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民法总论 第18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德)本德·吕特斯,(德)阿斯特丽德·施塔德勒著;于馨淼,张姝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94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民法-研究-德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国民法总论 第1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献目录及有关总论的教学参考书概览1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和意义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1
一、民法和私法1
(一)法律规范的划分1
(二)民法与私法2
二、《民法典》4
三、总则在《民法典》和私法中的地位6
四、《民法典》的效力范围8
(一)空间上的效力范围8
(二)实体和时间效力范围10
第二节 私法和政治体系11
一、私法和工业社会11
二、作为调整手段的私法12
三、受体系约束的私法职能13
(一)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法14
(二)社会主义民法15
四、私法的保护功能16
五、基本法下的私法17
(一)自由—个人主义的价值基础和社会国家原则17
(二)涉及私法的宪法规定17
(三)宪法和私法的归类18
(四)基本权利在私法中所谓的第三方作用18
六、私法与经济制度19
七、私法与欧洲法20
(一)针对法律协调的欧盟法上的措施20
(二)消费者保护21
(三)欧洲民法典22
第三节 私法自治和合同自由27
一、私法自治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7
二、合同自由29
(一)内容29
(二)合同和市场:法律政策的目标设定30
三、合同自由的边界30
(一)竞争法31
(二)缔结自由、缔约强制和缔结禁止31
1.缔约强制31
2.私法中的反歧视规定34
3.缔约禁止44
(三)形成自由和内容控制44
1.形成自由的界限和根据一般原则的内容控制45
2.一般交易条件和格式合同46
(四)形式自由和形式义务48
第二章 权利51
第四节 权利的概念51
一、权利与法律51
二、权利、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52
第五节 权利的形式54
一、绝对权55
(一)人格权55
(二)个人家庭权55
(三)支配权56
1.对物的支配权56
2.对无形财产的支配权56
二、相对权57
(一)请求权57
(二)形成权57
(三)抗辩权58
三、法律关系58
第六节 权利的取得和转让60
一、权利的取得和消灭60
(一)传来取得60
(二)原始取得62
二、可转让的界限62
第七节 权利的界限64
一、意定的限制64
二、法定限制——权利滥用64
(一)相互矛盾的行为(venire contra factum proprium)66
(二)不正直的行为67
(三)缺乏应受保护的有关权利行使的自身利益68
第八节 权利的自力救济69
一、基本原则69
二、例外69
(一)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70
1.正当防卫70
2.紧急避险71
(二)自助行为74
第九节 消灭时效和除斥期间76
一、请求权的存续和可实现性76
二、消灭时效77
(一)对象和目的77
(二)由《债法现代化法》所带来的消灭时效法的新布局79
1.消灭时效期间和消灭时效开始79
2.消灭时效法和消灭时效届满中的合同自由80
三、消灭时效期间及其考察80
四、消灭时效期间的中止和重新计算82
(一)效力82
(二)中止事由82
(三)消灭时效期间的重新开始83
五、作为抗辩的消灭时效84
六、除斥期间84
第三章 案例分析的方法86
第十节 归纳法和案例分析的结构86
一、法治国与民法请求权基础86
二、请求权基础的考察88
三、案例分析的结构91
第四章 权利客体93
第十一节 权利客体——概念和形式93
一、概念93
二、物94
(一)一般特征94
(二)客体附和——组成部分和从物96
(三)可替代物和不可替代物97
(四)可消费物和不可消费物97
三、权利98
四、用益和孳息98
第十二节 财产100
第十三节 企业101
一、概念101
二、法律上的认可102
第五章 权利主体和权利能力104
第十四节 作为权利主体的自然人104
一、权利能力105
(一)概念和意义105
(二)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和政治制度107
(三)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109
1.权利能力的开始109
2.权利能力的终止112
二、人格权的保护114
(一)姓名权115
(二)个人肖像权118
(三)一般人格权121
第十五节 法人122
一、法人的概念和意义122
二、形式123
三、权利能力的取得124
第六章 法律行为127
第十六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形式127
一、概念127
二、单方和多方法律行为129
(一)单方法律行为129
(二)多方法律行为130
三、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132
(一)负担行为133
(二)处分行为133
1.处分行为的功能133
2.最重要的处分行为134
四、分离原则和抽象原则137
(一)分离原则137
(二)抽象原则139
1.内容139
2.抽象原则的功能142
(三)处分权144
五、法律行为的其他分类145
六、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145
(一)准法律行为145
1.前提条件和举例145
2.法律行为规定的适用147
(二)事实行为148
1.与准法律行为的区别148
2.“自然的”意思149
第十七节 意思表示152
一、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152
(一)客观构成要件152
(二)主观构成要件154
1.行为意思154
2.表示意识155
3.交易意思158
(三)区分159
1.事实行为和准法律行为159
2.情谊关系159
二、视为意思表示的沉默167
(一)基本原则167
(二)约定的沉默169
(三)法律规定的情形170
1.意思表示的假定170
2.第151条的意义171
(四)商人的确认函172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178
(一)意思表示的做出178
1.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179
2.需受领的意思表示179
3.非自愿脱离的意思表示180
4.发出的意义181
(二)不在场时意思表示的到达183
1.前提条件183
2.受领人的支配范围184
3.知悉的可能性187
4.中间人的介入190
(三)在场时的意思表示到达192
1.实体化的(书面的)表示192
2.口头的表示193
(四)到达阻碍194
(五)特殊情况196
(六)《民法典》规定的表示的撤回198
1.为阻止生效的撤回198
2.其他撤回的可能性199
第十八节 解释202
一、概念和意义202
二、说明性解释的目的和标准203
(一)原则和法律规定203
(二)解释目的确定的基本依据204
1.需受领的意思表示的解释205
2.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的解释209
(三)要式的表示的解释209
三、解释的依据212
(一)表示作为出发点212
(二)表示的情境和交易习惯212
四、补充性的合同解释215
(一)适用范围216
(二)漏洞216
(三)漏洞填补:假设的当事人意思216
第七章 合同缔结219
第十九节 要约和承诺219
一、基本原则220
二、要约221
(一)概念和内容221
(二)要约人受法律约束的意思222
(三)根据第145条的受约束的效果的排除227
1.排除的前提条件227
2.效果227
(四)受约束效果的时间上的界限——要约的消灭230
三、承诺230
(一)基本原则231
(二)法定的承诺期限232
1.在场时232
2.不在场时233
(三)根据第148条的要约期限235
(四)延误的承诺表示236
(五)内容上背离的承诺239
(六)第151条规定的承诺到达的非必要性239
(七)要约人死亡后的承诺240
1.法律规定241
2.受领人的死亡242
四、通过典型社交行为的合同订立243
五、合意和不合意246
(一)合意247
(二)不合意247
1.明显的不合意248
2.隐蔽的不合意250
六、特殊情形:选择权和预约252
(一)预约252
(二)选择权合同253
七、欧洲邻国法律体系中的合同订立255
第二十节 条件和期限259
一、概念和含义259
二、条件260
(一)条件的定义和形式260
1.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261
2.随意条件262
3.真正的和虚假的条件263
(二)可允许性265
(三)法律后果267
1.条件成就267
2.条件不成就268
(四)附条件之权利人的保护268
1.未决状态268
2.中间处分269
三、期限271
第二十一节 纳入一般交易条件的合同缔结272
一、一般交易条件的意义272
(一)实践意义273
(二)法律上的新规定275
(三)在使用一般交易条件时典型的危害情形275
二、一般交易条件的概念和一般交易条件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276
(一)概念276
1.合同条件276
2.为大量合同而预先拟定277
3.由使用人单方“提出”278
4.在合同订立时279
(二)一般交易条件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279
1.客观适用范围279
2.对人的适用范围280
三、一般交易条件在合同中的纳入281
(一)对一般交易条件的提示281
1.明确的提示281
2.布告282
(二)合理知悉的可能性283
(三)合同相对人的同意286
(四)意外条款286
(五)没有纳入的法律后果287
四、一般交易条件的内容控制288
(一)解释和内容确定288
(二)第307~309条规定的内容控制的对象288
(三)第308条和第309条规定的禁止条款以及一般规定289
(四)无效的后果293
五、司法上的执行296
第二十二节 在合同订立时的消费者保护299
第八章 法律行为生效的前提条件302
第二十三节 行为能力302
一、概念和意义303
二、无行为能力304
(一)前提条件304
(二)法律后果304
(三)关于成年的无行为能力人的特别规定305
三、限制行为能力306
(一)前提条件307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有效法律行为和交易307
1.法律上的获益308
2.法律上的中性行为316
3.特殊法律行为318
(三)单方法律行为318
(四)悬而未决地无效的法律行为319
1.同意的范围320
2.法定代理人的追认324
(五)对未成年人履行合同义务326
(六)未成年人的责任328
(七)未成年人的部分行为能力(第112条、第113条)333
(八)其他法律体系中的未成年人保护334
四、照管336
(一)照管法的基本结构336
(二)对被照管人的行为能力的影响337
1.概述337
2.同意之保留的命令337
第二十四节 要式法律行为340
一、法律上的形式规定340
(一)法律行为形式要求的功能和保护目的340
1.证明功能341
2.警告作用341
3.澄清功能342
4.控制功能342
(二)法定形式的类型342
1.书面形式343
2.电子形式347
3.文本形式350
4.制作公证证书351
5.公证人的(公开)认证352
6.法院调解352
(三)违反形式要求的法律后果353
1.一般后果353
2.根据第242条的形式无效性原则的例外353
(四)违反形式要求的补正355
(五)其他法律体系358
二、合同约定的形式强制359
(一)意思自治359
(二)约定的书面形式和约定的电子形式360
第二十五节 意思瑕疵364
一、概念364
二、无效理由364
(一)真意保留(第116条)365
1.单方的保留365
2.被辨认出的保留366
(二)虚假行为(第117条)367
1.彼此同意的虚假表示367
2.隐藏交易368
(三)戏谑行为(第118条)369
三、可撤销性的原则371
(一)可撤销性的目的372
(二)撤销的解释372
(三)可被撤销的法律行为374
(四)撤销表示(第143条)376
(五)撤销理由概览377
(六)撤销期限380
(七)撤销的排除380
四、因为错误而撤销381
(一)表示错误和内容错误382
1.表示错误382
2.内容错误383
3.缺失的表示意识391
(二)计算错误391
1.隐藏的计算错误392
2.公开的计算错误393
(三)性质错误396
1.性质396
2.交易上的重要性397
(四)传达错误399
(五)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可撤销性401
(六)撤销的法律后果403
1.法律行为的无效性403
2.根据第122条的损害赔偿407
(七)竞合409
五、因为恶意欺诈和违法胁迫而撤销413
(一)恶意欺诈413
1.欺诈行为414
2.恶意416
3.因果关系417
4.通过第三人的欺诈417
(二)违法的胁迫420
1.胁迫420
2.非法性421
3.因果关系422
4.胁迫人的意思423
(三)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可撤销性423
(四)撤销的法律后果——合同上的排除424
(五)竞合424
六、双方错误427
(一)解释428
(二)交易基础的丧失以及瑕疵429
1.前提条件429
2.法律后果430
第二十六节 不合法的法律行为432
一、法律上的禁止432
(一)违反禁止性法律433
(二)违反的法律后果434
1.相对禁止434
2.绝对禁止436
3.部分无效439
4.对处分行为的影响440
(三)规避行为441
二、让与禁止442
(一)让与禁止的类型443
(二)让与禁止或处分禁止——处分限制444
1.绝对的和相对的处分禁止444
2.根据第135条第2款的善意取得人的保护446
三、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447
(一)作为私法自治限制的第138条448
(二)违反善良风俗的一般规则448
1.法官的“规范设定权”449
2.一般规定的法律政策上的意义450
(三)违反善良风俗的内涵451
(四)根据第138条第1款的主观前提条件454
(五)案例类型455
1.滥用力量或者垄断地位455
2.束缚合同455
3.危害债权人和信贷欺诈456
4.法律行为的工具化或隐私的商业化456
5.婚姻和家庭秩序459
6.诱使违约460
7.贿金—约定460
8.购买公职、头衔或者贵族称号460
9.类暴利行为461
(六)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462
1.无效性462
2.违反善良风俗和恶意欺诈或者胁迫463
3.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分离463
(七)暴利行为466
四、外国法469
第二十七节 有瑕疵的法律行为的维持472
一、部分无效472
(一)概述472
(二)部分无效的前提条件472
1.一体的法律行为472
2.可分性473
(三)法律后果474
(四)第139条的排除475
二、转换476
(一)概述477
(二)转换的客观前提条件477
(三)转换的主观前提条件478
三、确认479
(一)区分479
(二)前提条件479
(三)法律后果480
第二十八节 需要同意的法律行为482
一、意义和概念482
二、一般规定483
三、允许484
四、追认485
五、无权利人处分时的同意487
(一)概述487
(二)允许和追认488
(三)事后变为有效的情形488
(四)负担授权489
第九章 代理490
第二十九节 意义、概念和界定490
一、意义490
二、概念491
三、界定492
(一)间接代理492
(二)信托人493
(三)缔约中介人494
(四)委托494
(五)传达人494
(六)非法律上行为的归属494
第三十节 代理的构成要件496
一、代理的合法性497
二、代理人自己的意思表示497
三、公开499
(一)公开原则499
(二)例外500
(三)冒用他人姓名行事501
四、代理权505
(一)意定代理权505
1.意定代理权的授予505
2.意定代理权的范围510
3.复代理权513
4.意定代理权的消灭515
5.权利外观代理权519
(二)法定代理权528
(三)代理的界限530
1.代理权的特殊法定限制530
2.对己行为(第181条)531
3.代理权的滥用535
(四)在其他法律体系中的代理规定540
第三十一节 代理的效力542
一、有利于和对抗被代理人的效力542
二、知道、应当知道和意思瑕疵542
三、代理人的责任546
第三十二节 无权代理548
一、通过被代理人的追认548
(一)合同549
(二)单方法律行为550
二、代理人的责任550
三、复代理人的责任553
附录555
带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分析555
词汇表562
术语索引564
热门推荐
- 3436202.html
- 3726334.html
- 1702171.html
- 427803.html
- 679622.html
- 3230931.html
- 3894356.html
- 1324627.html
- 2848074.html
- 1241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8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2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1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1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9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6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5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0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