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学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殷石龙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2894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创造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知识经济和创新1
第一章 创新和创新学4
第一节 创新4
一、 创新的一般界定4
二、 创新和创造10
三、 创新的根源13
第二节 创新学15
一、 什么是创新学15
二、 创新学的基本特征17
三、 创新学和创造学21
一、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22
第三节 创新的地位和作用22
二、 创新是人类文化本质的体现27
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9
第二章 创新的基本类型和结构32
第一节 创新的基本类型32
一、 发现式创新与发明式创新33
二、 器物创新与知识创新34
三、 求同创新与求异创新37
四、 单一创新与求民创新39
五、 渐进式创新与飞跃式创新41
一、 经济创新43
第二节 创新的社会结构43
二、 政治创新47
三、 文化创新49
四、 科技创新51
五、 教育创新53
第三节 创新的基本层次56
一、 大层次:国家创新体系56
二、 中层次:单位创新体系61
三、 小层次:个人创新活动62
第一节 创新是一个系统64
第三章 创新的要素和生理基础64
一、 创新具有系统的一般特点65
二、 创新系统的要素结构67
第二节 创新的基本要素69
一、 主体69
二、 目标71
三、 手段74
四、 对象76
五、 成果79
第三节 创新主体的生理基础81
一、 主体的生理结构和体能81
二、 主体的神经系统和大脑83
三、 开发主体的潜能86
第四章 创新的社会基础88
第一节 知识88
一、 知识的界定88
二、 知识的分类93
三、 创新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结构96
第二节 能力99
一、 能力的界定99
二、 能力的分类103
三、 创新应具备的能力结构106
一、 素质的界定109
第三节 素质109
二、 素质的分类112
三、 创新应具备的素质结构116
第五章 创新意识119
第一节 创新意识概述119
一、 意识和心理120
二、 意识和创新意识121
三、 创新意识的功能124
第二节 创新的智力因素126
一、 观察力127
二、 记忆力129
三、 想象力132
四、 思维力135
五、 操作力138
第三节 创新的非智力因素140
一、 需要与动机140
二、 兴趣与爱好143
三、 情绪与情感146
四、 灵感与直觉148
五、 意志与品德151
一、 思维和创新思维154
第一节 创新思维概述154
第六章 创新思维154
二、 创新思维的一般特征157
三、 创新思维的地位和作用161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类型163
一、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163
二、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165
三、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166
四、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168
五、 单一思维和综合思维170
一、 思维定势的作用172
第三节 解放思想,克服思维定势172
二、 解放思想的内容174
三、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79
第七章 创新方法182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创新方法182
一、 创新方法的地位和作用183
二、 唯物辩证法是创新的根本方法186
三、 创新辩证法188
第二节 创新的一般方法190
一、 联想法191
二、 列举法193
三、 组合法197
四、 比较法200
五、 移植法202
第三节 创新的特殊方法204
一、 智力激励法204
二、 模仿法206
三、 设问法208
四、 十二思路提示法210
第一节 环境在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212
一、 环境和创新的环境212
第八章 创新的社会环境212
二、 环境在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216
三、 环境作用的两面性219
第二节 创新应具备的社会环境221
一、 公平的竞争环境222
二、 民主的政治环境223
三、 自由的文化环境225
四、 和谐的人际环境227
五、 健全的法制环境229
六、 基本的经济保障230
第三节 优化创新的环境232
一、 优化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33
二、 优化环境的内容234
三、 优化环境的原则237
第九章 创新的过程、机制和原则241
第一节 创新过程241
一、 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242
二、 设想阶段245
三、 实施阶段249
第二节 创新机制252
一、 竞争机制252
二、 激励机制255
三、 考评机制257
一、 新颖性原则260
第三节 创新原则260
二、 公益性原则261
三、 目标性原则262
四、 建构性原则263
五、 灵活性原则264
六、 整体性原则265
七、 可行性原则266
八、 科学性原则268
一、 创新人才的一般界定269
第十章 创新人才269
第一节 创新人才概述269
二、 创新人才的类型272
三、 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关键275
第二节 创新人才的培养279
一、 培养创新人才的依据279
二、 培养创新人才的原则282
三、 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286
第三节 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289
一、 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289
二、 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92
三、 改革教育模式,提倡创新教育298
第十一章 创新的实现301
第一节 创新实现的基本途径301
一、 实践是创新实现的基本途径301
二、 在实践中检验创新的发展创新304
第二节 实现创新要正确处理两大关系308
一、 创新与学习308
二、 创新与传统312
第三节 创新实现的基本要求315
一、 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315
二、 鼓励好奇心,抓住创新机遇317
三、 开发潜意识,捕捉创新灵感319
四、 获取大量信息,选准创新突破口321
五、 发挥想象力,扩大创新范围322
六、 运用创新思维,形成正确创新思路324
七、 保持顽强意志,克服创新困难325
八、 利用现代科技工具,提高创新效率327
九、 学习科学方法,掌握创新技巧329
十、 实践创新方案,获取创新成果330
主要参考书目333
后记337
热门推荐
- 1028196.html
- 117155.html
- 207591.html
- 772761.html
- 1093501.html
- 2659955.html
- 777060.html
- 1586668.html
- 3663654.html
- 3000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5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1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0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3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7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