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枣阳雕龙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419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新石器时代文化-发掘报告-枣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枣阳雕龙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
第一章 遗址概况1
图一 雕龙碑遗址位置2
图二 雕龙碑遗址地理环境4
第二节 发掘经过5
图三 雕龙碑遗址发掘探方坑位6
第一节 地层堆积10
第二章 地层堆积10
图四A~图四D 遗迹分布总平面图………………………………………………(插页)图五 T1906~T1909东壁大剖面11
图六 T2013~T2016西壁大剖面11
图七 T2209、T2309北壁剖面12
第二节 遗址分期13
彩版一 雕龙碑遗址及发掘现场15
彩版二 雕龙碑遗址F15
图版一二 第一期文化遗存石斧、石锛16
图版一五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骨、角器16
图版一四 第一期文化遗存骨器16
图版一三 第一期文化遗存石器16
图版一六 第一期文化遗存彩陶片和鼎足16
图版一一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一○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座和器盖16
图版九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罐16
图版八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一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房屋建筑遗迹16
图版一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F7建筑遗迹16
图版一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F5建筑遗迹16
图版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F6建筑遗迹16
图版二一 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二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二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二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二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瓮棺葬16
彩版一○ 雕龙碑遗址出土猴面陶塑和红色颜料粉末16
图版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16
彩版三 F15“十”字形主墙和推拉门遗迹16
彩版四 F19及其推拉门遗迹16
彩版五 雕龙碑遗址瓮棺葬具16
彩版六 雕龙碑遗址出土彩陶16
彩版七 雕龙碑遗址出土陶器16
彩版八 雕龙碑遗址出土彩陶片16
彩版九 雕龙碑遗址出土玉璜和陶研磨棒16
图版七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鼎16
彩版一一 房屋多层居住面与夹稻谷壳红烧土块16
彩版一二 红烧土上的各种印痕16
图版一 雕龙碑遗址16
图版二 雕龙碑遗址发掘现场16
图版三 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四 第一期文化遗存遗迹16
图版五 第一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六 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二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祭祀坑16
图版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骨、蚌器16
图版五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彩陶片和鼎足16
图版五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五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等16
图版五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16
图版五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斧16
图版五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斧16
图版五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锛16
图版五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16
图版五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16
图版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彩陶16
图版六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骨器和席纹陶块16
图版六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圆形房址和祭祀坑16
图版六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F13~F14建筑遗迹16
图版六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F3、F20建筑遗迹16
图版六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F15建筑遗迹16
图版六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F19建筑遗迹16
图版六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F19建筑遗迹16
图版六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六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墓葬16
图版二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瓮棺葬16
图版三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二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瓮棺葬16
图版二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16
图版三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16
图版三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钵16
图版三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钵16
图版三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钵16
图版三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碗16
图版三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碗、陶簋16
图版三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盘16
图版四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三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罐16
图版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罐16
图版四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罐16
图版四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四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W50及随葬陶器16
图版四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瓮棺葬具16
图版四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圜底瓮、陶尖底瓮16
图版四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尖底瓮、瓮棺组合16
图版四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6
图版四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盖16
图版七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M16
第三章 第一期文化遗存16
第一节 遗迹16
一、房屋建筑16
二、灰坑17
图八 T2205~T2209西壁大剖面…………………………………………………(插页)图九 F11平、剖面图17
图一○ H38平、剖面图18
图一一 H41平、剖面图19
图一二 H60平、剖面图20
图一三 H35平、剖面图21
图一四 H40平、剖面图22
第二节 埋葬23
一、墓葬23
图一五 M88平、剖面图24
图一六 M80平、剖面图25
图一七 M105平面图26
图一八 M124平、剖面图27
图一九 M129平面图28
二、祭祀坑28
图二○ JS8平、剖面图29
图二一 JS33平面图29
图二二 JS34平、剖面图30
第三节 遗物31
一、陶器31
图二三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鼎32
图二四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34
图二五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35
图二六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37
图二七 第一期文化遗存彩陶片39
图二八 第一期文化遗存鼎足41
图二九 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43
二、石器44
图三○ 第一期文化遗存石器46
三、骨器47
图三一 第一期文化遗存骨器48
图三二 第一期文化遗存骨、角、蚌器49
二、植物遗存50
第四节 动植物遗存50
一、动物遗存50
五、蚌器50
四、角器50
第一节 遗迹51
第四章 第二期文化遗存51
一、房屋建筑51
图三三 F1平、剖面图53
表一 F1柱洞登记表54
图三四 F7平、剖面图55
表二 F7柱洞登记表56
图三五 F5平、剖面图58
图三六 F6平、剖面图59
表三 F6柱洞登记表60
图三七 F9平、剖面图62
二、灰坑63
图三八 H20平、剖面图64
图三九 H26平、剖面图65
图四○ H30平、剖面图66
图四一 H31平、剖面图67
图四二 H24平、剖面图68
图四三 H63平、剖面图69
一、墓葬70
第二节 埋葬70
图四四 M3平、剖面图71
图四六 M21平、剖面图72
图四五 M4平、剖面图72
图四七 M22平、剖面图73
图四八 M23平、剖面图74
图四九 M27平、剖面图75
图五○ M28平、剖面图76
图五一 M30平、剖面图77
图五二 M48平、剖面图78
图五四 M52平、剖面图79
图五三 M50平、剖面图79
图五六 M75平、剖面图80
图五五 M70平、剖面图80
图五七 M76平、剖面图81
图五八 M77平、剖面图82
图六○ M79平、剖面图83
图五九 M78平、剖面图83
图六一 M87平、剖面图84
图六二 M108平、剖面图85
图六三 M111平、剖面图86
图六五 M131平面图87
图六四 M128平、剖面图87
图六六 W7平面图89
图六八 W11平面图90
图六七 W10平面图90
图六九 W27平、剖面图91
图七○ W28平、剖面图92
图七一 W29平、剖面图93
图七二 W50平、剖面图94
二、祭祀坑95
图七四 JS23平面图96
图七三 JS20平、剖面图96
第三节 遗物97
图七五 JS36平、剖面图97
一、陶器98
图七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99
图七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100
图七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102
图七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鼎103
图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钵105
图八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敛口钵107
图八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碗108
图八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盘109
图八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附杯圈足盘110
图八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盆112
图八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罐113
图八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15
图八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瓮118
图八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20
图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21
图九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盖122
图九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小陶器123
图九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薄胎彩陶杯124
图九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彩陶125
图九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彩陶片127
图九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彩陶片128
图九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薄胎彩陶片129
图九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鼎足130
图九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133
图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135
图一○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137
图一○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139
图一○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40
图一○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环141
图一○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143
二、石器144
图一○六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145
图一○七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斧146
图一○八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锛148
图一○九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凿149
图一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150
图一一一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151
图一一二 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153
三、骨器154
图一一三 第二期文化遗存骨器155
图一一四 第二期文化遗存骨镞156
四、蚌器158
图一一五 第二期文化遗存骨、角、蚌器158
二、植物遗存159
一、动物遗存159
第四节 动植物遗存159
一、房屋建筑160
第五章 第三期文化遗存160
第一节 遗迹160
图一一六 F4平、剖面图164
图一一七 F13~F14平、剖面图…………………………………………………(插页)图一一八 F13~F14红烧土墙(西墙)166
表四 F13柱洞登记表167
表五 F14柱洞登记表168
图一一九 F20平、剖面图170
表六 F20柱洞登记表171
图一二○ F3平、剖面图173
表七 F15出土遗物统计表178
图一二一 F15平、剖面图…………………………………………………………(插页)图一二二 F19平、剖面图…………………………………………………………(插页)图一二三 F19屋顶倒塌面183
表八 F19出土遗物统计表183
图一二四 F2平、剖面图185
图一二五 H10平、剖面图187
二、灰坑187
图一二六 H13平、剖面图188
图一二七 H21平、剖面图189
图一二八 H56平、剖面图190
图一二九 H15平、剖面图191
图一三○ H8平、剖面图191
图一三三 H22平、剖面图192
图一三二 H19平、剖面图192
图一三一 H18平、剖面图192
图一三四 H58平、剖面图193
第二节 埋葬194
一、墓葬194
图一三五 M5平、剖面图195
图一三六 M6平、剖面图196
图一三七 M7平、剖面图197
图一三八 M8平、剖面图197
图一三九 M9平、剖面图198
图一四○ M10平、剖面图199
图一四一 M13平、剖面图199
图一四二 M14平面图200
图一四三 M15平、剖面图201
图一四四 M16平、剖面图202
图一四五 M17平、剖面图203
图一四六 M18平、剖面图204
图一四七 M33平、剖面图204
图一四八 M34平、剖面图205
图一四九 M40平、剖面图206
图一五○ M43平、剖面图206
图一五一 M60平、剖面图207
图一五二 M63平、剖面图208
图一五三 M66平、剖面图209
图一五四 W3平面图210
图一五五 W8平面图211
图一五六 W14平、剖面图211
图一五七 W18平、剖面图212
图一五八 W22平、剖面图213
图一五九 W30平、剖面图214
图一六○ W32平、剖面图215
图一六一 W34平、剖面图216
图一六二 W44平、剖面图217
图一六三 W52平、剖面图218
图一六四 W58平、剖面图219
二、祭祀坑220
图一六五 W60平、剖面图220
图一六六 JS14平面图221
图一六八 JS16平面图222
图一六七 JS15平面图222
图一七○ JS32平面图223
图一六九 JS26平面图223
第三节 遗物224
一、陶器224
图一七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鼎225
图一七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钵227
图一七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敛口圈足钵228
图一七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碗230
图一七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盆形小碗231
图一七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圈足盘233
图一七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圈足盘235
图一七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36
图一七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盆237
图一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凹底罐239
图一八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罐240
图一八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罐242
图一八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44
图一八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45
图一八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小瓮246
图一八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小瓮248
图一八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大瓮249
图一八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大瓮250
图一八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大瓮251
图一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矮圈足大瓮253
图一九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54
图一九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55
图一九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55
图一九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小陶器257
图一九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小陶器259
图一九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彩陶260
图一九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彩陶片261
图一九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彩陶片263
图一九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鼎足265
图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研磨棒267
图二○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多孔器269
图二○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多孔器270
图二○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71
图二○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73
图二○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75
图二○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77
图二○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78
图二○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80
图二○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82
图二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83
图二一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85
图二一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纺轮286
图二一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87
图二一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88
图二一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90
图二一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91
图二一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91
图二一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92
图二一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93
图二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环294
图二二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296
图二二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彩陶空心陶球297
图二二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空心陶球298
图二二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空心陶球299
图二二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陀螺301
二、石器302
图二二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打制石器303
图二二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04
图二二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05
图二二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06
图二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07
图二三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08
图二三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09
图二三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311
图二三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锛313
图二三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锛314
图二三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锛315
图二三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凿317
图二三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凿318
图二三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耜320
图二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锄321
图二四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犁323
图二四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钺324
图二四三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镰326
图二四四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器327
图二四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器328
图二四六 第三期文化遗存玉、石璜330
图二四七 第三期文化遗存石器331
三、骨器331
图二四八 第三期文化遗存骨镞332
图二四九 第三期文化遗存骨镞333
图二五○ 第三期文化遗存骨镞334
图二五一 第三期文化遗存骨器335
五、牙器336
四、角器336
六、其他337
图二五二 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骨、角、牙器337
二、植物遗存338
第四节 动植物遗存338
一、动物遗存338
第一节 文化性质和年代340
第六章 主要收获340
表九 雕龙碑遗址碳-14测定年代一览表343
第二节 社会生活和社会形态345
第三节 与周边文化的关系348
表一○ 雕龙碑遗址与周边遗址文化堆积对照表349
第四节 有关资料的专题研究353
表一二 未成年个体年龄分布353
一、湖北枣阳市雕龙碑新石器时代人骨分析报告353
表一一 性别、年龄分布353
表一三 头骨形态观察表354
表一四 枣阳墓地两具头骨与华北、华南和东亚、南亚人种头骨测量的比较356
表一五 枣阳组与其他新石器时代颅骨的11项测量平均值比较358
表一七 枣阳组与其他几组新石器时代颅骨的指数比较(%)359
表一六 对比组在11项绝对测量值上的欧氏系数(dik)值359
图二五三 对比组在11项绝对值上的聚类图359
表一八 对比组在7项指数指标上的欧氏系数(dik)值360
图二五四 对比组在7项指数上的聚类图360
表一九 头骨测量表361
二、雕龙碑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364
表二○ 湖北雕龙碑遗址猪下颌骨观察与测量表(一)368
表二一 湖北雕龙碑遗址猪下颌骨观察与测量表(二)371
三、湖北枣阳市雕龙碑遗址房屋建筑出土木炭的研究375
四、雕龙碑遗址发现的白色粉末状物及相关物质的分析378
表二二 X-衍射测试分析表379
图二六○ 6号样品X荧光能谱380
图二五九 5号样品X荧光能谱380
图二五八 4号样品X荧光能谱380
图二五六 2号样品X荧光能谱380
图二五五 1号样品X荧光能谱380
图二五七 3号样品X荧光能谱380
图二六六 14号样品X荧光能谱381
图二六一 7号样品X荧光能谱381
图二六二 8号样品X荧光能谱381
图二六三 11号样品X荧光能谱381
图二六四 12号样品X荧光能谱381
图二六五 13号样品X荧光能谱381
五、雕龙碑房址的复原383
图二六七 F15复原示意图384
图二六八 F15房顶复原高度示意图385
图二六九 F15推拉门复原示意图386
图二七○ F19复原示意图391
图二七一 F19木骨结构示意图(西北角)393
图二七二 F13、F14复原示意图394
六、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孢粉分析研究397
表二三 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探沟TG1孢粉统计表402
附表409
附表一 房屋建筑遗迹登记表409
附表二 灰坑登记表415
附表三 土坑墓登记表419
附表四 瓮棺葬登记表425
附表五 祭祀坑登记表428
ABSTRACT430
后记433
热门推荐
- 2597427.html
- 1947512.html
- 2430854.html
- 3647719.html
- 2154075.html
- 2589429.html
- 3284738.html
- 3114488.html
- 2400031.html
- 3736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4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2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4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0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6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