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简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586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哲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1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7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13
语言障碍16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18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18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19
“上农”21
“反者道之动”22
自然的理想化23
家族制度24
入世和出世25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26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27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30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32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36
司马谈和六家36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38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40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45
孔子和六经45
孔子作为教育家47
正名48
仁、义49
忠、恕50
知命52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54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55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58
墨家的社会背景59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61
兼爱62
天志和明鬼65
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66
国家的起源68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71
早期道家和隐者71
杨朱的基本观念72
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73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74
道家的发展76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79
人性善80
儒墨的根本分歧82
政治哲学84
神秘主义88
第八章 名家92
名家和“辩者”92
惠施的相对论96
公孙龙的共相论100
惠施学说、公孙龙学说的意义104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107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107
道,无名108
自然的不变规律112
处世的方法114
政治学说117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120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120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121
政治、社会哲学122
情和理124
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126
有限的观点127
更高的观点130
更高层次的知识131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134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136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137
关于“辩”的讨论139
澄清兼爱说141
辩护兼爱说143
对其他各家的批评145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149
六种术数149
《洪范》所讲的五行151
《月令》154
邹衍155
一套历史哲学156
“易传”中的阴阳学说158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163
人的地位163
人性的学说164
道德的起源165
礼、乐的学说168
逻辑理论171
论其他几家的谬误173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176
法家的社会背景176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178
法家的历史哲学180
治国之道182
法家和道家185
法家和儒家187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189
事物的原理190
万物生成的“道”192
万物变化的“道”194
中和196
庸常198
明诚199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202
秦统一前的政治状况202
中国的统一204
《大学》206
《荀子》的折中趋势208
《庄子》的折中趋势209
司马谈、刘歆的折中主义211
〔注〕关于中国人的民族观念212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215
阴阳家和儒家的混合215
宇宙发生论的学说217
人性学说219
社会伦理学说220
政治哲学222
历史哲学223
对《春秋》的解释225
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226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228
统一思想228
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231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233
扬雄和王充234
道家和佛家235
政治社会背景237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243
名家兴趣的复兴243
重新解释孔子244
向秀和郭象246
“道”是“无”246
万物的“独化”248
制度和道德250
“有为”和“无为”251
知识和模仿252
“齐物”254
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255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258
“风流”和浪漫精神258
《列子》的《杨朱》篇259
任从冲动而生活262
情的因素265
性的因素26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269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69
佛学的一般概念271
二谛义273
僧肇的哲学275
道生的哲学278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285
禅宗传述的宗系285
第一义不可说287
修行的方法289
顿悟291
无得之得293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296
韩愈和李翱297
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299
精神修养的方法300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303
事物的演化规律306
张载的宇宙发生论308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312
程颢的“仁”的观念313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起源315
程颐的“理”的观念316
处理情感的方法318
寻求快乐320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325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25
理327
太极328
气330
心、性332
政治哲学335
精神修养的方法337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340
陆九渊的“心”的概念340
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341
“明德”343
良知345
“正事”(格物)347
用敬349
对佛家的批评350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352
对于新儒家的反动352
孔教运动356
西方思想的传入360
西方哲学的传入364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368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368
战时的哲学著作370
哲学的性质373
人生的境界375
形上学的方法论379
热门推荐
- 2112945.html
- 3007573.html
- 576427.html
- 3473841.html
- 3396882.html
- 1122074.html
- 268908.html
- 488966.html
- 937345.html
- 3347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1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0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5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3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1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