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危机与出路 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危机与出路 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
  • 毛德华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
  • ISBN:780552300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危机与出路 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历史回眸:人地关系的演进3

第一章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3

第一节 依赖者——天人合一论8

一、依赖者的实践特征8

二、人地关系思想10

第二节 对抗者——田园咏叹调14

一、对抗者的实践特征14

二、人地关系思想20

第三节 征服者——四面皆“楚歌”22

一、征服者的实践特征22

二、人地关系思想28

第四节 合作者——人地协奏曲29

一、人地关系危机的根源29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30

第二篇 现实透析: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对策35

第二章 人口问题35

第一节 人口增长轨迹的昭示35

一、世界人口膨胀及影响35

二、中国人口增长轨迹的昭示41

第二节 更深的危机——人口素质问题44

一、世界和中国人口素质状况44

二、中国计划生育效果评估47

三、中国人口的严峻形势及对策50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5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54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56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效应59

四、中国就业形势与对策61

五、世界失业危机及成因63

第四节 健康老龄化65

一、全球性人口老龄化趋势65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66

三、健康老龄化68

第三章 水资源危机71

第一节 水的短缺71

一、黄河断流的警示71

二、世界和中国的缺水状况及影响75

第二节 水的污染79

一、河流、湖泊水污染80

二、海洋污染86

三、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91

第三节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对策94

一、确立水患意识,依法治水95

二、搞好规划布局,统一管水96

三、确定合理水价,节约用水98

四、开辟新的水源,综合用水100

第四章 土地资源退化103

第一节 水土流失103

一、水土流失状况及影响因素104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106

三、新的问题:城市水土流失110

第二节 土地荒漠化111

一、荒漠化概念及评价指征111

二、荒漠化状况及成因113

第三节 土地污染116

一、农药化肥施用对土地的污染117

二、“三废”排放对土地的污染120

三、白色污染122

第四节 谁来养活中国125

一、“布朗旋风”席卷全球125

二、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126

三、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分析128

第五节 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对策130

一、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130

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132

三、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134

四、搞好持续农业建设,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138

第五章 大气污染143

第一节 世界和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及特点146

一、世界大气污染状况及特点146

二、中国大气污染特点及规律150

三、大气污染成因154

第二节 酸雨155

一、酸雨的产生、发展、分布及特征155

二、酸雨的危害机理及后果160

第三节 臭氧层缺失165

一、臭氧洞的发现及其危害165

二、臭氧层缺失的形成机制168

第四节 全球变暖173

一、全球变暖及其影响173

二、温室效应178

第五节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180

一、全球行动181

二、美国控制大气污染的对策183

三、中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186

第六章 生态系统失调191

第一节 森林毁坏192

一、森林的综合效益192

二、森林毁坏的后果及其成因193

三、森林现状及发展趋势199

四、拯救森林的对策204

第二节 草场破坏207

一、草场资源特征208

二、草场破坏的后果及其成因209

三、防治草场破坏的措施214

第三节 湿地忧患216

一、湿地定义与分类216

二、湿地功能与价值217

三、湿地损失与对策219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丧失225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225

二、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分布227

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30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234

第七章 自然灾害239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39

一、自然灾害的定义239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240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特性242

一、自然灾害的联系性242

二、自然灾害的整体性244

三、自然灾害的层次性244

四、自然灾害后果的双重性245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246

一、自然灾害的基本成因246

二、东方灾因论247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249

第四节 减轻自然灾害251

一、综合减灾策略251

二、减灾主要措施252

第三篇 未来展望:构筑可持续发展之路259

第八章 人类的觉醒259

第一节 沙乡的沉思261

一、黑风暴的警示261

二、利奥波德与土地道德263

第二节 寂静的春天267

一、春天为何寂静267

二、春天不应该寂静269

第三节 人类发展前景思索270

一、悲观论271

二、乐观论273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27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275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与发展275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76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77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280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分析280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点281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支撑282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284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调控286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对策290

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趋势290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对策295

参考文献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