长白山熔岩高原与中山34

(二)吉东低山丘陵36

(三)东部山前冲积洪积台地37

(四)松辽分水岭38

(五)松嫩冲积平原40

(六)辽河沙丘复盖的冲积平原41

第二节 东西变化的气候42

一、气候特征及其形成42

(一)气候特征42

(二)气候形成因素43

二、气候资源47

(一)光能资源47

(二)热量资源53

(三)水分资源57

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67

(一)低温冷害67

(二)干旱69

(三)大风70

(四)台风、暴雨和涝害71

(五)雹害71

(六)连阴少照72

第三节 东多西少的水资源73

一、水系概况和河流特征73

二、主要水系75

(一)第二松花江水系75

(二)嫩江水系80

(三)辽河水系82

(四)图们江水系83

(五)鸭绿江水系84

(六)其它水系86

三、湖泊与沼泽87

(一)湖泊87

(二)沼泽90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93

(一)水资源概况9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94

(三)水利建设的成就及今后治理方向95

第四节 经向分布的自然景观带99

一、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到森林草原与草甸草原99

(一)影响植被形成的因素99

(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101

(三)植物资源106

二、从暗棕壤过渡到黑土与黑钙土109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条件109

(二)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112

三、从森林动物过渡到草原动物116

(一)动物的一般特征117

(二)生态地理动物群117

(三)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19

四、发展中的自然保护区120

(一)长白山温带山地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121

(二)向海、莫莫格丹顶鹤与珍贵水禽保护区124

(三)左家特产资源保护区125

(四)松花湖水源涵养林及风景林自然保护区126

(五)伊通火山群保护区127

第三章 吉林大地的人类活动129

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历史痕迹130

一、石器时代130

二、两汉、南北朝时期132

三、隋唐时期——渤海盛世134

四、辽、金、元时期135

五、明代与清代136

六、从开禁到殖民地140

七、新兴的吉林143

第二节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145

一、历史上人口的增长145

二、解放后人口的增长147

三、人口的民族构成152

四、人口的分布和移动153

五、城市人口的变动160

第三节 多民族的地区163

一、民族的构成163

二、汉族166

三、满族167

四、朝鲜族168

五、蒙古族169

第四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分区171

第一节农业发展与布局172

一、农业土地利用172

二、农业发展与布局特点174

(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75

(二)农业正由自给、半自给向商品农业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177

(三)农业生产布局正在改变178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商品粮基地181

一、粮食生产181

(一)吉林省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181

(二)飞速发展的粮食生产182

二、前景广阔的商品粮基地185

(一)粮食生产发展速度快185

(二)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商品率高185

(三)玉米和大豆是主要的商品粮作物187

(四)20个商品粮基地县中,大多数属于较高较稳的商品粮基地县187

第三节 林业与林业基地189

一、丰富多样的林业资源及其分布189

二、亟待建设的林业与林业基地190

三、发展林业的主要措施192

(一)大力培育森林资源192

(二)充分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193

(三)充分利用林区动植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193

(四)从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区域的林业生产193

第四节 畜牧业194

一、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195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196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97

(一)根据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198

(二)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畜牧业199

(三)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体系199

(四)实行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开展多渠道经营,搞活流通渠道,提高经济效益199

第五节 渔业199

一、广阔的水域,多种多样的资源199

二、渔业生产特点和问题201

(一)淡水养殖从无到有,201

(二)渔业企业发展迅速201

(三)群众性个体小水面养渔发展较快202

三、渔业发展远景与措施203

第六节 农业分区204

一、东部山地林农区204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206

(二)农业生产特点207

(三)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采取的对策209

二、中部半山农林区211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212

(二)农业生产特点213

(三)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214

三、中部平原农业区217

(一)农业自然条件217

(二)农业生产特点218

(三)农业发展方向与途径219

四、西部平原农牧区222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222

(二)农业生产特点224

(三)农业发展方向与途径226

第五章 工业的发展与布局230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空间分布230

一、工业发展速度与工业结构演变230

(一)工业发展速度230

(二)工业结构演变233

二、工业分布特点与发展趋势236

(一)工业分布特点236

(二)工业发展趋势240

第二节 能源工业241

一、能源资源241

(一)煤炭资源241

(二)石油、天然气资源243

(三)油页岩资源243

(四)水力资源244

二、能源资源开发与布局245

(一)能源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245

(二)煤炭工业发展与布局246

(三)电力工业发展与布局248

(四)石油工业发展与布局250

三、能源结构与供需平衡251

(一)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251

(二)能源供需平衡253

第三节 发展中的冶金工业254

一、资源条件评估254

(一)黑色冶金资源条件评估254

(二)以钼、镍为主的有色金属资源及其分布评估256

(三)贵金属资源259

二、冶金工业结构与布局260

(一)发展概况260

(二)冶金工业结构与布局261

(三)冶金工业发展构想262

第四节 机械工业263

一、机械工业结构264

二、机械工业布局265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6

(二)农业机械制造业269

(三)工业设备制造业270

(四)电子工业271

三、发展中的问题272

第五节 化学工业273

一、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资源条件273

二、化学工业结构与主要工业企业275

三、化学工业的地域分布与特点277

四、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防治278

第六节 建筑材料工业280

一、建筑材料资源281

(一)建材资源种类与分布281

(二)建材资源地域组合特征281

二、建筑材料工业结构与布局284

(一)建材工业发展284

(二)建材工业结构286

(三)建材工业布局286

三、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向289

第七节 轻纺工业289

一、原料资源与分布289

二、轻纺工业的发展与结构变化292

三、主要部门生产与分布294

(一)食品工业生产与分布294

(二)纺织工业生产与分布296

(三)造纸工业生产与分布298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城镇300

第一节 交通运输300

一、铁路运输302

二、公路运输305

三、内河运输308

四、航空运输310

五、管道运输311

第二节 城镇的形成与发展312

一、城镇化与城镇体系312

二、发展中的农村集镇315

三、发展中的城市群体317

第七章 吉林省的地理区326

第一节 吉林省地理区的划分326

一、地理区的客观性327

二、划分地理区的依据与方案330

第二节 东部山地区333

一、自然条件特征与优势334

二、人口与经济基础344

三、山地开发的新阶段347

第三节 中部半山区352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结构353

二、经济开发的历史与现状358

三、美丽的江城——中部半山区的一颗明珠363

第四节 中部台地平原区365

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366

二、区域开发的历史与现状369

三、省会和汽车城——中部台地平原的后起之秀375

第五节 西部沙地平原区378

一、草原、牧业和蒙古族378

二、“三化”治理与全面发展农业382

三、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现代工业387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