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大学校史 1893-199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贻谷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1665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武汉大学校史 1893-199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从自强学堂的创办到国立武汉大学的建立与发展(1893—1949)1
第一章 从自强学堂到方言学堂(1893—1911)1
第一节 自强学堂的创办1
一、自强学堂创办的社会背景1
二、自强学堂的筹备经过2
三、自强学堂的人员、机构6
第二节 自强学堂的改革8
一、改革的背景及措施8
二、改革后的自强学堂章程10
三、改革后的人事概况12
四、改革后的教学工作13
五、改革后的成效及社会影响16
第三节 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18
一、学堂改名的缘起与经过18
二、方言学堂的发展20
三、方言学堂毕业生及其请奖事23
四、停办方言学堂的斗争27
第四节 张之洞的办学主张28
一、时势造学堂,学堂适时势30
二、教育要投入,更要讲效益33
三、办新式学堂,用新式人才38
第五节 自强学堂、方言学堂与辛亥革命41
一、对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的反响41
二、两次拒俄运动43
三、自强和方言学堂的学生在国外的进步活动45
四、在国内为辛亥革命作准备49
五、武昌起义前后52
第二章 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13—1927)58
第一节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建立和发展58
一、武昌高师的筹建58
二、张渲与武昌高师的发展61
三、武昌高师的校徽、校旗、校训、校歌71
第二节 “五·四”运动时期的武昌高师72
一、反帝爱国斗争及东厂口“六·一”惨案72
二、“五·四”运动对学校的影响76
第三节 武昌师范大学和武昌大学78
一、改名武昌师大的经过78
二、张继煦任校长时的学校变革79
三、学校经费83
四、历时两年的武昌大学84
五、革命运动和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建立88
第四节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91
一、筹备与组建91
二、学校体制和教学活动94
三、进步师生的革命活动97
第三章 初创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1928—1938)102
第一节 国立武汉大学的建立102
一、筹备与改建经过102
二、选址珞珈山与修建新校舍104
三、代理校长刘树杞106
第二节 机构与行政管理107
一、校务会议及校本部机构设置107
二、院系机构设置108
三、对学生与教职员工的管理112
第三节 教学、科研工作与办学条件115
一、师资、课程与教学管理115
二、学术研究119
三、图书馆与实验室建设121
四、办学经费122
第四节 王世杰及其办学主张122
一、生平简介122
二、王世杰的办学主张123
第五节 中共党组织活动与抗日救亡活动126
一、抗日救亡活动的此伏彼起126
二、从武汉临时支部到中共武大支部的建立129
三、周恩来在武汉大学131
第四章 西迁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1938—1946)133
第一节 迁校经过及学校机构133
一、迁校经过133
二、院系机构及负责人情况135
三、训导处、三青团武大区分部及国民党武大区党部的成立经过及其活动137
第二节 校舍建筑、图书、设备、经费140
一、武大在乐山的校舍建筑140
二、图书资料140
三、仪器设备140
四、学校经费144
第三节 师生的艰苦生活145
第四节 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148
一、师资状况148
二、学生状况151
三、课程设置153
四、教学管理153
五、科研工作155
第五节 李约瑟与武汉大学156
第六节 王星拱的办学主张160
第七节 进步师生的革命斗争163
一、中共武大党组织的重建及其活动情况163
二、进步社团的活动169
三、教师中的进步活动177
第五章 复员武昌的国立武汉大学(1946—1949)182
第一节 复校经过及机构设置182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复员武昌182
二、学校机构设置183
第二节 教学、科研工作与办学条件188
一、教学工作188
二、科学研究190
三、图书资料建设与办学条件191
四、学术交流193
第三节 周鲠生及其办学主张195
一、生平简介195
二、周鲠生的办学主张196
第四节 珞珈山“六·一”惨案199
一、反美抗暴与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199
二、珞珈山“六·一”惨案202
第五节 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的进步社团活动207
一、学校中共党组织的状况207
二、不断发展的学生进步社团210
三、团结战斗,迎接解放214
中篇 从接管“国立武汉大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1949—1976)217
第六章 顺利接管与院系调整(1949—1953)217
第一节 顺利接管武汉大学217
一、庆解放、迎接管217
二、正式接管武汉大学218
三、积极参加时事政治学习222
四、自愿减薪,励行节约222
五、正常开展教学工作223
六、公开党的组织224
第二节 支援抗美援朝与师生参军参干225
一、抗议美军侵略朝鲜225
二、捐献钱物支援志愿军226
三、积极报名参军参干226
四、办好武大,支援抗美援朝227
第三节 “三反”运动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228
一、开展“三反”运动228
二、武大“思想改造运动”中“左”的表现230
第四节 进行院系调整231
一、成立武大院系调整工作委员会231
二、实行思想动员232
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232
四、院系调整情况233
第七章 教学科研开始稳步发展(1953—1956)238
第一节 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38
一、李达校长到任238
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39
第二节 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42
一、徐懋庸同志的错误242
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43
第三节 实行教学改革246
一、精简课程246
二、建立教学互助小组和教研组246
三、确立培养目标247
四、召开教学改革总结会248
五、杨秀峰来校检查工作248
六、学习苏联和中国人民大学经验248
第四节 向科学进军251
一、校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251
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报告252
三、制订学校12年远景规划252
四、制订《1956—1957年学年度工作纲要》256
第八章 在曲折中前进(1957—1965)257
第一节 整风“反右”斗争257
一、整风鸣放257
二、“反右”斗争258
三、“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259
第二节 “大跃进”中的教育革命260
一、拔“白旗”运动260
二、制定和实施“跃进”规划261
三、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大学262
四、整风工作263
第三节 调整中的曲折发展265
一、贯彻“高校六十条”265
二、开展新“五反”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68
三、学习毛主席指示进行教学改革270
第四节 曲折中前进的学校事业271
一、办学规模有所扩大271
二、教学改革有一定成效272
三、科学研究有较大发展273
第五节 李达对武汉大学办学的主要贡献275
一、重视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275
二、狠抓师资队伍建设276
三、坚决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278
四、坚持“双百”方针,开展科学研究279
第九章 “文革”十年(1966—1976)281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动乱281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281
二、“珞珈山三家村”282
三、“红卫兵”兴起284
四、“七·二○”事件284
第二节 “工军宣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285
一、“工军宣队”进驻武汉大学285
二、“整党”与改组“革委会”287
三、学习北京“六厂二校”经验,进行“斗、批、改”288
第三节 “文革”中的办学情况288
一、集中开展“教育革命”288
二、“工农兵学员”上大学289
三、排除干扰,在逆境中办学290
第四节 襄阳、沙洋两分校293
一、襄阳分校293
二、沙洋分校295
第五节 广大师生的不满与抗争296
一、“批林批孔”中的斗争296
二、悼念周总理,消极“批邓”297
下篇 从高教战线拨乱反正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77—1993)209
第十章 批判“两个估计”实行拨乱反正209
第一节 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揭、批、查299
一、揭批“四人帮”299
二、集中批判“两个估计”300
三、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2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各项政策303
一、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303
二、为“文革”中受迫害的同志平反303
三、改正错划右派306
第三节 调整组织机构 整顿学校秩序307
一、“工宣队”离校307
二、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307
三、成立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307
四、调整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308
第四节 工作重点转向教学与科研309
一、恢复高考制度和招收研究生309
二、加强教学管理310
三、进行教材建设311
四、抓紧师资队伍建设,恢复职称评定工作313
五、重视科学研究314
第十一章 教学改革逐步深化317
第一节 先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317
一、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317
二、实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322
三、实行插班生制323
四、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奖励制度325
第二节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328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328
二、改革本专科生培养模式330
三、相应设置新的院系331
第三节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33
一、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333
二、有计划地进行主干课建设335
三、注重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336
四、加强教材建设339
五、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41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等多种形式办学343
一、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343
二、珞珈山自修大学344
三、少年班345
四、走读部345
第十二章 改革与发展研究生教育347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概况347
一、发展概况347
二、培养概况349
第二节 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351
一、历年招生简述351
二、改革招生办法355
第三节 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359
一、引进竞争机制359
二、改进培养规格与模式363
第四节 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365
一、管理机构演变及其职责365
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366
第十三章 科学研究蓬勃发展369
第一节 创造条件办好科学研究中心369
一、确立科学研究为学校中心工作之一的指导思想369
二、增设科研机构和充实科研队伍370
第二节 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372
一、自然科学研究372
二、社会科学研究376
第三节 加强科研工作管理380
一、科研管理机构的调整380
二、建立和健全科研管理制度381
第四节 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382
一、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382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389
第十四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94
第一节 建立教师梯队394
一、教师队伍概况394
二、择优选留和补充教师395
三、建立教师梯队397
第二节 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398
一、职前教育398
二、在职培训与脱产进修399
三、参加社会实践401
第三节 大力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02
一、不拘一格选拔学术带头人402
二、定期评选优秀青年教师404
三、实行学术假制405
第四节 教师队伍管理406
一、建立与健全教师工作考核制度406
二、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408
第十五章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414
第一节 办学经费逐年增加414
一、国家财政拨款414
二、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416
第二节 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建设418
一、馆舍与图书资料418
二、仪器设备419
三、实验室建设421
第三节 出版社的建立与发展422
一、出版社的筹建422
二、建社以来的主要业绩423
三、印刷总厂425
第四节 基本建设迅速发展426
一、校区建设总体规划426
二、校舍建设成倍增长428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429
第五节 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431
一、学术交流服务中心431
二、膳食工作432
三、医疗保健432
四、劳动服务公司433
五、附中、附小、幼儿园和后勤职工中专434
第六节 校园环境的美化435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435
二、校园的绿化与美化436
三、校园的综合治理437
第十六章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439
第一节 广泛建立对外交流与合作关系439
一、加强互访,增进友谊和了解439
二、建立稳定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440
第二节 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442
一、基本情况443
二、聘请渠道与教学评估443
三、聘请效益445
四、授予外国专家荣誉称号448
第三节 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和接受外国留学生450
一、选派出国留学人员450
二、接受培养外国留学生454
第四节 对外学术交流与教育、科技合作456
一、参加和主办国际学术会议456
二、加强科技合作459
三、发展同法国政府的交流与合作461
第十七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463
第一节 党组织的不断发展463
一、武大党组织概况463
二、中共武大第五次党代会464
三、全面开展整党工作468
第二节 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470
一、思想理论建设470
二、组织建设472
三、作风建设473
四、干部管理工作474
第三节 理顺领导体制,推进民主办学477
一、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77
二、校务委员会的机构和职能478
三、武大民主党派在办学中的作用478
四、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80
五、共青团工作482
第四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校风建设484
一、党委领导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484
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系列化485
三、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486
四、校风建设487
附录489
一、武汉大学解放前历任校长或主要负责人一览表489
二、武汉大学解放以后历任党委主要负责人一览表492
三、武汉大学解放以后历任校长或主要负责人一览表494
四、武汉大学历年招生、毕业生统计表497
后记502
热门推荐
- 2631125.html
- 3864678.html
- 625025.html
- 1551905.html
- 2074175.html
- 3327825.html
- 3641119.html
- 1901616.html
- 1087782.html
- 1863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8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7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4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5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9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0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