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储量评估方法 第2版石油学会加拿大1号专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油气储量评估方法 第2版石油学会加拿大1号专论
  • PetroleumSocietyoftheCanadianInstituteofMining著;MetallurgyandPetroleum著;王永祥,张君峰,毕海滨,段晓文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920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油气储量-评估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油气储量评估方法 第2版石油学会加拿大1号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油气资源储量评估及分类的定义和指南3

第1章 第一部分概述3

第2章 资源量与储量的分类与定义4

2.1引言4

2.2资源量定义4

2.3储量定义5

2.4储量分类6

2.4.1根据可采性进行储量分类6

2.4.2根据开发和生产状态进行储量分类6

2.5报告储量的确定性级别7

第3章 应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定义的一般准则8

3.1引言8

3.2储量评估中的不确定性8

3.3确定法和概率法8

3.4储量评估值合并9

3.5储量分类的一般要求10

3.5.1钻井要求10

3.5.2测试要求10

3.5.3经济要求10

3.5.4监管因素10

3.6储量评估及分类方法10

3.6.1容积法10

3.6.2物质平衡法11

3.6.3产量递减法11

3.6.4与未来钻井和实施提高采收率项目相关的储量11

3.7储量评估值的检验12

第二部分 原地资源量的确定17

第4章 第二部分概述17

4.1引言17

4.2原地资源量评估17

4.2.1容积法17

4.2.2物质平衡法21

4.3评估原地资源量的程序21

4.4数据来源和可靠性22

4.5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4

4.6原地资源量评估的用途24

4.7评估人员的背景和经验25

第5章 油气原地资源量评估26

5.1油气藏面积和体积26

5.1.1引言26

5.1.2数据采集26

5.1.3数据分析28

5.1.4成图29

5.1.5容积法评估的完善33

5.2厚度34

5.2.1引言34

5.2.2净产层的确定34

5.2.3数据采集方案37

5.2.4数据解释38

5.2.5影响数据品质的因素40

5.3渗透率42

5.3.1引言42

5.3.2从岩心测得的渗透率43

5.3.3相对渗透率的测量44

5.4孔隙度44

5.4.1引言44

5.4.2数据的来源和采集45

5.4.3数据分析48

5.4.4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52

5.5油气饱和度54

5.5.1引言54

5.5.2岩心分析确定饱和度54

5.5.3根据测井曲线确定饱和度59

5.5.4油气饱和度的流动测试程序59

5.5.5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61

5.6测试与取样63

5.6.1引言63

5.6.2中途测试63

5.6.3生产测试65

5.6.4取样66

5.7储层温度69

5.7.1引言69

5.7.2数据来源69

5.7.3数据分析70

5.7.4按区域分析数据72

5.7.5数据质量73

5.8储层压力74

5.8.1引言74

5.8.2数据来源75

5.8.3数据分析75

5.9天然气地层体积系数81

5.9.1引言81

5.9.2理想气体定律81

5.9.3天然气偏差系数82

5.9.4酸气85

5.9.5天然气地层体积系数的推导86

5.10原油地层体积系数87

5.10.1引言87

5.10.2数据来源88

5.10.3数据采集88

5.10.4数据分析88

5.10.5数据修正89

5.10.6小结92

5.11数据与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93

5.11.1引言93

5.11.2岩心渗透率93

5.11.3岩心孔隙度93

5.11.4岩心饱和度94

5.11.5根据岩心分析得到的有效储集层段和净产层95

5.11.6测井孔隙度95

5.11.7测井含水饱和度95

5.11.8通过测井曲线确定有效储集层段和净产层96

5.11.9中途测试96

5.11.10生产测试96

5.11.11储层流体样品96

5.11.12储层温度97

5.11.13储层压力97

5.11.14天然气偏差系数97

5.11.15 地层体积系数97

5.11.16物质平衡97

5.11.17相互关系98

5.12应用地质统计学进行不确定性评价98

5.12.1重要概念说明:Stanford V油藏99

5.12.2构造模拟102

5.12.3序贯随机模拟109

5.12.4模拟模型的“拟合程度”110

5.12.5底界模拟112

5.12.6总体积不确定性113

5.12.7岩石物理属性模拟114

5.12.8相模拟114

5.12.9合并地震数据119

5.12.10边缘相模拟122

5.12.11孔隙度模拟124

5.12.12渗透率场模拟125

5.12.13开采特征的不确定性128

5.12.14工作流程和下步研究130

第6章 油气原地量评估的概率分析133

6.1引言133

6.2 Warren法的理论依据134

6.3应用136

6.4典型情况:常规天然气137

6.4.1数字的背后139

6.4.2油气藏参数值140

6.4.3观察144

6.4.4小结147

第7章 物质平衡法149

7.1引言149

7.2基本假设150

7.3各项说明150

7.4通用物质平衡方程152

7.5物质平衡方程的特殊情况152

7.5.1未饱和油藏152

7.5.2饱和油藏153

7.5.3气藏153

7.5.4天然气物质平衡计算154

7.5.5线性回归160

7.5.6天然气非线性物质平衡曲线160

7.6物质平衡法的局限性163

7.7补充计算164

7.7.1气顶和水层164

7.7.2水侵入测量值164

7.7.3水侵解析模型164

7.8多未知数物质平衡情况166

7.9计算机求解167

第三部分 采收率评估及可采量的预测171

第8章 第三部分概述171

8.1引言171

8.2衰竭式开发策略的目标171

8.3储量和产量预测方法172

第9章 油藏天然能量衰竭机理174

9.1引言174

9.1.1流体膨胀174

9.1.2溶解气驱174

9.1.3水驱175

9.1.4气顶驱175

9.1.5压实驱176

9.1.6混合驱176

9.2原油可采储量预测176

9.2.1溶解气驱178

9.2.2水驱179

9.2.3气顶驱182

9.2.4混合驱182

9.3采收率影响因素183

9.3.1产量183

9.3.2原油品质184

9.3.3油藏特征184

9.3.4油藏几何形状184

9.3.5经济极限影响184

第10章 天然气藏衰竭机理188

10.1引言188

10.2天然气特性188

10.3根据相图确定油气藏类型189

10.4天然气采收率191

10.5天然气储量192

10.5.1非伴生气储量的确定192

10.5.2溶解气储量的确定195

10.5.3伴生气储量的确定195

10.6管道天然气储量195

10.7相关产物的储量196

10.7.1天然气液196

10.7.2硫196

10.8天然气产能预测196

10.9井距197

10.10凝析气藏循环注干气197

10.11天然气的二次开采198

10.1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198

第11章 水驱提高采收率200

11.1引言200

11.2驱替过程200

11.2.1流度比200

11.2.2界面张力201

11.2.3分流曲线含水率201

11.3注水类型202

11.3.1垂向注水方案202

11.3.2平面注水方案203

11.4分析方法及其使用时机204

11.4.1油藏发现阶段204

11.4.2已界定油藏:早期开发阶段204

11.4.3注水开始后204

11.4.4注水见效后205

11.4.5老油田注水205

11.5容积分析(容积法)205

11.5.1方法概述205

11.5.2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206

11.5.3结果的可靠性210

11.6递减动态分析法(递减法)210

11.6.1方法概述210

11.6.2影响因素分析210

11.6.3结果的可靠性211

11.7与类似油藏类比(类比法)211

11.7.1方法概述211

11.7.2方法步骤和影响因素分析212

11.7.3结果的可靠性212

11.8解析动态预测(动态预测法)212

11.8.1方法概述212

11.8.2结果的可靠性214

11.9数值模拟法214

11.9.1方法概述214

11.9.2参数和影响因素分析215

11.9.3结果的可靠性215

11.10其他类似水驱的驱油方法216

11.10.1天然裂缝性油藏216

11.10.2聚合物驱217

11.10.3胶束驱217

11.11水驱分析方法的统计调查217

11.11.1数据库概述217

11.11.2结果讨论218

第12章 烃类混相驱提高采收率220

12.1引言220

12.2烃类混相驱的类型221

12.2.1垂向混相驱221

12.2.2平面混相驱221

12.3实现混相的方法221

12.3.1一次接触混相过程221

12.3.2多次接触混相过程222

12.3.3蒸发多次接触混相222

12.4确定混相能力的实验方法223

12.4.1压力组分图223

12.4.2多次接触三元相图223

12.4.3细管试验223

12.4.4升泡仪223

12.5筛选和可行性研究224

12.5.1容积法224

12.5.2突破比方法227

12.5.3地质模型228

12.5.4模拟研究228

12.5.5不确定性预测228

12.5.6混相剂和驱替气段塞大小的确定229

12.5.7混相驱的现场动态229

12.6烃类混相驱增加储量的分类230

12.6.1可能储量230

12.6.2概算储量230

12.6.3证实储量230

第13章 非混相注气提高采收率233

13.1引言233

13.2气驱类型233

13.3动态预测234

13.3.1外部注气方式235

13.3.2分散注气方式235

第14章 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237

14.1引言237

14.2蒸汽吞吐237

14.2.1方法改进238

14.2.2现场实例238

14.2.3开采机理238

14.2.4设计要素239

14.3蒸汽驱239

14.3.1方法改进240

14.3.2设计要素240

14.4导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方法失败的原因241

14.5预测模型242

14.5.1 Marx-Langenheim模型243

14.5.2 Myhill-Stegeimeier模型244

14.5.3 Vogel模型245

14.5.4 Butler模型246

14.6火烧油层246

14.6.1开采机理247

14.6.2方法改进247

14.6.3设计要素248

14.6.4无效原因248

14.7电磁加热法249

第15章CO2驱提高采收率252

15.1引言252

15.2方法回顾252

15.3开采机理253

15.4设计要素253

15.4.1相态253

15.4.2驱替效率254

15.4.3体积波及系数254

15.4.4段塞尺寸254

15.5储量评估255

15.6现场应用256

第16章 水平井和天然裂缝性油气藏的储量评估258

16.1引言258

16.2储量确定技术260

16.2.1溶解气驱一次采油动态预测260

16.2.2水或气锥进/脊进情况下的生产动态预测261

16.2.3储量动态中窜流的重要性262

16.2.4注水情况下水平井的动态预测263

16.2.5类比法和关系式法263

16.2.6容积法264

16.2.7采收率265

16.2.8非均质性的作用266

16.3储量确定266

16.3.1储量参数确定266

16.3.2关键要素266

16.3.3储量确定的步骤267

16.4天然裂缝性油气藏268

16.4.1地质因素268

16.4.2工程因素271

16.4.3采收率和储量273

16.4.4回顾与展望275

第17章 数值模拟279

17.1引言279

17.2油藏模拟软件的类型279

17.3数学公式280

17.4油藏模拟剖析280

17.5数据收集281

17.5.1油藏几何形状281

17.5.2岩石性质和流体性质281

17.5.3生产数据和油井数据282

17.6 模型网格设计282

17.7油藏模型初始化283

17.8模型敏感性分析284

17.9历史拟合284

17.10油藏动态预测285

17.11油藏模拟的使用和误用285

17.12小结286

第18章 递减曲线法288

18.1引言288

18.2生产数据的来源和精度288

18.3递减曲线法289

18.3.1指数递减290

18.3.2双曲线递减291

18.3.3调和递减294

18.3.4无量纲解和典型曲线拟合295

18.4时间相关双指数递减法296

18.4.1时间相关双指数方程297

18.4.2递减指数的确定297

18.4.3使用电子表格进行递减分析297

18.4.4储量登记298

18.4.5油田实例298

第19章 采收率统计303

19.1引言303

19.2数据来源及可靠性303

19.3常规原油304

19.3.1天然能量或一次采油驱动机理304

19.3.2原油采收率分布306

19.3.3平均采收率306

19.3.4油藏规模307

19.3.5流体类型:轻质油、中质油和重质油308

19.3.6岩性:碎屑岩和碳酸盐岩308

19.3.7地质时代309

19.3.8地质区带312

19.3.9采收率与常用油藏参数314

19.4常规天然气316

19.5采收率统计的应用316

第四部分 价格、经济和市场321

第20章 第四部分概述321

第21章 现金流分析322

21.1引言322

21.2矿业权322

21.3现金的主要来源和用途323

21.4矿区使用费和矿产税325

21.5所得税326

21.6财务报表328

21.7财务和经济分析329

第22章 储量评估的不确定性及风险331

22.1引言331

22.2概念331

22.2.1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定义331

22.2.2不确定性描述331

22.2.3不确定性的种类333

22.2.4不确定性的起因334

22.2.5储量类别的概率水平336

22.2.6不确定性的用途337

22.3不确定性对储量评估的影响338

22.3.1参数的组合339

22.3.2储量估算合并339

22.3.3使用回归法进行储量评估341

22.4不确定性评估342

22.4.1需要估算的参数342

22.4.2经验分类343

22.4.3主观估算的量化343

22.4.4定量评估345

22.5分析方法345

22.5.1随机评估345

22.5.2决策树346

22.5.3概率模拟346

22.6未开发地区的评估347

第23章 法规环境352

23.1引言352

23.2资源评价353

23.3矿产所有权353

23.4经济发展政策354

23.5保护控制措施355

23.5.1油田开发与开采保护355

23.5.2消费者需求保护355

23.6开发、作业和环境法规355

23.7国内供应保证356

23.8 财政政策357

23.9商业法规357

23.10国际政策358

第24章 原油市场360

24.1引言360

24.2运输网络362

24.3主要市场365

24.4北美定价368

24.5价格风险管理369

24.5.1期货370

24.5.2期权370

24.5.3掉期370

24.6展望与挑战371

第25章 天然气市场373

25.1引言373

25.2需求与供应373

25.3运输374

25.4运输成本376

25.5价格与销售安排377

25.6展望378

第26章 储量价值评估的用途379

26.1引言379

26.2储量体积估算和产量预测的用户379

26.2.1生产商379

26.2.2管输公司379

26.2.3政府380

26.2.4天然气营销商380

26.2.5其他用户380

26.3来自储量估算的开发价值380

26.3.1盈利能力指标381

26.3.2增量经济分析384

26.3.3加速项目384

26.4储量价值评估结果的使用385

26.4.1评估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价值385

26.4.2出售资源资产386

26.4.3评估未勘探土地和勘探井的价值388

26.4.4放贷与借款388

26.4.5审计评估389

26.4.6证券申报390

26.4.7会计要求390

26.4.8计算发现成本和接替成本391

26.4.9估算原油当量桶数392

26.4.10评估净回值计算395

附录A SPE/WPC/AAPG石油资源分类与定义397

单位401

专业术语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