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解教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熊川武,江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3057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解教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理解教育的面世1
一、时代呼唤理解1
二、教育需要理解4
第二节 国外关于“教育理解”的研究10
一、教育学领域的研究11
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13
第三节 理解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16
一、理解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同之处16
二、理解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17
第四节 本书的逻辑体系19
一、理解与误解的关系问题是本书的基本问题19
二、各章节之间的关系20
第二章 理解教育的独特性质23
第一节 理解教育的理解观23
一、现实教育中关于“理解”的不同理解23
二、理解教育的“理解”24
第二节 理解教育的实质33
一、师生同益33
二、感情先行34
三、强德富智40
四、笃行不懈44
第三章 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46
第一节 科学理解论46
一、科学理解论的源流46
二、科学理解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50
第二节 人文理解论51
一、人文理解论的源流51
二、人文理解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60
第三节 实践理解论61
一、实践理解论的源流61
二、实践理解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65
第四章 凸显理解的教育世界67
第一节 教育世界的理解本性68
一、教育世界的基本矛盾围绕理解展开68
二、教育世界的所有属性都以理解为轴心71
第二节 理解教育的特殊世界74
一、牢固的理解观念74
二、丰富的理解环境87
三、深入的理解实践98
第三节 理解教育对生活世界的辩证态度99
一、吸收生活世界中的有利因素99
二、抵制生活世界的负面影响101
第五章 理解教育的分化性理解105
第一节 作为理解主体和理解对象的师生105
一、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105
二、作为理解对象的师生126
第二节 教育目的之理解135
一、教育目的的理论性理解135
二、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理解137
第三节 教育资源之理解145
一、教育资源的定义145
二、教育资源的利用145
第四节 教育手段之理解166
一、教育手段的实质166
二、教育手段的利用168
第六章 理解指导下的教育激励170
第一节 解读教育激励170
一、教育激励的性质170
二、教育激励的类别177
三、教育激励的理论基础180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实施183
一、着眼学生心理的激励183
二、着眼教学过程的激励188
第七章 理解教育的教学模型202
第一节 模型解析202
一、课内循环的主要步骤203
二、课外循环的主要步骤209
第二节 实践举隅211
一、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211
二、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219
三、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230
第三节 设计依据235
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235
二、发展主体性与发展主体间性统一236
三、培育感情与发展智慧统一236
四、激励创新精神与发展创新能力统一237
五、一般发展与因材施教统一238
六、适度减轻负担与提升教育质量统一238
第八章 理解教育强调的教育智慧241
第一节 教育智慧概述241
一、智慧的实质241
二、教育智慧的特殊性质246
第二节 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255
一、认识发展教育智慧的重要性256
二、凸显教师培训中的人文关怀259
三、提高教师创造性教育实践水平263
第三节 理解教育贡献的教育智慧272
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智慧272
二、经过初步加工的实践智慧277
第九章 理解教育的培育研究320
第一节 培育研究的性质320
一、培育研究的提出320
二、培育研究的定义321
第二节 培育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环节328
一、培育研究的基本要素328
二、培育研究的基本环节332
第三节 培育研究的过程335
一、准备阶段336
二、实施阶段344
三、总结阶段347
第四节 培育研究的主要方法351
一、帮助者启导法351
二、简笔画像法353
三、发掘性交谈法355
四、评判引导法356
五、智慧日记法357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2
热门推荐
- 91819.html
- 2128547.html
- 943674.html
- 875492.html
- 196211.html
- 2751773.html
- 965733.html
- 1580251.html
- 2607705.html
- 1402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3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2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8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0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9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5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5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