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史 工艺美术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艺术史 工艺美术卷
  • 史仲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250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1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1075页
  • 主题词:艺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艺术史 工艺美术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远古三代工艺美术史3

第一章 概述3

第二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7

第一节 石器工艺7

第二节 装饰品的出现11

第三节 陶器工艺13

第四节 其他工艺17

一、骨、角、牙器制作18

二、冶铜工艺19

三、纺织工艺19

第三章 夏代工艺美术21

第一节 陶器工艺21

第二节 其他工艺22

第一节 青铜工艺24

第四章 商代工艺美术24

第二节 陶瓷工艺26

第三节 玉石工艺27

第四节 其他制作工艺27

第五章 西周工艺美术29

第一节 青铜工艺29

第二节 其他工艺30

第一章 概述35

第一节 总述35

先秦工艺美术史3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工艺美术的大发展36

一、铁工艺与青铜工艺37

二、其他工艺38

第三节 先秦工艺思想概述40

第一节 青铜工艺的发展与演变44

一、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44

第二章 青铜工艺44

二、青铜器装饰工艺的发展47

第二节 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49

一、春秋早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50

二、春秋中晚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52

三、战国时代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62

四、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70

第三节 周边地区的青铜工艺72

第三章 漆器工艺74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漆器工艺74

一、漆器的形制75

二、漆器的装饰75

三、春秋漆器的器胎77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漆器工艺78

一、战国漆器的数量与品类78

二、战国漆器的制胎与髹饰83

三、战国漆器的造型与纹饰87

第四章 陶瓷工艺97

第一节 陶瓷器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98

第二节 陶瓷器的制作工艺100

第三节 陶瓷器的造型特征101

第四节 装饰工艺及其纹饰103

第五节 砖瓦艺术105

第五章 染织工艺108

第一节 丝织工艺110

第二节 麻织工艺115

第三节 印染工艺116

第四节 刺绣工艺119

第一节 玉器工艺123

一、玉器的种类123

第六章 玉器 玻璃器 金银器工艺123

二、玉器工艺的进步125

三、玉器的造型与纹饰126

第二节 玻璃工艺128

第三节 金银器工艺130

秦汉工艺美术史139

第一章 概述139

第二章 秦汉的文化特征142

第一节 秦代的文化特征142

第二节 汉代的文化特征143

第三节 汉代工艺深沉雄大的美学追求144

一、汉代工艺美学的形成与发展145

二、实用与巧思的结合148

三、《淮南子》中的工艺观149

四、“天人感应”对美学的影响152

第三章 青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155

第一节 秦代的青铜工艺155

第二节 汉代的青铜工艺156

一、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铜器158

三、四川的“心手纹”和西岔沟的“连饰板”160

四、云南石寨山的铜鼓160

二、武威雷台的“铜奔马”160

五、铜灯161

六、铜镜162

七、铜带钩166

第四章 制陶工艺167

第一节 秦代制陶工艺167

第二节 汉代陶瓷工艺168

一、灰陶和红陶168

二、釉陶和青瓷169

三、彩绘陶171

第三节 陶塑工艺172

第四节 汉代陶瓷雕塑艺术风格探微177

第五章 漆器工艺185

第一节 秦汉漆器工艺造型与装饰185

一、漆器工艺的造型设计187

二、漆器工艺的装饰技法191

第二节 秦汉漆器工艺装饰纹样的内容与形式195

一、装饰纹样的内容195

二、装饰纹样的构成形式197

第三节 秦代漆器202

第四节 汉代漆器202

第六章 服饰与染织工艺209

第一节 服饰工艺209

一、秦汉的服饰制度210

二、秦汉的服饰款式214

第二节 染织工艺215

一、丝织215

二、印染221

第七章 建筑装修工艺224

第一节 砖瓦工艺224

第二节 画像石、画像砖227

一、河南地区的画像石228

二、山东地区的画像石230

三、徐州地区的画像石234

四、四川地区的画像砖241

第八章 秦汉玉器工艺244

第一节 秦代玉器244

第二节 汉代玉器245

第九章 其他工艺259

第一节 汉代金银工艺259

第二节 其他工艺261

第一节 社会概况269

第一章 概况269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269

一、动荡、战乱、割据的政治形势270

三、长江流域经济的蓬勃发展271

二、门阀世族271

一、玄学的盛行273

第二节 文化概况273

四、民族大融合的时期273

二、佛教信仰地位的确立274

三、卷轴画的兴起和盛行275

四、文人士大夫专业画家276

五、中国装饰画论的形成和建立279

一、官营工艺美术行业280

第三节 工艺美术行业概况280

二、百工伎巧281

一、宏伟壮丽的佛教工艺美术283

第四节 工艺美术成就概况283

三、民营工艺美术行业283

三、精进发展的实用工艺美术技艺284

二、丰富多彩的陵墓环境装饰艺术284

第一节 新疆石窟壁画285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石窟寺艺术285

一、克孜尔石窟龟兹壁画286

三、库木吐喇石窟龟兹壁画288

二、森木塞姆石窟龟兹壁画288

四、吐峪沟石窟高昌壁画289

一、敦煌莫高窟十六国、北朝壁画290

第二节 甘肃河西地区石窟壁画290

二、麦积山石窟的北朝壁画292

三、炳灵寺石窟西秦壁画294

一、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彩塑造像295

第三节 石窟寺造像295

二、麦积山石窟十六国、北朝彩塑造像296

三、炳灵寺石窟西秦、北朝造像298

四、云冈石窟北魏石刻造像299

五、龙门石窟北魏石刻造像301

六、巩县石窟北魏石刻造像305

七、甘肃庆阳南北石窟寺北魏石刻造像306

八、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北齐石刻造像307

十、北朝石刻造像碑308

九、栖霞山千佛岩石窟南朝石刻造像308

十一、南北朝时期的石刻造像310

一、南朝陵墓石刻概况312

第一节 南朝陵墓石刻31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陵墓装饰艺术312

二、南朝陵墓石刻兽313

三、神道石柱314

一、模型明器315

第二节 墓葬明器315

四、石碑315

三、青瓷兽形樽316

二、堆塑罐316

第三节 陪葬俑317

四、青瓷莲花樽317

二、十六国、北朝俑318

一、三国、西晋俑318

三、东晋、南朝俑320

第五节 墓室壁画321

第四节 石刻线画棺、石刻线画石321

一、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322

二、十六国时期的墓室壁画324

三、东晋墓室壁画326

四、南朝墓室壁画327

五、北朝墓室壁画329

一、集安高句丽早期墓室壁画333

第六节 集安高句丽墓室壁画333

二、集安高句丽中期墓室壁画335

三、集安高句丽晚期墓室壁画338

一、铅釉陶的发展概况341

第一节 北方铅釉陶的复兴和发展34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陶瓷341

三、北方铅釉陶的复兴342

二、魏晋时期的铅釉陶明器342

四、北方铅釉陶的创造性发展343

五、建筑用陶344

一、青瓷工艺的进步345

第二节 青瓷345

二、南方青瓷346

四、青瓷褐斑点彩工艺348

三、北方青瓷348

一、黑瓷349

第三节 黑瓷和白瓷349

二、白瓷350

一、丝织品35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纺织品352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染织品352

二、麻纺织品355

三、毛纺织品356

四、棉纺织品357

五、刺绣358

二、印花工艺360

一、染色工艺36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染工艺360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金属工艺362

一、冶铁炼钢工艺的发展概况36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冶铁炼钢工艺363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冶炼工艺技术364

三、钢铁兵器365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铜佛造像366

一、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造像367

二、南朝金铜佛造像368

三、北魏金铜佛造像369

一、三国时期的铜镜37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372

四、东魏、北齐的金铜佛造像372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金银细工374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374

一、金银器375

二、来自东罗马、波斯的金银器377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378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造纸、碑刻、玻璃器、书画用具及机械发明378

一、漆器379

二、漆木家具38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纸术382

三、夹纻漆佛造像382

二、造纸术的改进383

一、造纸术的发展概况383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碑刻艺术385

二、碑、碣386

一、碑刻工艺386

三、墓志387

五、石经388

四、摩崖石刻388

一、玻璃工艺发展概况389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玻璃器389

三、来自东罗马、波斯的玻璃器390

二、魏晋南北朝的玻璃器390

一、毛笔391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书画用具391

二、砚台392

二、墨392

一、纺织机械393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机械发明393

二、农用机械394

三、其他机械395

第一节 社会经济特征399

第一章 概述399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399

第二节 思想文化状况403

第三节 工艺美术概貌405

第一节 隋代陶瓷工艺408

第二章 隋唐五代陶瓷工艺408

第二节 唐代陶瓷工艺409

一、青瓷410

二、白瓷414

三、釉下彩瓷417

四、其他瓷器419

五、唐三彩陶器420

第一节 隋代染织工艺433

第三章 隋唐五代染织工艺433

一、织造工艺435

第二节 唐代染织工艺435

二、染缬工艺442

三、刺绣工艺444

第一节 胡风胡服袒胸之美447

第四章 隋唐五代服饰工艺447

第二节 服饰工艺449

第一节 概况454

第五章 隋唐五代漆器工艺454

一、金银平脱455

第二节 各种漆器工艺455

三、螺钿457

二、雕漆457

六、密陀僧458

五、夹纻458

四、堆漆458

八、库路真漆器459

七、皮胎漆器459

第一节 金银工艺461

第六章 隋唐五代金属工艺461

第二节 铜镜工艺466

第七章 隋唐五代家具工艺470

第八章 隋唐五代其他工艺474

第一章 概述479

宋辽金夏工艺美术史479

一、宋瓷承继唐代形成新的发展格局485

第一节 宋瓷——我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峰485

第二章 宋瓷工艺485

二、宋代名窑众多,流派纷呈486

三、宋瓷的造型、釉色和装饰纹样特色487

一、汝窑490

第二节 宋代青瓷490

三、耀州窑491

二、钧窑491

四、龙泉窑与哥窑492

六、官窑493

五、景德镇窑493

一、定窑494

第三节 宋代白瓷494

二、磁州窑495

一、建窑496

第四节 宋代黑瓷496

二、吉州窑497

一、宋代纺织业空前发达498

第一节 宋代纺织业概况498

第三章 宋代的染织工艺498

二、宋代纺织品的管理及织造499

四、宋代民间纺织业的兴起500

三、宋代纺织品的对外贸易500

一、丝织业重心南移,形成丝织业的再度兴旺501

第二节 宋代丝织工艺及其品种特色501

二、宋代丝织物的品种名色502

三、宋代丝织品的纹饰特色及构成503

一、缂丝工艺507

第三节 宋代的缂丝与刺绣工艺507

二、刺绣工艺509

一、宋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510

第四节 宋代棉纺织技术及麻、毛织品510

二、宋代的麻、毛织业及其品种512

一、宋代染缬工艺的发展与传播513

第五节 宋代染缬工艺513

二、中原和北方地区的绞缬品种514

四、宋代生丝织物的碱剂防染515

三、西南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515

一、品冠服饰的概况与类别516

第一节 品冠服饰516

第四章 宋代服饰516

二、品官冠服的种类及特色517

一、男子服饰519

第二节 普通服饰519

二、妇女服饰521

一、北方诸民族的服饰与宋人服饰的关系523

第三节 北方诸民族的服饰纹样及其对宋人服饰的影响523

二、宋代服饰的纹样特征及与辽、金服饰的联系524

一、宋代玉器工艺的形成与特征526

第一节 宋代玉器工艺526

第五章 宋代玉牙制器与雕刻工艺526

二、宋代玉器工艺的主要品种及其艺术特色527

一、牙制器与宋代牙制工艺特征529

第二节 宋代牙制器工艺529

二、宋代牙制工艺的典型品类及艺术特色530

一、木雕531

第三节 宋代的雕刻工艺531

三、石雕532

二、雕版与印刷工艺532

四、砖雕刻533

一、宋代一般铜制器物的品类与工艺特色534

第一节 宋代铜制器及其工艺534

第六章 宋代的金属工艺534

二、宋代铜镜的艺术特色535

一、宋代金银器的普及使用与商品性的发育536

第二节 宋代金银器工艺536

二、宋代金银细工的主要品种及工艺特色537

一、宋代髹漆的生产方式及特点539

第一节 宋代髹漆工艺的艺术成就539

第七章 宋代髹漆工艺539

二、宋代髹漆工艺的发展创新540

二、宋代建筑的漆绘彩画542

一、宋代民间漆艺的特色542

第二节 宋代民间漆艺与建筑彩绘542

一、宋代家具的主要品种与特色544

第一节 宋代家具544

第八章 宋代家具、彩塑、民间工艺和商业美术544

二、宋代家具的造型与结构特征545

一、宋代的佛教彩塑艺术546

第二节 宋代彩塑546

二、宋代民间彩塑艺术547

二、灯彩549

一、剪纸549

第三节 宋代民间工艺549

四、皮影550

三、风筝550

六、面塑551

五、彩扎551

九、扇艺552

八、绦结552

七、匏器552

二、宋代商业美术的主要类别与特征553

一、宋代商业美术的形成与发展553

第四节 宋代的商业美术553

一、辽瓷的主要窑址555

第一节 辽瓷器的主要窑址及工艺特色555

第九章 辽、金瓷器工艺555

二、辽瓷的工艺特色556

一、金瓷的主要窑址557

第二节 金瓷的主要窑址及工艺特色557

二、金瓷的工艺特色558

一、辽代的纺织业与工艺特色559

第一节 辽、金的纺织业及其工艺特色559

第十章 辽、金纺织与服饰工艺559

二、金代的纺织业与工艺特色561

一、辽代服饰562

第二节 辽、金服饰562

二、金代服饰563

一、辽代金属工艺的形成与发展565

第一节 辽、金金属工艺565

第十一章 辽、金的金属、刻印、玉器及漆工艺565

二、辽代金属加工工艺的水平和艺术特色566

三、金代银铜及铁制器工艺的形成与发展567

二、金代的刻印技术568

一、辽代的刻印技术与版本流传568

第二节 辽、金刻印工艺568

二、金代的玉器、漆工艺569

一、辽代的玉器、漆工艺569

第三节 辽、金时期的玉器、漆工艺569

一、契丹绘画与壁画、建筑彩绘艺术571

第一节 辽、金彩绘艺术571

第十二章 辽、金彩绘、雕刻与民间工艺571

二、金代绘画与壁画、建筑彩绘艺术573

一、辽代彩塑工艺574

第二节 辽、金雕刻工艺574

二、金代的雕刻工艺575

二、金代民间工艺的主要品种及艺术特色576

一、辽代民间工艺的主要品种及艺术特色576

第三节 辽、金民间工艺576

一、西夏的畜牧业、农业对毛织生产工艺的促进作用579

第一节 西夏的毛织工艺579

第十三章 西夏毛织、瓷器工艺579

二、西夏毛织工艺的特色580

二、西夏瓷器工艺的特色581

一、西夏制瓷业的形成与发展581

第二节 西夏的瓷器工艺581

一、西夏砖雕石刻形成的条件与规律583

第一节 西夏的砖雕石刻工艺583

第十四章 西夏的砖雕石刻、金银铜制器、泥塑、壁画艺术及其他工艺583

二、泥塑工艺584

一、金银铜制器工艺584

二、西夏砖雕石刻的品种特色584

第二节 西夏的金银铜制器、泥塑工艺、壁画艺术及其他工艺美术584

三、西夏的壁画艺术及其他工艺美术585

第一章 概述589

元代工艺美术史589

第二章 元代的瓷器工艺592

一、元代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更趋成熟593

第一节 元代的主要瓷窑及其工艺特色593

二、元代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卵白釉及铜红釉的工艺特色595

二、元代瓷器的装饰风格598

一、元代陶瓷的造型特色598

第二节 元代陶瓷的造型和装饰特色598

三、元瓷经典作品的艺术风格599

四、琉璃工艺及其特色603

第三章 元代的染织工艺604

一、在艰难中求发展的丝织工艺605

第一节 元代的丝织工艺605

二、元代织金锦工艺607

三、元代丝织纹样的特色608

二、元代的刺绣工艺612

一、元代的缂丝工艺612

第二节 元代的缂丝与刺绣工艺612

一、毛织工艺613

第三节 元代的毛、麻工艺613

一、元代棉纺织技术的形成与发展614

第四节 元代的棉织工艺与印染工艺614

二、麻织工艺614

二、黄道婆对元代棉纺织业的贡献616

三、元代的印染工艺617

第四章 元代的服饰工艺618

二、元代男子服饰的种类与款式619

一、元代男子服饰的形成与发展619

第一节 元代男子服饰619

二、元代妇女服饰的种类与款式621

一、元代女服的特色621

第二节 元代妇女服饰621

一、元代军戎服饰的特色622

第三节 元代军戎服饰及仪俗622

二、元代士人的服饰与仪俗623

一、元代金属工艺的继承与发展624

第一节 元代金属工艺的特色624

第五章 元代的金属工艺624

二、元代金属工艺的流行区域及特色625

一、元代金属工艺的经典品种627

第二节 元代金属工艺的经典品种及钱币铸造的特色627

二、元代钱币铸造特色630

一、元代漆艺的继承与发展632

第一节 元代漆艺的工艺特色632

第六章 元代漆器工艺632

二、元代漆艺名家633

一、雕漆635

第二节 元代漆艺的著名品种及工艺特性635

三、嵌螺钿637

二、戗金637

四、一色漆638

一、元代建筑壁画与彩绘的宗教特色640

第一节 元代建筑壁画与彩绘的艺术特色640

第七章 元代的建筑壁画和建筑装饰纹样640

二、元代建筑壁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641

一、元代建筑的装饰风格643

第二节 元代建筑的装饰纹样643

二、元代建筑装饰纹样的构成特色645

一、元代雕塑的艺术特色646

第一节 元代雕塑艺术646

第八章 元代雕塑、彩塑与石刻艺术646

二、元代著名雕刻家648

一、元代彩塑的艺术特色649

第二节 元代的彩塑和石刻艺术649

二、元代石刻艺术的特色650

第一节 元代的印刷业653

第九章 元代的印刷、文房四宝和珠宝玉器653

一、元代制笔名家与制笔工艺655

第二节 元代的文房四宝655

二、元代制墨名家和制墨工艺656

四、元砚的形制与雕刻纹饰657

三、元代宣纸生产657

二、元代玉器的经典品种658

一、元代珠宝玉器的风俗面貌与贸易往来658

第三节 元代的珠宝玉器658

一、灯具与灯彩661

第一节 元代民艺的主要品种及艺术特色661

第十章 元代的民间工艺661

二、泥偶玩具662

三、民间衣着664

五、剪纸艺术665

四、风筝工艺665

一、元代民间画师的绘画艺术及特色666

第二节 元代民间画师的绘画艺术与民间工艺品作坊的商业性经营666

二、民间工艺品作坊的商业性经营规模667

第一节 元代的家具及制作工艺669

第十一章 元代的家具与商业美术669

二、元代的商业美术及商业环境布置671

一、繁荣的商业贸易671

第二节 元代的商业美术671

第一章 概述675

明代工艺美术史675

第一节 明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676

第二节 明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经济生活背景677

第三节 明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生产力背景679

第四节 明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文学艺术背景681

第一节 景德镇瓷业的辉煌684

第二章 陶瓷工艺684

一、宋元时期景德镇瓷业的成就685

二、明代的景德镇民窑与官窑686

一、异军突起的青花瓷690

第二节 明代青花瓷690

二、景德镇青花瓷691

一、釉上彩693

第三节 明代彩瓷693

二、五彩与斗彩694

三、单色釉696

四、江苏紫砂器698

一、造型699

第四节 明代瓷器的艺术成就699

二、纹饰700

三、博采众长的陶瓷装饰701

一、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对外陶瓷交流702

第五节 明代中外制瓷技术往来702

二、中国陶瓷在海外703

三、东西方交流中的中国陶瓷生产技术705

第一节 万户机杼的时代画卷707

第三章 织绣工艺707

一、鼓励纺织手工业发展的政府举措708

二、织造业的发展709

三、织造分工的发展712

四、织造印染业的发展带动了市镇的兴旺713

一、织造工具的改良714

第二节 花机之巧714

二、织造工艺的精良化716

三、炼染出丹青720

一、织造精神722

第三节 织绣之美722

二、南京云锦724

三、锦上添花726

四、五彩夹缬728

五、女红神针729

第四节 织绣精华的对外交流731

第四章 漆器工艺734

第一节 官办机构的漆艺制作735

第二节 民间漆坊738

第三节 漆艺名匠741

第四节 漆艺经验的历史总结743

第一节 民族家具工艺成熟的标志746

第五章 明代家具工艺746

第二节 明代室内陈饰风格与家具布置748

第三节 明代家具的主要分类749

第四节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750

一、宣德炉754

第一节 金属工艺754

第六章 其他工艺754

二、景泰蓝756

三、金银细工759

第二节 玉雕工艺760

第三节 泥塑工艺763

第四节 竹雕工艺764

第五节 建筑彩画768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工艺美术773

第一章 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773

清代工艺美术史773

第二节 雍正时期的工艺美术775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工艺美术777

第四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工艺美术779

一、顺治时期的景德镇窑782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陶瓷工艺782

第二章 陶瓷工艺782

二、康熙时期的景德镇窑783

三、其他地方名窑788

一、雍正时期的景德镇窑789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期的陶瓷工艺789

二、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窑792

三、其他地方名窑796

一、景德镇窑797

第三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陶瓷工艺797

二、其他名窑和新兴的地方窑803

三、陶瓷论著804

第三章 染织工艺806

一、丝织工艺807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染织工艺807

三、刺绣工艺812

二、缂丝工艺812

六、毛织工艺813

五、麻织工艺813

四、棉织工艺813

一、雍正时期的染织工艺815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期的染织工艺815

二、乾隆时期的染织工艺816

第三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染织工艺820

一、丝织工艺821

二、缂丝工艺822

三、刺绣工艺823

四、印染工艺825

一、珐琅工艺827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金属工艺827

第四章 金属工艺827

三、铜、铁、锡器829

二、金银器829

一、珐琅工艺831

第二节 雍正时期的金属工艺831

一、珐琅工艺832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金属工艺832

二、金银器832

二、金银器835

一、珐琅工艺838

第四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金属工艺838

三、铜、铁器838

三、锡器840

二、金银器840

一、玉器工艺842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玉石工艺842

第五章 玉石工艺842

三、琢砚工艺843

二、石雕工艺843

二、乾隆时期的玉器工艺845

一、雍正时期的玉器工艺845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期的玉器工艺845

二、道光时期的玉器工艺850

一、嘉庆时期的玉器工艺850

第三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玉器工艺850

三、咸丰至宣统时期的玉器工艺851

一、螺钿853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漆器工艺853

第六章 漆器工艺853

四、堆漆854

三、金漆854

二、填漆854

一、描金与仿洋漆855

第二节 雍正时期的漆器工艺855

二、彩漆856

三、填漆、堆漆、雕漆等857

一、雕漆858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漆器工艺858

四、螺钿与百宝嵌860

三、彩漆860

二、填漆、戗金860

第四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漆器工艺861

五、描金、堆漆861

一、竹刻864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竹木牙角等雕刻工艺864

第七章 竹木牙角等雕刻工艺864

二、犀角雕865

三、匏器866

二、贴黄867

一、竹刻867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期的竹木牙角等雕刻工艺867

三、木雕868

四、牙雕871

五、犀角雕、骨雕、核雕873

二、木雕874

一、竹刻874

第三节 嘉庆至宣统时期的竹木牙角等雕刻工艺874

三、牙、角雕875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玻璃工艺876

第一节 玻璃工艺876

第八章 玻璃、家具及其他工艺876

二、雍正时期的玻璃工艺878

三、乾隆时期的玻璃工艺879

四、嘉庆至宣统时期的玻璃工艺882

一、康熙、雍正时期的家具工艺884

第二节 家具工艺884

二、乾隆及清后期的家具工艺885

一、钟表工艺886

第三节 钟表、装潢工艺及工艺理论著作886

二、装潢工艺889

三、工艺理论著作892

第一节 清代工艺美术的对外输出及影响893

第九章 清代工艺美术与中外文化交流893

一、瓷器的对外输出及影响894

二、纺织品的对外输出及影响899

三、漆器等工艺品在欧洲的流行及影响900

一、西方艺术的传播及对宫廷工艺的影响904

第二节 外来艺术的传播及对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904

二、外来艺术对清代广州、景德镇等地工艺美术的影响907

三、亚洲其他国家手工艺对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909

四、晚清西方艺术对上海等地商业美术的影响910

第一章 概述913

民国工艺美术史913

第一节 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914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的新发展923

第一节 陶瓷工艺931

第二章 传统工艺美术的曲折发展931

第二节 印染织绣和服饰工艺936

第三节 家具和髹漆工艺945

第四节 金属工艺和牙雕、玉雕工艺950

第五节 民间工艺952

第一节 新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工艺美术959

第三章 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形成959

第二节 “月份牌”画与商业美术962

第三节 书籍艺术的发展976

第一节 博览会与美术赛会986

第四章 新式美术教育与工艺美术活动986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989

考工记 《周礼》999

附录:古人论工艺美术999

髹饰录(节选) 《黄成》1007

陶说·说今 《朱琰》10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