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渎职罪构成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贾济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23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渎职罪-犯罪构成-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渎职罪构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2
第一节 外国刑法关于渎职罪的一般规定12
一、含义与范围12
二、罪名表述13
三、主体范围14
四、刑罚种类16
五、成立条件17
第二节 我国渎职犯罪的立法轨迹17
一、1979年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17
二、社会发展与渎职罪立法的完善18
三、1997年刑法对渎职罪章的修改21
一、渎职罪的概念22
第三节 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22
二、渎职罪的构成23
第四节 渎职罪的分类26
一、以罪过形式为标准的分类26
二、以行为表现为标准的分类26
三、以主体要求为标准的分类28
四、以犯罪客体为标准的分类29
五、以立法形式为标准的分类30
六、以既遂形态为标准的分类30
第二章 主体论33
第一节 渎职罪主体立法的演进历程34
一、建国初期的主体范围34
二、1979年刑法中的渎职罪主体范围34
三、1997年刑法中的渎职罪主体范围39
一、司法解释及其缺陷40
第二节 渎职罪主体的有权解释40
二、立法解释及其不足43
第三节 渎职罪主体的范围与本质45
一、国家机关的范围45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47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质50
第三章 罪过论58
第一节 渎职罪的罪过形式58
一、学说评析58
二、单一罪过说之提倡63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68
一、学说概览68
二、观点评析72
三、结论和理由76
一、立法概况79
第三节 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79
二、围绕1979年刑法及有关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争论83
三、现行刑法中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89
第四章 行为论95
第一节 渎职犯罪行为概说96
一、渎职行为的基本特征96
二、渎职行为的基本形式98
三、渎职行为的主要类型103
第二节 玩忽职守行为105
一、玩忽职守行为的基本形式105
二、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标准107
三、玩忽职守行为的主要类型110
四、认定玩忽职守行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4
第三节 滥用职权行为115
一、滥用职权行为的内涵与特征115
二、滥用职权行为是否包括不作为121
三、滥用职权行为的主要类型124
四、认定滥用职权行为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27
第四节 徇私舞弊行为129
一、“徇私”的地位131
二、“徇私”的内涵134
三、徇私舞弊行为的含义139
四、徇私舞弊行为的主要类型140
第五节 徇私舞弊行为中的“前案”问题147
一、“前案”的内涵及称谓147
二、“前案”存在的范围149
三、关于“前案”的性质150
四、涉嫌犯罪的“前案”的确定标准151
第五章 结果论155
第一节 渎职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57
一、渎职结果的概念157
二、渎职结果的特征158
第二节 渎职结果的分类与种类159
一、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160
二、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168
第三节 渎职罪重大损失结果的司法认定169
一、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和原则169
二、重大损失的认定范围173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时间174
四、关于债权损失的认定176
五、关于利息损失的认定178
六、关于挽回经济损失的认定180
七、关于其他损失的认定183
八、与损失认定相关的几个问题184
第六章 因果关系论187
第一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概念与特征187
一、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概念189
二、渎职罪因果关系的特征191
一、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性质193
第二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性质与形式193
二、渎职罪因果关系的形式194
第三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198
一、理论回顾199
二、判断方法201
第七章 立法完善论207
第一节 主体的立法完善207
一、立法缺陷208
二、观点综述210
三、修改建议及理由212
第二节 罪过的立法完善216
一、明文规定故意与过失216
二、分别规定故意与过失217
一、关于“徇私舞弊”218
第三节 罪状的立法完善218
二、关于“情节严重”220
三、关于危害后果224
第四节 既遂形态的立法完善225
一、既遂形态的立法现状225
二、建议增设危险犯228
第五节 法定刑的立法完善232
一、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法定刑的失衡与完善232
二、一般条款与特殊条款法定刑的协调232
三、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犯罪的刑罚平衡233
四、社会危害性程度与刑罚轻重的调适234
五、增加规定财产刑和资格刑236
参考文献238
附录:法律、法规、法律解释及规范性文件245
后记332
热门推荐
- 1746887.html
- 2619362.html
- 1805269.html
- 2296277.html
- 2530393.html
- 278793.html
- 3672689.html
- 703963.html
- 2039508.html
- 3735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3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9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1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9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0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5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0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8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9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