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辅礽主编 著
- 出版社: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ISBN:962041967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1949年~1956年)3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起点3
第一节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4
一 独特的经济结构5
二 低下的经济水平12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经济状况和基本政策14
一 新中国建立前夕国统区的经济状况15
二 新中国建立前夕解放区的经济状况18
三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基本经济政策21
第二章 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8
第一节 国营经济的建立28
一 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势力29
二 没收官僚资本34
三 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36
一 市场物价的严重动荡38
第二节 稳定市场和物价38
二 引起物价波动的原因39
三 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和成效40
第三节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43
一 统一国家财政管理的决策44
二 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成效46
第一节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50
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遇到的新困难50
第三章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50
二 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部署53
三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56
四 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效61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62
一 “三反”运动62
二 “五反”运动66
第四章 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72
第一节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准备72
一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前的状况73
二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各项准备74
第二节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成就82
一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和顺利完成83
二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就85
第五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89
第一节 抗美援朝对国民经济的影响89
一 抗美援朝战争对财经工作的影响90
二 抗美援朝战争对对外贸易的影响91
三 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巨大牺牲92
四 抗美援朝运动对工农业生产的促进92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94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94
二 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97
三 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9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100
一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100
二 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103
三 工业内部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04
第四节 财政经济的平衡稳定105
一 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105
二 财政收支构成的重大变化106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109
一 物价稳定使人民生活得到可靠保障109
二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10
三 城市就业人数增加,职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11
四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提高1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任务的提出115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15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背景116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119
三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影响122
第二节 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24
一 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124
二 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129
第一节 土改后的农村经济状况134
第七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4
一 农村中个体经济的状况135
二 农业互助组织的发展140
三 农民的两种积极性14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的兴起144
一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出现和有关争论145
二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初步发展和第一次反冒进148
三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和第二次反冒进151
一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起因15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56
二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59
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和某些失误161
第八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4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任务的提出174
一 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家建设的关系175
二 改造和赎买政策的提出177
一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182
第二节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182
二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183
三 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变化186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188
一 公私合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88
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194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和某些失误196
第九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8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时的手工业198
一 手工业的状况199
二 手工业的类型201
三 手工业的特点202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化的逐步发展203
一 手工业合作化的起步203
二 手工业合作化的成绩和问题205
三 手工业合作化的初步发展206
第三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07
一 稳步地推进手工业的改造208
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211
三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某些失误213
第四节 对小商小贩等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改造220
一 建国初期小商小贩等个体劳动者的状况220
二 对小商小贩等个体劳动者的改造形式221
三 基本完成对小商小贩个体劳动者的改造222
第十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确立225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25
一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225
二 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228
三 计划经济进行机制的形成233
四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特征243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244
一 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确立244
二 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加强246
三 统购经销政策的实行252
一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提出257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257
二 改进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文件的基本内容259
第十一章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2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65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目标265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267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成就273
一 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任务273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283
第二编 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29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和总路线的提出2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93
一 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国内外形势293
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95
三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297
四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3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306
一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306
二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309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再认识310
第十三章 “大跃进”运动313
第一节 “大跃进”的发动313
一 批判反冒进与发动“大跃进”313
二 “大跃进”的展开317
第二节 “大跃进”的高潮318
一 农业“大跃进”的高潮318
二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321
三 手工业的“升级过渡”与“大跃进”325
第三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剧烈变动329
一 工业企业的下放329
二 下放计划管理权限331
三 扩大企业管理权339
四 建立经济协作区340
第十四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342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42
一 农村人民公社的兴起342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350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特点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355
一 人民公社的特点355
二 发动人民公社运动的理论认识根源359
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362
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366
第一节 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366
一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错误的整顿366
二 庐山会议后“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374
三 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困难378
第二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与初步执行383
一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383
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初步执行385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390
一 统一认识,调整必先退够390
二 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展开393
三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399
一 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408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408
第一节 工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408
二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411
第二节 加强宏观经济的集中管理416
一 加强计划管理的集中统一417
二 市场物价的管理与调整421
三 加强财政金融的集中管理424
第三节 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主要经验教训429
一 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429
二 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433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439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43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439
一 “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背景439
二 “文化大革命”的经济背景44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经济指导方针451
一 “以阶级斗争为纲”统帅经济建设451
二 以战备为纲安排经济建设453
第十八章 国民经济在政治动乱中跌宕起伏45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打乱了经济发展的进程454
一 “文化大革命”前夕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454
二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打扰了经济发展的进程457
三 “文化大革命”初期经济战线的激烈斗争和1966年经济建设的成就461
第二节 “全面内战”使国民经济急剧恶化463
一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政治局面463
二 政治动乱使国民经济陷入严重混乱466
三 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衰退468
第三节 国民经济在困境中缓慢回升470
一 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为经济恢复提供了条件470
二 1970年经济的进展473
第四节 “三个突破”和新的经济调整477
一 “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477
二 高指标造成“三个突破”479
三 新的经济调整481
四 纠正经济领域中的极“左”思潮483
五 调整带来国民经济的转机485
第五节 国民经济在“文化大革命”最后三年的起伏波动487
一 “批林批孔”再度造成经济的混乱487
二 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与发展491
三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经济发展陷入停顿498
第十九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与调整502
第一节 国家机关的大撤并与管理权限的下放502
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管理体制变动的指导思想502
二 国家机关大撤并为管理权限下放扫清道路504
三 经济管理权限的下放和地方自成体系506
四 一次不成功的尝试510
第二节 财政、金融、税收体制及劳动制度的变迁511
一 财政体制的频繁变动511
二 金融体制的变动和银行职能的削弱514
三 税收制度的改革517
四 劳动制度中用工形式的混乱与单一519
五 分配制度中平均主义的泛滥521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的升级522
一 片面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522
二 轻视或削弱集体所有制经济522
三 排斥个体经济524
四 单一所有制结构使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活力525
第二十章 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与“农业学大寨”运动527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和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527
一 广大农村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527
二 初步稳定农村经济的政策和措施530
三 “左”倾思想的再度泛滥532
第二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及其后果533
一 “农业学大寨”的由来及大寨经验533
二 大寨成为执行“左”倾错误的典型534
三 “农业学大寨”中的错误作法与后果535
四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终结538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成就与问题539
一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539
二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541
第二十一章 备战思想指导下的“三线”建设544
第一节 “三线”建设决策的确立544
一 作出加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背景544
二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确立546
第二节 “三线”建设的部署与实施550
一 “三线”建设的布局550
二 “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551
一 “三线”建设的重大意义554
第三节 “三线”建设的成就与问题554
二 “三线”建设的代价与问题557
第二十二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60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与特定内涵560
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起源560
二 “文化大革命”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背景562
第二节 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64
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演变564
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规模运动的原因568
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571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沉重后果574
一 巨大的财政支出给国民经济增加了压力574
二 人口倒流遏制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575
三 人才断裂加重了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576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经济损失及其经验教训57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使经济发展遭受巨大损失578
一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损失严重578
二 经济效益全面下降580
三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583
四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增长极其缓慢586
五 与发达国民经济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587
六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遭到摧残58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经验教训590
一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90
二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91
三 争取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593
四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594
热门推荐
- 447059.html
- 1763804.html
- 3172589.html
- 3045334.html
- 996002.html
- 3357697.html
- 1431625.html
- 1264886.html
- 3265434.html
- 1852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6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4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9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4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6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