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丛书 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丛书 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方松华,姜佑福,陈祥勤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67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丛书 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多元哲学思潮背景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儒学的衰落与西方哲学的输入1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困境1

二、西方哲学思潮的涌动8

三、新思潮的意义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的主流2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革命性变革2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近现代中国哲学的主流28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立31

小结32

第二章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3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34

一、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34

二、问题与主义论战38

三、科学与玄学论战40

第二节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44

一、唯物史观介绍与研究的先河44

二、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48

第三节 陈独秀对中国近代的阶级、社会与革命性质分析52

一、将唯物史观的研究引向深入52

二、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解剖中国历史、社会及革命诸问题55

小结57

第三章 互辩法的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5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阶段58

第二节 互辩法的唯物论59

一、瞿秋白的互辩法的唯物论研究59

二、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雏形6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论战67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的缘起67

二、唯物辩证法论战的主题与要义67

小结7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理论7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7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72

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和争议7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阶段80

第二节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8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8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88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91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要义与精髓95

一、毛泽东思想的来源95

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99

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103

小结10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109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理论批判和思想改造运动109

一、对胡适哲学思想的批判109

二、对梁漱溟思想的批判112

三、对杨献珍“合二而一”观点的批判115

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1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122

一、艾思奇的大众哲学12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时代意义12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反思12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思潮”133

一、“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33

二、毛泽东思想中“左”的理论元素——“文化大革命”的深层哲学基础13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左化和教条化——“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表现141

小结144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1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来源和形成147

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47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早期形态153

三、建国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建设15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价值与作用16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普及作用16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意识形态功能16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时代价值16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16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意义与问题17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困境17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前景176

小结179

第七章 实践唯物主义的探索181

第一节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181

一、“实践唯物论”的提出及其意义18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传承与创新185

三、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及其价值与局限188

第二节 张岱年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论192

一、张氏(张申府、张岱年)兄弟的“解析的辩证的唯物论”192

二、“新唯物论”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196

三、张岱年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论200

第三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论转向204

一、实践唯物论和人类学本体论204

二、实践唯物论的争论与疑难208

三、实践唯物论的探索和建构211

小结214

第八章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前沿理论问题217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18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始末218

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哲学分析223

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27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争论229

一、一场空前论战的国际与国内背景229

二、论战的主题与实质232

三、论战的余绪:未尽的宏大课题2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241

一、问题的提出241

二、分歧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或有何种本体论243

三、分歧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或有本体论254

四、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哲学、科学以及形而上学的关系261

小结281

第九章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研究方法问题283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论争283

一、“回到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之争283

二、传承与发展:内核与外围288

三、学术性与现实性之争29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派300

一、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300

二、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304

三、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307

四、日常生活批判的马克思主义309

小结310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意义与当代价值312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312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313

二、异化与异化的扬弃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经之路318

三、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322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意义327

一、马克思对资本原则与形而上学的批判32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质和当代价值的重新估价332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未来中国哲学精神的发展337

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33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未来中国哲学精神的开展347

小结356

附录:中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的成就与局限357

一、中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缘起与概况35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方面的重点成就与主要局限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