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
  • 蒋向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47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缘起1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2

第三节 研究方法5

第四节 语料来源6

第五节 本书结构6

第二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综述8

第一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及分类研究8

一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研究9

二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分类研究10

三 本书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12

四 本书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分类25

第二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生成理据研究33

一 汉语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研究33

二 汉语缩略语生成的构造原则研究35

第三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属性和语法功能研究38

一 汉语缩略语的属性研究39

二 汉语缩略语的语法功能研究40

第四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义建构研究41

第五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43

第六节 小结44

第三章 理论基础46

第一节 概念隐喻理论46

一 概念隐喻的运作方式46

二 隐喻作为意义拓展的重要手段49

第二节 概念转喻理论51

一 概念转喻的运作方式51

二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参照现象56

三 转喻作为词义拓展的重要机制59

第三节 概念整合理论61

一 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方式61

二 概念整合作为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64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66

第四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认知理据69

第一节 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69

一 缩略语生成的简缩法则70

二 借形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74

三 缩略语的经济性导致理据性的磨蚀77

第二节 缩略语生成的认知转喻理据81

一 语言本身基于形式转指概念81

二 语言形式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85

第三节 缩略语的构造理据86

一 取首原则及其认知理据87

二 语义显豁原则及其认知理据107

三 避歧原则及其认知理据114

第四节 小结120

第五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义建构122

第一节 缩合式缩略语的语义建构125

一 截搭型概念整合126

二 截搭型概念整合基础上的糅合型整合136

三 截搭型概念整合基础上的认知参照模式140

第二节 拼缀式缩略语的语义建构143

一 截搭型整合143

二 截搭型概念整合基础上的糅合型整合147

第三节 节略式缩略语的语义建构151

一简单认知参照模式下的语义建构152

二 复杂认知参照模式下的语义建构157

第四节 汉语缩略语语义建构的本质160

一 认知参照模式和概念整合互为基础160

二 整合与分解的辩证统一164

第五节 小结168

第六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后的语义拓展170

第一节 基于概念转喻的语义拓展172

一 范畴典型成员转指范畴173

二 范畴转指范畴成员175

三 同一ICM内相邻概念之间的转指178

四 动作与语义角色之间的互相转指181

五 范畴属性转指范畴198

六 范畴转指范畴属性200

第二节 基于概念隐喻的汉语缩略语语义拓展206

一 基于相似性隐喻的缩略语语义拓展207

二 基于创造相似性隐喻的缩略语语义拓展210

第三节 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下的缩略语语义拓展212

一 转喻义基础上的隐喻拓展213

二 隐喻义基础上的转喻拓展215

第四节 小结216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218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218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221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222

参考文献224

后记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