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
  • 方智范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623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课程改革篇1

一 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的对话1

(一)课程指导思想和总目标1

1.关于语文课程目标1

2.关于语文课程总目标4

(二)识字、写字和阅读目标8

1.识字与写字目标8

2.阅读目标10

(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18

1.写作目标18

2.口语交际目标22

3.关于综合性学习目标24

二 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对话27

(一)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目标27

1.阅读与鉴赏的总要求27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1

3.关于个性化阅读35

4.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和阅读方法37

5.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39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43

7.文言文阅读要求45

8.课外阅读48

(二)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目标50

1.表达与交流的总要求50

2.书面表达与交流52

3.口头表达与交流56

(三)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目标58

1.课程定位与总要求58

2.诗歌散文阅读鉴赏的能力和方法要求59

3.文学创作实践活动66

三 品味我心中的语文66

1.我走过的语文之路66

2.工具性与人文性67

3.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69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71

四 新课程语文中考的走向74

1.积累和运用题:多一些角度,多一些灵性74

2.阅读题:让人文色彩浓起来77

3.作文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83

4.对只需死记硬背的试题说“不”84

五 语文课改实践漫议87

1.“以人为本”是课改的灵魂87

2.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90

3.情境教育与语文课改93

4.追求更加开放的阅读教学:非指示性教学99

专业素养篇101

一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101

1.为什么要加强文学素养101

2.如何加强文学素养104

3.文学与生活106

4.文学与读者108

5.对文学作品各种因素的新理解109

二 现代文艺理论与阅读教学113

1.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113

2.“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118

3.完形理论与阅读教学120

三 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新视野123

1.意象与意境123

2.母题与意蕴135

3.独感与共感141

4.主旋律与多旋律149

5.比兴与象征155

6.节奏与情感162

四 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167

1.感性与理性168

2.局部与整体172

3.紧扣文本与适度拓展175

4.“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177

文学探究篇179

一 屈原《离骚》的神性和人性179

1.楚辞的楚文化特征179

2.《九歌》、《九章》与神性、人性181

3.《离骚》:神性其表,人性其里182

二 《庄子》散文的诗性精神188

1.庄子的诗人气质188

2.《庄子》的想钟象世界190

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192

4.思绪跳荡,行文断续195

5.喻后出喻,喻中设喻196

三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98

1.情理相制的思想倾向198

2.宏微相济的人物描写203

3.一多相兼的结构艺术205

4.雅俗相融的语言特色208

四 建安风骨与三曹诗歌210

1.建安诗歌的个性化趋势211

2.曹操、曹丕诗歌的个性化214

3.曹植诗歌更趋心灵化217

五 《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绪及其评价219

1.评价《古诗十九首》的两个前提219

2.《古诗十九首》感伤情绪的内涵224

3.《古诗十九首》的自然和谐美227

六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230

1.任真率性:性情的自然231

2.物我交融:意境的自然234

3.平淡朴茂:语言的自然238

七 李杜诗风比较240

1.“外放”与“内敛”240

2.“万景皆虚”与“万景皆实”242

3.“以气骋词”与“苦吟成诗”250

八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再评价254

1.关于新乐府运动254

2.关于白居易的讽喻诗256

九 “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李商隐259

1.坎坷的政治遭遇259

2.朦胧的爱情世界261

3.婉曲的艺术表现262

十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的散文创作263

1.苏轼前期散文263

2.苏轼后期散文266

3.苏轼散文的艺术269

十一 宋代咏物词的审美层次276

1.以物观物,境余于意278

2.以我观物,意余于境281

3.物我同一,意境两浑284

名作解读篇291

一 对崇高人格的礼赞:司马迁《屈原列传》291

二 为英雄传神写照:司马迁《项羽本纪》片段细读296

三 “王粲春来更远游”:王粲《登楼赋》302

四 任真自得的人格写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05

五 精美中见天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310

六 胸有鬼神,笔有风雨:杜甫《兵车行》316

七 刚勇·仁信·节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320

八 文有诗境,寄托遥深: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24

九 江南游子的飘零人生:柳永《八声甘州》333

十 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欧阳修《秋声赋》336

十一 “变”与“不变”之理:苏轼《前赤壁赋》340

十二 融理入景,理与景化:苏轼《临江仙》345

十三 前事如梦,今情难堪:周邦彦《兰陵王·柳》348

十四 琐碎中显真情:归有光《项脊轩志》352

十五 还荷花以自然本性:李渔《芙蕖》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