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质和生物能源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本能源协会编;史仲平,华兆哲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9411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生物能源-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质和生物能源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本说明2
生物质2
第1篇 生物质的组成与资源量2
第1章 生物质的定义与分类2
生物能的特征3
生物能3
(a)根据来源分类4
2 根据利用价值和用途分类4
生物质的分类4
详细说明4
1 根据生物学观点分类4
(a)生态学上的分类4
(b)根据植物生物学分类4
(b)根据含水率分类5
参考文献6
详细说明7
能源作物7
第2章 资源量的推算7
基本说明7
废弃物类生物质7
(b)废弃物类生物能源的潜在量8
(a)废弃物类生物质的现存量8
1 废弃物类生物质资源量的估算8
2 能源作物资源量的估算10
参考文献11
(a)纤维素12
1 代表性组分12
第3章 生物质的组成12
基本说明12
详细说明12
(c)木质素13
(b)半纤维素13
2 组成分析14
(g)其他无机成分(无机物)14
(d)淀粉14
(e)蛋白质14
(f)其他有机成分(有机物)14
参考文献15
1 各种生物质的发热量16
详细说明16
第4章 生物能源含有量16
基本说明16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16
有效发热量16
2 根据计算公式得到的推算方法18
参考文献19
1 碳循环20
详细说明20
第5章 从物质循环推算的生产量20
基本说明20
2 氮循环22
参考文献23
(b)间伐木材24
(a)除伐木材24
第6章 木质类生物质24
基本说明24
详细说明24
1 木质类生物质的种类与特征24
(e)以生物质原料为目的的快速生长树林25
(d)低质阔叶树林25
(c)主伐的残余木材25
2 生长速度26
(f)竹草、竹子26
(a)人工林27
4 日本的资源量27
3 实例和现在使用量27
5 世界的资源量28
(c)竹草、竹子28
(b)天然林28
参考文献29
草本类生物质的资源量与现在使用量30
C3植物与C4植物30
第7章 草本类生物质30
基本说明30
草本类30
草本类生物质的特征30
2 生长速度31
1 草本类生物质的种类与特征31
详细说明31
3 实例与现在使用量33
4 日本与世界的资源量34
参考文献36
(a)淀粉生产型植物37
1 淀粉、糖类生产型植物的种类与特征37
第8章 淀粉、糖类生产型植物37
基本说明37
详细说明37
2 生产量39
(b)糖类生产型植物39
(b)世界的资源量41
(a)日本的资源量41
3 实例与现在使用量41
4 日本与世界的资源量41
参考文献42
生物柴油43
油脂化学43
第9章 油类生产型植物(油椰子、油菜等)43
基本说明43
油类生产型植物43
压榨法与萃取法43
(c)大豆44
(b)油菜44
详细说明44
1 油类生产型植物的种类与特征44
(a)油椰子44
(b)油脂的生产量45
(a)含油种子及果实的生产量45
(d)向日葵45
2 生产量45
(d)生物柴油46
(c)饲料、肥料46
3 实例与现在生产量46
(a)食品领域46
(b)工业用途46
参考文献47
(b)作为生物质资源的油类生产型植物47
4 世界的资源量47
(a)现在的资源量47
1 水生生物质的种类与特征49
详细说明49
第10章 水生生物质49
基本说明49
水生生物质49
3 实例与现在使用量52
2 生长速度52
4 世界的资源量54
参考文献55
(c)甘蔗残余物、甘蔗渣56
(b)玉米和根茎作物56
第11章 废弃物——农业残余物、甘蔗渣56
基本说明56
详细说明56
1 农业残余物、甘蔗渣的种类与特征56
(a)米、麦56
3 实例与现在使用量57
2 产生量57
(a)美国58
(d)日本59
(c)法国59
(b)巴西59
4 日本与世界的资源量60
参考文献61
1 木质废弃物的特征62
详细说明62
第12章 废弃物——木质废弃物62
基本说明62
产生量62
利用现状62
2 木材加工部门的废弃材料63
3 木材利用部门的废弃材料64
4 世界的木质废弃物66
参考文献67
1 畜禽废弃物的种类与特征68
详细说明68
第13章 废弃物——畜禽废弃物68
基本说明68
畜禽副产物68
畜禽加工残余物68
敷料68
污泥68
物理性改善效果68
2 畜禽废弃物的产生量70
3 实例与现在使用量71
4 日本与世界的资源量73
参考文献74
1 污泥的种类与特征75
详细说明75
第14章 废弃物——污泥(下水道、粪便、产业废弃物污泥)75
基本说明75
(a)市政污泥有效利用举例76
3 回收实例与现在使用量76
2 污泥的产生量76
(a)日本的污泥产生量76
(b)不同种类污泥的产生量76
(b)市政污泥的有效利用量77
参考文献78
4 日本与世界的污泥资源量78
1 城市垃圾产生量与组成79
详细说明79
第15章 废弃物——城市垃圾79
基本说明79
城市垃圾79
2 世界垃圾产生量与处理方法80
(a)填埋场的甲烷回收81
3 日本对城市垃圾的有效利用81
(c)RDF发电82
(b)垃圾发电82
(e)从有机垃圾中回收能量83
(d)垃圾的碳化83
参考文献84
1 黑液的种类和特征85
详细说明85
第16章 废弃物——黑液85
基本说明85
黑液85
回收锅炉85
2 木材成分与黑液的组成86
5 最新的回收锅炉实例87
4 回收锅炉的历史87
3 产生量与使用量87
6 世界的木材资源量88
参考文献89
1 燃烧的原理与特征92
详细说明92
第2篇 生物质转化技术——热化学转化92
第17章 燃烧92
基本说明92
燃烧92
发热量(燃烧值)92
燃烧效率92
2 燃烧装置与实例94
3 燃烧的能量效率95
参考文献96
4 生成热的利用96
与气化有关的生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97
气化方法分类97
第18章 气化——常压气化97
基本说明97
焦油、木炭和炭黑98
气化剂98
与生物质气化有关的基本现象98
1 常压气化的原理与特征99
详细说明99
与气化有关的主要化学反应99
(a)固定床气化炉100
2 常压气化的装置与实例100
(b)流动床气化炉101
3 常压气化的能量效率102
(c)喷流床气化炉102
参考文献103
4 生成气体的利用103
1 加压气化的原理与特征104
详细说明104
第19章 气化——加压气化104
基本说明104
加压气化的目的104
2 加压气化的装置与实例105
4 生成气体的利用106
3 加压气化的能量效率106
参考文献107
1 间接气化的原理与特征108
详细说明108
第20章 气化——间接气化108
基本说明108
热分解与热分解气化108
水蒸气改性108
2 间接气化的装置与实例110
参考文献111
4 生成气体的利用111
3 间接气化的能量效率111
热分解112
基本说明112
第21章 快速热分解112
(a)用热砂浴瞬间加热113
2 快速热分解的装置与实例113
详细说明113
1 快速热分解的原理与特征113
(a)热质量分析:加热速度的影响113
(b)红外线加热炉快速热分解116
(d)微波快速热分解117
(c)离心力型热分解装置117
(e)其他快速热分解装置119
(a)热分解液、热分解油、木焦油120
4 生成气体的利用120
3 快速热分解的能量效率120
(a)传统的快速热分解方法120
(b)微波快速热分解120
(d)脱水糖121
(c)快速碳化物121
(b)木醋121
参考文献122
碳化的特征123
碳化123
第22章 碳化123
基本说明123
1 碳化的原理与特征124
详细说明124
2 碳化的装置与实例126
3 碳化的能量效率129
4 生成物的利用130
参考文献131
1 水热气化的原理与特征132
详细说明132
第23章 水热气化132
基本说明132
水热状态132
水热气化132
水热气化的特征132
2 水热气化的装置与实例133
(b)太平洋西北研究所134
(a)夏威夷大学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所134
(f)韩国能源研究所135
(e)东京大学环境安全研究中心135
(c)日本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135
(d)卡尔斯路埃研究中心135
4 生成气体的利用136
3 水热气化的能量效率136
参考文献137
其他水热反应138
水热液化的特征138
第24章 水热液化138
基本说明138
水热液化138
(b)生成物139
(a)反应139
详细说明139
1 水热液化的原理与特征139
(b)LBL工艺140
(a)PERC工艺140
(c)特征140
2 水热液化的装置与实例140
(d)市政污泥油化工艺141
(c)日本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的液化工艺141
3 水热液化的能量效率142
(e)HTU工艺142
4 生成油的利用143
参考文献144
生物柴油145
酯化145
第25章 由酯化合成生物柴油145
基本说明145
植物油145
(a)游离脂肪酸的酯化反应146
2 生物柴油的制造工艺146
详细说明146
1 酯化原理146
(a)植物油的酯类置换反应146
(b)脂肪酸的酯化146
3 酯化的能量效率147
(c)回收工艺147
(b)油脂的酯类置换反应147
4 生物柴油的利用148
参考文献150
成形后的膨胀率与破坏强度151
生物砖料151
第26章 固体燃料化151
基本说明151
1 固体燃料化的原理与特征152
详细说明152
(a)压片成形与试验方法153
(d)密度154
(c)破坏强度154
(b)膨胀率154
2 固体燃料化的装置与实例155
3 固体燃料化的能量效率156
参考文献157
4 固体燃料化装置生成燃料的利用157
1 甲烷发酵的原理和特征160
详细说明160
第3篇 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利用生物学方法的转换160
第27章 甲烷发酵160
基本说明160
发酵160
甲烷发酵160
甲烷发酵的特征160
(c)污泥再生处理中心162
(b)食品废弃物162
2 甲烷发酵装置和应用实例162
(a)下水污泥162
3 甲烷发酵的能量效率163
(d)啤酒工厂废水163
参考文献164
4 生物甲烷气体的利用164
乙醇发酵的特征165
乙醇发酵165
第28章 乙醇发酵165
基本说明165
发酵165
1 乙醇发酵的原理和特征166
详细说明166
(a)糖质原料的发酵167
2 乙醇发酵装置和应用实例167
(b)淀粉质原料的发酵168
(e)近期开发的发酵方法169
(d)连续发酵169
(c)各种乙醇发酵方法169
(h)使用纤维素生物质进行乙醇生产的新型转换技术170
(g)使用木材(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发酵(传统方法)170
(f)其他发酵方法170
(i)酵母的育种171
4 生成得到的乙醇的利用172
3 乙醇发酵的能量效率172
参考文献173
Clostridium属细菌的发展历史174
Clostridium属细菌174
第29章 丙酮-丁醇发酵174
基本说明174
厌氧型产孢子细菌174
(a)发酵的实际情况175
1 丙酮-丁醇发酵的原理和特征175
详细说明175
(b)发酵反应176
2 丙酮-丁醇的发酵装置和应用实例178
(c)发酵菌种178
3 丙酮-丁醇发酵的能量效率180
5 最新的技术开发181
4 生成物的利用181
参考文献182
白色腐朽菌分解木质素的特征184
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184
第30章 使用白色腐朽菌分解木质素184
基本说明184
1 使用白色腐朽菌分解木质素的原理和特征185
详细说明185
白色腐朽菌的利用185
2 利用白色腐朽菌分解木质素的装置和应用实例188
4 利用白色腐朽菌和木质素分解酶的生物质转化189
3 利用白色腐朽菌进行木质素分解的能量效率189
参考文献190
1 厌氧型发酵生产氢气的原理和特征192
详细说明192
第31章 厌氧型发酵生产氢气192
基本说明192
厌氧型微生物192
厌氧型发酵192
厌氧型发酵生产氢气的特征192
2 厌氧型发酵生产氢气的装置和应用实例193
(d)日本东北大学194
(c)日本广岛大学194
(a)日本国立横滨大学194
(b)日本北里大学194
3 厌氧型发酵生产氢气的能量效率195
(f)日本鹿岛建设195
(e)日本宫崎大学195
参考文献196
4 生产得到的氢气的利用196
利用光合成细菌进行光合成生产氢气过程的特征198
太阳能的利用198
第32章 光合成生产氢气198
基本说明198
(a)可以用来进行光合成生产氢气的微生物199
1 光合成生产氢气的原理和特征199
详细说明199
(c)利用光合成细菌生产氢气的机制200
(b)利用光合成细菌生产氢气的原理200
(e)利用光合成细菌进行光合成生产氢气的特征201
(d)与光合成生产氢气有关的生物酶201
(b)使用生物质进行光合成生产氢气202
(a)光生物反应器202
2 光合成生产氢气的装置和应用实例202
(a)光能的转化效率204
3 光合成生产氢气的能量效率204
(c)光合成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混合培养进行光合成生产氢气204
参考文献205
4 光合成生产得到的氢气的利用205
(b)氢气的得率205
(a)背景208
1 畜业废弃物等的甲烷发酵208
第4篇 生物能源的利用系统208
第33章 现存的生物能源利用系统208
基本说明208
生物质资源的定位208
能源转化系统的特征208
详细说明208
(c)甲烷发酵处理的特征209
(b)利用甲烷发酵生产能源的历史209
(e)制造过程概述210
(d)甲烷发酵条件210
2 木屑(木材加工废弃物)的燃烧发电213
(f)具体实例213
(a)详细说明214
(c)木屑燃烧发电存在的课题217
(b)现在的运转情况217
(c)城市垃圾燃烧发电的实际情况218
(b)城市垃圾燃烧发电的意义218
3 城市垃圾燃烧发电218
(a)城市垃圾燃烧发电的由来和历史218
(d)城市垃圾燃烧发电的高效化219
(e)最近的动向222
(a)木质类废弃物的气化发电223
4 木质类废弃物和废塑料的气化223
(b)废塑料的加压两段式气化227
(a)废弃物的有效利用229
5 固体废弃物的固体燃料化229
(b)燃料工厂的概况230
(c)RDF的组成233
(e)RDF的需求单位234
(d)运转状况234
(a)木质颗粒概况235
6 木质颗粒235
(f)今后的课题235
(c)木质颗粒与化石燃料的比较236
(b)木质颗粒的特征236
(d)制造过程概况238
(e)世界和日本的生产动向239
(a)垃圾堆肥化设施(荏原制作所制桨式发酵系统)240
7 垃圾堆肥化和碳化利用240
(f)颗粒燃烧装置240
(b)碳化设施(日本关西产业公司的卧式搅拌型连续碳化装置)241
(a)发电方法242
8 锯粉气化发电(日本信荣木材公司的锯粉气化发电设备)242
(b)气化方式243
参考文献245
1 日本青垣町生物甲醇的生产规划247
详细说明247
第34章 未被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的可能性247
基本说明247
林产类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247
林地环境的维持247
(b)生物质资源工厂和地域生态系统248
(a)甲醇制造和复合型生物质资源工厂248
(d)事业的收支和经济性249
(c)各种产品的产量、销售额和多样化的效果249
(b)高槻市的模式253
(a)日本国内森林资源利用的生物能253
2 高槻市的森林组合(偏远山区的森林构想)253
(c)能量转换技术255
3 日本勇払、日高地区的甲醇制造系统256
(a)系统的立地地点:苫小牧东部(苫东)地区256
(d)实现计划的设想256
(c)甲醇制造系统的流程及其构成257
(b)林产资源257
(d)甲醇制造系统的评价258
(e)人们对引入甲醇生产系统的期待259
参考文献260
基本说明261
第35章 迈向循环型社会的生物质综合利用系统261
(b)废弃物零排放的意义262
(a)背景262
详细说明262
1 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废弃物零排放262
(c)产业的网络化263
(e)整合型生物质系统264
(d)地域系统的构成264
(b)区域内物质流的解析265
(a)区域性废弃物零排放系统的构成顺序265
2 区域性废弃物零排放系统的构成方法265
(c)物质流和再资源化技术的数据库266
(a)生物质炼制的必要性267
3 以生物质为基础的循环型社会267
(d)物质循环网络的设计267
(b)以生物质为基础的社会的碳循环268
(c)生物质物质转换技术269
参考文献271
1 造纸公司的种植园272
详细说明272
第36章 生物质种植园272
基本说明272
在日本国外实施的种植园272
(b)日本国外的木质类生物质种植园273
(a)日本国内的森林资源273
(a)美国的燃料乙醇275
2 生物乙醇275
(b)巴西的燃料乙醇276
(c)日本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能性277
(b)计划概况278
(a)规划的背景278
3 稻壳发电的生物质利用规划的概况278
(a)能源种植园的可能性281
4 能源种植园281
(c)燃料281
(d)生物质发电事业的可行性281
(b)种植园的种类282
(c)能源种植园的能量利用效率以及与其他自然能源的比较283
(e)能源种植园的选址条件和最优化284
(d)能源种植园系统284
参考文献285
(a)生物质液体燃料287
1 甲醇的利用287
第37章 将来的能源系统的可能性和方式287
基本说明287
发电用生物质种植园287
通过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287
详细说明287
(c)甲醇燃料的特征288
(b)生物质气化法合成甲醇技术288
(e)生物甲醇燃料的优点和未来289
(d)甲醇汽车的使用289
(b)DME的燃料特性和利用290
(a)DME是什么290
2 DME的利用290
(d)制造过程流程291
(c)DME合成技术291
(a)Fischer-Tropsch(FT)合成反应292
3 汽油和轻质灯油的利用292
(c)FT合成过程293
(b)FT合成反应中的生成物分布293
(a)生物质与自然能源发电295
4 能源系统的可能性和方式295
(d)产物性状295
(e)MTG(methanol to gasoline)过程295
(f)合成燃料油的经济性295
(g)生物质资源的利用295
(b)全球性生物甲醇的构想296
(c)甲醇和燃料电池297
(d)生物质栽培298
(f)未来氢气利用社会的可行性299
(e)世界上的适宜产地299
参考文献300
(g)最先进产业技术的集合300
(b)分类基准301
(a)农林业的定义301
第38章 生物质的利用与粮食生产的融合301
基本说明301
详细说明301
1 农林业系统的基础301
(e)农林业的种类和特征302
(d)相互关系的经济学302
(c)农林业的构成要素302
(d)引入外部资金303
(c)土地劣化的原因303
2 保全土壤的生产能力303
(a)农林业的劳动303
(b)土地的劣化303
(b)栽培种类的确定304
(a)主要农林业系统的实际情况304
3 农林业系统的规划和栽培作物的选择及评价304
参考文献305
1 系统评价的范围308
详细说明308
第5篇 生物能源的系统评价308
第39章 系统评价的框架308
基本说明308
从广阔视野出发的重要生物能源的系统评价308
寻求在多种基准和基础上的综合评价308
寻求用于生物能源评价的系统数据308
3 系统评价的方法论310
2 系统评价的基准310
(a)LCA的一般方法312
1 LCA的基础312
第40章 依据生态循环评估的生物质能量效率和CO2排放量的评价312
基本说明312
什么是生态循环评估312
生物质的LCA评价312
详细说明312
(b)LCA中的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315
(c)基于LCA的技术评价316
(a)生物质的培育和收获中所需要的能量317
2 生物质能量效率和CO2排放量的评价举例317
(b)生物能源转换技术的前处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318
(c)生物能源和化石燃料的比较319
(d)生物质发电与其他发电技术的比较320
参考文献322
1 生物质的纯CO2固定量323
详细说明323
第41章 作为能源资源的生物质评价的视点323
基本说明323
纯CO2固定量323
作为生态循环的评价323
生物质资源的位置323
(a)森林生物质327
2 生物质生态循环的评价327
(b)农业生物质329
3 从现存的各项技术的比较来看生物质的位置330
(c)化石类能量的投入与人力能量的投入之间的相辅关系330
(a)与化石能源系统的比较331
(b)与其他自然能源的比较333
参考文献335
4 生物质利用今后的课题335
能源转换的环境安全性336
生物质的生产和环境安全性336
第42章 生物能源的环境安全性评价336
基本说明336
(a)种植园型生物质337
1 生物能源生产和种植的环境安全性337
详细说明337
2 从全球视野出发考虑生物质生产和环境的关系338
(d)废弃物生物质338
(b)栽培型生物质(草本类)338
(c)其他生物质338
(a)生物质生产与自然环境339
(b)生物质生产与氮肥340
3 能源转换中的环境安全性341
(a)残渣的环境安全性342
(b)有关大气污染的环境安全性343
(d)环境负荷的影响评价345
(c)二次能源的环境安全性评价345
参考文献346
1 生物质资源347
详细说明347
第43章 生物能源的经济性评价347
基本说明347
生物质资源的成本347
生物质利用技术和二次能源生产的成本347
(b)生物质价格的实例348
(a)成本的设定原则348
(c)种植园型生物能源的价格350
(d)残留型生物能源的价格351
2 生物能源的利用技术353
(e)生物质资源价格的总括353
(b)热分解气化合成甲醇354
(a)发电354
(c)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355
3 生物质的二次能源价格356
(d)生物能源利用技术价格成本总括356
参考文献357
生物能源在最优能源系统中的作用359
21世纪生物质流向的计算机模拟359
第44章 生物能源可能供给量的模型解析359
基本说明359
生物质平衡表359
1 综合模型解析的必要性360
详细说明360
(b)利用生物质平衡表把握资源状况361
(a)概要361
2 利用世界土地利用和能源模型(GLUE)进行探讨361
(c)现在的生物能源供给能力的评价362
(d)21世纪生物质流向的计算机模拟367
3 利用最优化型的世界能源模型(LDNE)进行探讨369
参考文献372
1 SI单位374
一、单位374
附录374
2 单位换算375
3 糖和酒精的浓度377
5 发热量378
4 温度378
(a)酒精浓度378
(b)糖浓度378
6 质量基准379
7 其他380
二、元素周期表381
2 水、甲醇、乙醇的相转移焓变化382
1 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82
三、基本化学物质的热力学参数382
3 燃烧焓383
四、化石资源的发热量及可开采年数384
五、世界能源需求的预测386
六、世界人口增长的预测388
七、新型能源的引入目标389
八、有关生物质的书籍391
参考文献392
热门推荐
- 3105569.html
- 287444.html
- 3646923.html
- 2850810.html
- 3744066.html
- 2347059.html
- 685372.html
- 1223488.html
- 1883820.html
- 3279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8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0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0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1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0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7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