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际失谐与群体认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印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869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知识分子-人际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际失谐与群体认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言 “文人相轻”现象: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1
第一章 主要文学家关于“文人相轻”现象的论述撷要14
一 曹丕“自古而然”的“文人相轻”观15
(一)曹丕“文人相轻”观的背景15
(二)曹丕“文人相轻”观的内涵16
(三)曹丕“文人相轻”观的简析20
二 刘勰“性各异禀”的“文人相轻”观22
(一)刘勰“文人相轻”观的内涵23
(二)刘勰“文人相轻”观的评析25
三 尚镕“四相”的“文人相轻”观27
(一)尚镕“文人相轻”观的内涵27
(二)尚镕“文人相轻”观的意义28
四 鲁迅“倡争恶轻”的“文人相轻”观28
(一)关于“倡导相争”29
(二)关于“禁忌相轻”32
(三)关于“反对旁观”3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理论阐释37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加强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论述37
(一)关于知识分子自负弱点的分析38
(二)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协同的阐述40
(三)关于克服知识分子弱点的论述43
二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加强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论述46
(一)毛泽东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46
(二)周恩来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55
(三)邓小平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64
(四)江泽民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68
(五)胡锦涛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74
第三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表征解析87
一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调查88
(一)社会转型期“文人相轻”的现状89
(二)社会转型期“文人相轻”的分析92
(三)社会转型期“文人相轻”的特征94
二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类型100
(一)个体相轻100
(二)群体相轻105
三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危害114
(一)“文人相轻”影响了学术交流的健康开展115
(二)“文人相轻”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121
(三)“文人相轻”限制了知识分子素质的提高127
(四)“文人相轻”制约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131
第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成因剖解137
一 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性因素137
(一)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与仕途资源的稀缺137
(二)自然经济所导致的自我封闭与排外意识146
(三)中国大一统封建文化传统的消极影响148
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嬗变152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背景与价值观嬗变153
(二)知识分子群体人际关系疏离与认同危机157
三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性因素158
(一)社会转型时期条块分割科研体制的影响159
(二)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竞争机制的不健全163
四 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者因素169
(一)劳动生活方式的相对个体化169
(二)人文知识素养的缺失与贫困171
(三)社会心理结构的非理性意识174
(四)道德修养的弱化与功利倾向181
五 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质性因素184
(一)个体相轻与名利之争185
(二)群体相轻与名利之争186
(三)“文人相轻”的实质分析189
第五章 社会转型时期由“文人相轻”到“文人相尊”转变的路径选择193
一 合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交往理念194
(一)古代知识分子的有益交往理念194
(二)古代知识分子交往观的合理继承197
二 有效借鉴国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益经验201
(一)当代西方社会知识者良性交往的背景考察201
(二)当代西方知识者良性交往的有益借鉴206
三 科学整合后现代主义的交往观念208
(一)后现代主义交往观的主要内容209
(二)后现代主义交往观的现代整合213
四 不断创新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215
(一)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创新216
(二)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218
(三)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228
五 着力构建知识分子的合理竞争机制230
(一)构建合理竞争机制的价值231
(二)构建合理竞争机制的原则232
(三)构建合理竞争机制的途径236
六 切实增强知识分子的人文素养241
(一)思维理念的自我提升242
(二)知识结构的自我提升249
(三)人格心理的自我提升252
(四)道德境界的自我提升256
结语 继往开来:中国知识分子群际伦理建设之走向260
主要参考文献264
后记275
热门推荐
- 687620.html
- 2333908.html
- 1726610.html
- 3191778.html
- 1133845.html
- 50707.html
- 1386746.html
- 51011.html
- 2892165.html
- 1556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0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7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8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