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诗集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诗集粹
  • 孙连仲,梁永裕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作家出版社
  • ISBN:75063355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诗集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格律篇1

1.0.0 诗律1

1.1.0 唐代近体(格律)诗的分类与特点1

1.1.1 唐代近体(格律)诗的分类1

1.1.2 唐代近体(格律)诗的特点5

1.2.0 近体待的用韵5

1.2.1 近体待的韵部5

1.2.2 近体诗的用韵规律8

1.3.0 近体待的平仄12

1.3.1 关于平仄12

1.3.2 近体待的平仄规律13

附表:古入声字普通话的读音表14

1.3.3 近体诗如何运用平仄30

1.3.4 拗救和孤平39

1.3.5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46

1.4.0 近体待的对仗48

1.4.1 对仗的基本要求48

1.4.2 对仗的种类51

小结58

附录:古代诗选举偶59

2.0.0 诗评三法:唐诗奥秘解读刍议65

2.1.0 形似法:解读刍议之一65

2.1.1 诗评方法种种65

2.1.2 关于相似法68

(一)从相似性谈?68

(二)相似性的作用与分类72

2.1.3 相似性的认知意义87

2.2.0 比较法:解读刍议之二88

2.2.1 关于比较法88

2.2.2 不同类型诗歌比较89

一、两种迥然不同的饮酒、送别诗89

二、两种迥然不同的山水、咏物诗93

三、两种迥然不同的用语风格97

附表: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用语风格比较102

2.3.0 模糊法:解读刍议之三104

2.3.1 关于模糊方法104

2.3.2 唐诗研究中模糊方法的运用107

2.3.3 模糊方法: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114

中编 赏析篇116

3.0.0 唐诗总论116

[提要]初唐诗歌简介131

4.0.0 以“综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人——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及刘希夷诗歌简析132

4.1.0 矜持自贵的上官仪诗歌133

4.2.0 “文章四友”的应制诗134

4.3.0 “竟采浮艳之词”的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诗歌创作136

5.0.0 改变宫体绮靡诗风的王绩与“初唐四杰”142

5.1.0 为“初唐四杰”开路先锋的诗人:王绩142

5.2.0 “八纮驰骋於思绪、万代出没於毫端”的初唐四杰148

5.2.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律”的王勃149

5.2.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杨炯154

5.2.3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的卢照邻156

5.2.4 以“贡疏被愆”,“因草檄亡命”的骆宾王159

6.0.0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诗风的诗人陈子昂162

6.1.0 陈子昂的生平事迹163

6.2.0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164

6.3.0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165

[提要]盛唐(开元、天宝、大历)时期诗歌发展简介172

7.0.0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记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及同派诗人储光羲174

7.1.0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的山水诗176

7.2.0 “野旷天低树,江诗月近人”的羁旅诗179

7.3.0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的田园诗181

7.4.0 “挟风雅之迹”的储光羲诗歌创作184

8.0.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描摹自然、反映静谧心境为主体的王维诗歌187

8.1.0 王维的生平事迹187

8.2.0 王维的诗歌创作187

8.2.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水诗189

8.2.2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田园诗191

8.2.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赠别诗193

9.0.0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记王(昌龄)、李(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194

9.1.0 不平凡的经历195

9.2.0 王、李、高、岑的诗歌创作197

9.2.1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报国诗197

9.2.2 讴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建功立业诗200

9.2.3 反对穷兵黩武诗201

9.2.4 描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边塞风光诗203

10.0.0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205

10.1.0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伟大而传奇的一生205

10.2.0 李白的诗歌创作208

10.2.1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的报国诗208

10.2.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抒怀诗213

10.2.3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山水诗218

10.2.4 借古讽今的讽谕诗224

10.2.5 反对穷兵黩武的反战诗226

10.2.6 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悯农诗228

10.2.7 别具一格的赠答诗229

11.0.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232

11.1.0 富有传奇而坎坷的人生历程232

11.1.1 学习与壮游时期232

11.1.2 长安十年233

11.1.3 战乱流离时期234

11.1.4 漂泊西南十年234

11.2.0 杜甫的诗歌创作——唐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35

11.2.1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的爱国诗;236

11.2.2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民诗241

11.2.3 “何乡为乐士?安敢尚盘桓”的郁愤诗246

11.2.4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咏史诗257

11.2.5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山水诗261

11.2.6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的怀故诗264

11.3.0 完美艺术形式269

11.3.1 缜密的结构269

11.3.2 个性化的语言271

11.3.3 多种修辞手法271

11.4.0 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72

12.0.0 佳丽诗人第一人:杨玉环(以上为天宝、大历间诗人)273

13.0.0 “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的诗歌创作——记元结、顾况及《箧中集》诸诗人278

13.1.0 严峻的社会现实与诗坛现状278

13.2.0 诗人的生活道路与诗歌创作278

13.2.1 元结的生活道路、文学主张278

13.2.2 元结的诗歌创作280

13.2.3 顾况的生平、诗歌创作285

14.0.0 远继陶、谢,近承王、孟的山水诗——记韦应物的诗歌创作287

14.1.0 韦应物的生平事迹287

14.2.0 “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的诗歌创作287

15.0.0 凝涩孤冷的山水诗——记刘长卿的诗歌创作292

15.1.0 刘长卿的生平事迹292

15.2.0 “青苔黄叶满贫家”的诗歌创作292

16.0.0 “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的韩愈诗歌——记现实主义诗人韩愈的诗歌创作295

16.1.0 韩愈的生平事迹295

16.2.0 韩愈的文学主张295

16.3.0 韩愈的诗歌创作298

16.3.1 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298

16.3.2 酬唱、赠答诗300

16.3.3 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303

17.0.0 “文以明道”的柳宗元诗歌创作304

17.1.0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304

17.2.0 柳宗元的文学主张306

17.3.0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308

18.0.0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李益、戴叔伦的诗歌创作312

18.1.0 李益、戴叔伦的生平事迹312

18.2.0 李益、戴叔伦的诗歌创作313

18.2.1 描写征戍生活的征战诗313

18.2.2 寄寓胸臆的山水诗315

18.2.3 借古喻今的咏怀诗316

19.0.0 “诗到元和体变新”——记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318

19.1.0 白居易的进步文学主张和新乐府运动318

19.2.0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与创作道路323

19.3.0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325

19.3.1 反映“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的悯农诗325

19.3.2 反映“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餐”的横征暴敛诗329

19.3.3 揭露“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的奢侈淫靡诗332

19.3.4 反映“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爹娘夫别妻”的穷兵黩武诗334

19.3.5 关心妇女及其他社会问题的诗歌336

19.4.0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模糊技法举偶339

19.4.1 文艺创作:明晰与模糊的协奏曲339

19.4.2 《琵琶行》:模糊化创作手法的典范341

19.4.3 《花非花》:模糊造境的佳作345

19.4.4 模糊评判:再造审美的新对象347

19.4.5 以“相似性”为切入点,联类取比、勾画人物、强化主题思想348

20.0.0 “遇事托讽”、“刺美见事”的诗人元稹350

20.1.0 元稹的生平事迹350

20.2.0 元稹的文学主张351

20.3.0 元稹的诗歌创作353

20.3.1 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悯农诗353

20.3.2 讽刺横征暴敛的讽谕诗355

20.3.3 寄托个人情思的悼亡诗与艳诗357

20.4.0 元、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影响359

20.4.1 铿锵有致、顿挫有节360

20.4.2 形象鲜明362

20.4.3 寓情于景365

(唐中叶以后诗人)366

21.0.0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的诗人刘禹锡366

21.1.0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366

21.2.0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368

21.2.1 借古讽今的讽谕诗368

21.2.2 民歌体的小诗371

22.0.0 “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的孟郊、贾岛两位诗人373

22.1.0 孟、贾两位诗人生平事迹373

22.2.0 孟、贾两位诗人诗歌创作374

22.2.1 孟效的诗歌创作374

22.2.2 贾岛的诗歌创作376

23.0.0 “绝去翰墨畦径”的诗人李贺379

23.1.0 李贺的生平事迹379

23.2.0 李贺的诗歌创作380

23.2.1 揭露、嘲讽、抨击统治阶级罪恶的讽谕诗380

23.2.2 抒写怀才不遇的胸臆诗383

23.2.3 歌颂、赞美卫国将士的报国诗388

23.2.4 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悯民诗389

23.2.5 讴歌美好自然景物的山水诗390

23.2.6 闻名遐迩的鬼才、鬼仙诗392

[提要]唐末诗歌发展简介396

24.0.0 “楚雨含情皆有托”的诗人李商隐398

24.1.0 李商隐的生平事迹398

24.2.0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398

24.2.1 别具一格的咏史诗399

24.2.2 趣味隽永的无题诗402

24.2.3 描写“人间重晚晴”的抒情诗406

25.0.0 “苦心为诗、本求高洁”的诗人杜牧410

25.1.0 杜牧的生平事迹410

25.2.0 杜牧的文学思想411

25.3.0 杜牧的诗歌创作413

25.3.1 “铺陈功业、称校短长”的政治诗413

25.3.2 以现实为依托的咏史诗416

25.3.3 抒发胸臆的咏怀诗418

25.3.4 关心国家兴亡的爱国诗“星宿罗胸气吐虹”421

26.0.0 两种迥异的诗歌创作风格:“疏而显”与“隐而密”的两种诗风——评温庭筠、韦庄诗歌创作423

26.1.0 温庭筠、韦庄生平事迹423

26.2.0 温庭筠、韦庄的诗歌创作424

27.0.0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427

27.1.0 严酷的历史现实427

27.2.0 诗人皮日休428

27.3.0 诗人聂夷中432

27.4.0 诗人杜荀鹤434

28.0.0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简析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437

28.1.0 司空图的生平事迹437

28.2.0 司空图的文学主张437

28.3.0 司空图的诗歌创作444

29.0.0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简析韩偓的诗歌445

29.1.0 韩偓的生平事迹445

29.2.0 韩偓的诗歌创作445

29.2.1 借物抒情诗445

29.2.2 写景咏怀诗449

29.2.3 反映男女情爱的爱情诗451

附表: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大事及代表作品简表452

下编 创作篇462

30.0.0 准备462

30.1.0 必须要有坚实的生活基础462

30.2.0 必须要有真情、实感463

30.3.0 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464

31.0.0 构思466

31.1.0 动情、形言466

31.2.0 立意、创新468

31.3.0 准确、精炼471

32.0.0 谋篇:选择最为理想的形体结构472

32.1.0 律诗的章法:起、承、转、合473

32.1.1 起473

32.1.2 承和转481

32.1.3 合483

32.2.0 绝句的章法495

32.2.1 “起”和“承”495

32.2.2 “转”和“合”503

跋512

附:重要参考书5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