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
  • 赵平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327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国际标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场日常管理1

目录1

第一节 工作现场规则制定3

一、缺少现场规则的不利后果3

二、分析不能遵守现场规则的原因3

三、制定工作现场规则4

四、改善规则执行情况5

第二节 劳动生产过程组织7

一、组织班内工作组7

二、建立生产轮班组织8

三、劳动定员9

四、配置生产单位11

一、分析生产延误的原因13

二、实施生产进度控制13

第三节 生产进度管理13

第四节 生产作业排序18

一、明确生产作业排序的分类18

二、把握生产作业排序的规则19

三、排序方法19

四、评价生产作业排序方案21

第二章 现场改善手法23

第一节 动作经济性评价25

一、评价动作经济性25

二、改善动作26

第二节 标准工时计算30

一、明确标准工时的作用30

二、做好标准工时测定准备31

三、计算标准工时31

四、修改标准工时33

一、明确工艺过程设计的主体因素34

第三节 工艺过程设计34

二、确定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36

第四节 流水线设计38

一、明确流水线类型38

二、了解流水线生产的适用条件39

三、设计流水线40

四、布置流水线41

第五节 工艺流程图设计43

一、使用工序符号43

二、标明工序与检验站名称44

三、注明原材料或零件44

四、填写作业人数44

五、列出管制项目与核查点45

六、制作相关的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书45

二、确定目标48

一、分析问题48

第六节 现场生产性管理48

三、制定目标达成的实施对策49

四、自我评价49

五、比较生产性指标49

第七节 工作现场信息交流52

一、确定信息交流的对象52

二、使用信息交流的方法(OJT)53

第三章 现场设备管理55

第一节 制程合理布置57

一、制程布置的含义57

二、制程布置的步骤57

第二节 混合设备布置61

一、混合布置的含义61

二、混合布置的方法61

二、计划预防修理制建立的基础64

一、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含义64

第三节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制定64

三、计划预修制的特点65

四、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制定程序66

五、确定定期修理制度的定额69

第四节 设备润滑管理71

一、设备磨损类型71

二、判断机器设备的磨损阶段72

三、设备润滑管理工作要求73

四、制定、执行和修改润滑“五定”图表73

五、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75

第五节 设备运行动态监管76

一、建立健全设备巡检标准76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76

三、设备管理运行规程77

四、完善信息传递与反馈系统79

五、加强薄弱环节管理80

第六节 设备三级保养制81

一、端正设备维护思想81

二、实施设备维护保养82

三、实施定期点检84

第七节 测量仪器精度管理86

一、制定有效的计量管理制度86

二、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管理89

三、加强一般计量器具管理91

四、实施能源计量管理92

五、合理配备计量器具94

六、完善计量器具校准管理95

七、加强计量器具流转管理97

八、实施计量器具周检100

九、进行计量器具分级管理102

第四章 现场物料管理105

第一节 货仓结构规划107

一、决定仓储部门位置107

二、仓库区域规划107

第二节 物料编号管理111

一、物料编号的含义111

二、物料编号的作用111

三、物料编号的原则112

四、物料编号的方法114

第三节 物料购入量控制116

一、物料购入控制的必要性116

二、合理选择物料订购形式118

三、制定物料消耗定额119

四、制定物料储备定额121

五、计算物料需要量123

一、选择搬运方法126

第四节 物料搬运控制126

二、实施搬运控制127

第五节 现场呆废料处理129

一、呆废料划分129

二、呆料发生的原因130

三、呆料的预防与处理132

四、废料发生的原因134

五、废料的预防和处理134

第六节 生产线存品管理136

一、实施半制品管理136

二、实施良品管理137

三、实施不良品管理137

第五章 现场品质管理139

第一节 品质管理工具选择141

一、帕累托图141

三、散布图142

二、鱼刺图142

四、直方图143

五、控制图145

六、检查表145

七、流程图145

第二节 实施进料检验146

一、接收物料146

二、明确检验项目146

三、材料待验147

四、进行抽样检验147

五、制定材料验收规范148

六、处理检验物料148

第三节 进行抽样检验149

一、明确检验的项目及规格149

二、等级划分质量缺陷149

六、决定检验的严格程度150

七、确定批的构成150

三、决定品质允收水准AQL150

五、选定抽样方式150

四、决定检验水准150

八、查表确定样本数151

九、抽取及检验样本151

十、判定批量151

十一、处置检验批151

第四节 推行品管圈活动153

一、组建品管圈153

二、命名品管圈并登记154

三、召开品管圈成立大会154

四、掌握部门内的问题154

五、选定课题154

七、拟定品管圈活动计划书155

六、订立目标155

八、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156

九、实施计划156

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156

十一、效果维持156

十二、成果、交流157

十三、年终评价157

第五节 实施无缺点计划158

一、建立执行组织158

二、制定执行目标159

三、建立建议制度159

四、评价表扬159

第六节 处理不良产品161

一、条件收货(AOD)161

三、返工与返修162

二、拣用162

四、退货163

五、报废163

第七节 实施PDCA164

一、计划(Plan)164

二、实施(Do)166

三、检查(Check)166

四、行动(Action)166

第六章 现场安全管理169

第一节 安全技术措施制定171

一、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内容171

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172

第二节 设备安全管理174

一、机械174

二、电气176

一、辨认易燃、易爆物品179

第三节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179

二、制定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180

第四节 安全事故处理182

一、确定生产事故的性质182

二、紧急处理生产事故182

三、调查生产事故183

四、分析生产事故185

五、计算伤害程度186

第五节 安全教育开展188

一、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188

二、选择安全教育的方法189

第七章 现场5S管理193

第一节 5S管理基础195

一、5S的起源与定义195

二、5S推行的目的199

三、5S的作用202

第二节 5S管理推进208

一、5S管理推进机理208

二、5S管理推进准备211

三、5S推进活动217

四、推进5S管理内部审核231

第八章 现场目视管理243

第一节 目视管理基础知识245

一、目视管理的含义及特点245

二、目视管理的作用246

三、目视管理常用方法248

第二节 目视管理推进过程254

一、做出目视管理的引进决策254

二、选择目视管理的引进方法257

三、创造目视管理推动的环境259

四、确定目视管理的推动部门260

五、制定活动计划261

六、目视管理展开263

七、目视管理推进技巧268

第三节 目视现场管理技巧272

一、目视现场管理概述272

二、确定定置管理内容272

三、实施定置管理273

第四节 目视看板管理277

一、目视生产管理的作用277

二、明确看板在生产流水线上的传递过程278

三、明确看板的分类278

四、编制看板281

五、使用看板281

第五节 目视识别管理283

一、目视安全管理283

二、其他目视识别管理292

第九章 TPM活动推行295

第一节 TPM活动的内涵297

一、TPM定义的理解297

二、TPM的演变299

三、TPM的作用300

四、TPM与其他生产管理活动的关系301

第二节 TPM活动推进准备304

一、TPM推进的宣布和宣传304

二、实施TPM导入培训305

三、建立TPM活动主体305

四、确定TPM活动推进内容306

第三节 TPM活动推进过程309

一、推进自主保全活动309

二、推进员工改善提案活动318

三、推进企业效益最大化活动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