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区比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区比较
  • 叶飞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276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52页
  • 文件大小:281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经济区-对比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区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区比较理论研究1

第一节 经济区与经济增长理论2

第二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理论22

第三节 区位与区域空间理论26

第四节 地域分工与区域比较理论37

第五节 经济区梯度转移理论和点线面体辐射开发理论42

第六节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理论45

第七节 经济区增长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49

第二章 地域经济区比较研究57

第一节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比较57

第二节 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经济地区比较67

第三节 东部沿海经济区比较71

第四节 中西部及东北经济区比较81

第五节 地域经济区人口面积及经济发展水平比较85

第六节 地域经济区区域优势比较及发展引擎比较93

第七节 地域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中心城市发展比较99

第八节 地域经济区国家政策支持比较及发展战略举措比较105

第三章 综合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117

第一节 东南沿海综合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117

第二节 东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146

第三节 西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161

第四节 中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174

第五节 待升级的新区及综合试验区比较研究183

第六节 综合改革试验区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比较结论199

第四章 开发开放试验区比较研究206

第一节 经济特区比较研究207

第二节 沿海开放城市比较研究254

第三节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比较研究284

第四节 沿海经济开放区及沿边经济合作区比较研究332

第五节 台商投资区比较研究342

第六节 开发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推进效应分析353

第五章 功能经济区比较研究之一:城市群及都市经济圈比较研究363

第一节 城市群与都市经济圈363

第二节 中国城市群及都市经济圈发展模式的选择381

第三节 东部城市群及都市经济圈比较分析386

第四节 中部城市群及都市经济圈比较分析395

第五节 西部城市群及都市经济圈比较分析398

第六节 中国城市群及都市经济圈综合实力比较分析401

第六章 功能经济区比较研究之二:港口群及保税港区比较研究407

第一节 港口群与港口群功能经济区407

第二节 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比较419

第三节 依托港口及港口城市的临港保税区比较研究422

第四节 区港联动及保税物流园区比较研究439

第五节 保税港及保税港区比较研究459

第六节 无水港及综合保税区比较研究484

第七章 功能经济区比较研究之三:产业群及产业园区比较研究491

第一节 产业群与产业群功能经济区491

第二节 产业集聚区与产业园区500

第三节 工业园区比较研究503

第四节 科学工业园区比较研究511

第五节 生态工业园区比较研究516

第六节 出口加工区比较研究527

第七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比较研究547

第八节 国家旅游度假区比较研究572

第九节 国家级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开发园比较研究576

第十节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及台湾农民创业园比较研究578

第八章 结语:构建科学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区域590

第一节 经济区域发展模式转型:不平衡发展模式转向均衡发展模式590

第二节 经济区劳动力生产供给模式转型:粗放型供给模式转向人力资本开发型模式593

第三节 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集约型文明发展模式600

第四节 经济区科技进步模式转型:从引进消化吸收模式转向自主创新模式608

第五节 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转型:失衡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模式619

参考文献637

英汉人名对照表645

跋6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