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
  • 罗大华,李德,赵桂芬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3546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犯罪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念及其对象1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1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一、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5

二、犯罪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8

三、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一体化中的独特作用10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在西方的产生、发展及趋势12

一、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12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14

三、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16

第四节 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趋势26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26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30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7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37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能性37

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38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42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46

一、定量研究46

二、定性研究54

三、数据分析59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62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62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62

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64

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66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67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67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68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69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71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71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73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73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76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79

一、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79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83

第五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85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86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87

第六节 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89

一、争论的焦点89

二、对争论的思考91

第四章 西方主流的犯罪心理成因论92

第一节 生物、生理学的观点92

一、遗传与犯罪92

二、神经化学99

三、大脑官能错乱与反社会行为102

四、神经心理障碍107

第二节 认知与人格心理学的观点110

一、认知发展理论111

二、精神分析理论116

三、艾森克的犯罪性理论12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观点127

一、学习理论127

二、控制理论136

三、标签理论139

第五章 犯罪综合动因论142

第一节 影响个体犯罪的主体内外因素143

一、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143

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152

第二节 影响个体犯罪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153

一、主体因素间的相互作用153

二、主体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160

三、主体因素与主体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168

第三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的要点176

一、整体性176

二、层次性177

三、结构性178

四、动态性179

第六章 犯罪心理机制180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180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180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机制181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188

一、内外化机制189

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192

三、量变质变机制195

四、防御机制197

五、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199

第七章 西方学者对暴力行为的心理学解释203

第一节 暴力、攻击及其模式203

一、暴力和攻击的定义203

二、暴力类型205

第二节 暴力和攻击的理论211

一、本能论212

二、“挫折—攻击”假说212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14

四、精神病学的观点216

第八章 变态心理犯罪221

第一节 变态心理犯罪概述221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221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223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的关系227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变态心理与犯罪230

一、精神病230

二、人格障碍235

三、性变态240

四、精神发育迟滞243

第三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245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245

二、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及其治疗247

第九章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251

第一节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251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相关概念251

二、犯罪人特征剖析的原理与作用253

第二节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260

一、年龄261

二、性别262

三、职业263

四、心理异常264

五、对现场的了解程度及与被害人的关系267

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70

七、行为习惯271

八、犯罪动机272

九、受教育程度与智力状况274

十、初犯与惯犯275

十一、有犯罪前科的可能性275

第十章 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277

第一节 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因素278

一、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278

二、羁押状态279

三、讯问活动281

四、主体因素282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障碍286

一、畏罪287

二、侥幸288

三、戒备289

四、抵触290

五、悲观291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动机291

一、国外学者对拒供动机的认识292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295

三、结论298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动机300

一、常见的供述动机300

二、供述动机的分类303

三、供述动机的形成规律307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一般过程310

一、试探摸底310

二、对抗相持311

三、动摇反复312

四、供述罪行313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315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315

一、评估预测的准确性315

二、对危险行为的预测320

三、有效预测危险的障碍321

四、第三代危险—需求评估法326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334

一、国外犯罪心理预防理论335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内容与原则341

第十二章 罪犯心理矫治350

第一节 罪犯心理矫治概述350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350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和意义352

三、中国罪犯心理矫治概况353

第二节 国外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与实践356

一、矫治效率的元分析357

二、干预的主要理论360

三、有效的矫治咨询366

第三节 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与方法370

一、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方法370

二、罪犯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375

参考文献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