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维视角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立体建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多维视角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立体建构
  • 郭英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0948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古代-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维视角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立体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学与文学史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2

第三节 本书的篇章结构4

上编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进第一章 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8

第一节 诗歌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8

第二节 诗歌的采集和整理11

第三节 散文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12

第二章 经典的创造和繁盛15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与文献15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与文献17

第三节 楚文化和楚辞19

第三章 “大一统”和文学的发展22

第一节 战国文学的余风22

第二节 大汉文学鼎盛期24

第三节 大汉文学衰落期26

第四章 文学自觉的历程29

第一节 文学自觉初始期29

第二节 文学自觉兴盛期31

第三节 文学自觉完成期33

第五章 士族文学的勃兴和没落36

第一节 士族文学形成期36

第二节 土族文学演进期38

第三节 士族文学鼎盛期40

第四节 士族文学衰落期42

第六章 诗歌高潮的形成及成就46

第一节 隋唐诗歌过渡期46

第二节 唐诗新变期48

第三节 唐诗鼎盛期50

第七章 多元化的文学格局53

第一节 盛唐文学转折期53

第二节 乱世文学变革期55

第三节 乱世文学内敛期58

第四节 乱世文学衰竭期59

第八章 宋型文学的发生与变迁62

第一节 宋型文学发生期62

第二节 宋型文学成型期65

第三节 宋型文学成熟期68

第四节 宋型文学裂变期70

第五节 宋型文学转型期72

第九章 南北文学的对峙与融合75

第一节 南北文学分裂期75

第二节 南北文学融合期76

第三节 南北文学繁盛期79

第十章 正统文学的凝固与裂变82

第一节 正统文学奠定期82

第二节 正统文学凝固期84

第三节 正统文学裂变期85

第十一章 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89

第一节 师古崇雅思潮鼎盛期89

第二节 师心尚俗思潮泛滥期91

第三节 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合流期94

第四节 经世求实观念盛行期96

第十二章 集大成文学的鼎盛和衰微100

第一节 集大成文学孕育期100

第二节 集大成文学鼎盛期103

第三节 集大成文学衰微期106

第十三章 传统文学的守旧与革新109

第一节 晚清文学前期109

第二节 晚清文学后期112

中编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第一章 诗118

第一节 二言诗和四言诗118

第二节 楚辞体120

第三节 乐府诗122

第四节 古体诗125

第五节 近体诗130

第二章 赋137

第一节 赋的起源与流变137

第二节 赋的体制特征138

第三节 赋学理论140

第三章 词143

第一节 词的起源与体制143

第二节 词的发展流变144

第三节 词的艺术特质147

第四节 个体与群体创作151

第五节 词的文化学观照153

第六节 词学的理论建设154

第四章 散曲158

第一节 散曲的起源与流变158

第二节 散曲的形式特征与风格特征160

第三节 散曲的研究情况163

第五章 戏曲166

第一节 戏曲的起源与流变166

第二节 戏曲的形式特征170

第三节 戏曲的研究情况176

第六章 骈文178

第一节 骈文的起源与流变178

第二节 骈文的体制特征181

第三节 骈文批评183

第七章 散文186

第一节 散文文体分类186

第二节 纪事体188

第三节 记言体190

第四节 论说体193

第五节 传记体195

第六节 游记197

第七节 序跋和赠序199

第八节 笔记体200

第九节 小品文201

第八章 文言小说204

第一节 文言小说概念的确立204

第二节 学界对文言小说概念的厘定206

第三节 文言小说的起源209

第四节 文言小说正名212

第五节 文言小说的分类213

第九章 白话小说217

第一节 白话小说正名217

第二节 说话伎艺与说话的家数221

第三节 话本小说体制与流变224

第四节 章回小说的命名227

第五节 章回小说的体制229

下编 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经济234

第一节 经济制度与文学234

第二节 经济结构与文学236

第三节 经济生活与文学238

第四节 经济手段与文学240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政治244

第一节 政治制度与文学244

第二节 政治斗争与文学248

第三节 文学的政治化过程252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256

第一节 综合性研究256

第二节 断代文学的地域性研究259

第三节 地方文学研究262

第四节 专题性研究265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研究268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生活271

第一节 服饰、饮食与文学272

第二节 宅居、园林与文学275

第三节 交通、交游与文学278

第四节 婚恋丧葬与文学281

第五节 祭祀礼仪、岁时风俗与文学283

第六节 娱乐与文学286

第七节 医疗保健与文学287

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291

第一节 教育制度与文学291

第二节 教育内容与文学294

第三节 教育活动与文学297

第四节 教育效果与文学299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学术303

第一节 经学与两汉文学303

第二节 玄学与文学307

第三节 理学与文学310

第七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315

第一节 佛教与文学315

第二节 道教与文学323

第八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328

第一节 文学与音乐328

第二节 文学与绘画338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语言文字345

第一节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文学345

第二节 语言文字的变化与文学348

第三节 语言的运用与文学350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传承与接受354

后记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