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吕梁地区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任勋禄主编;吕梁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1204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7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8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吕梁地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编 地理13
第一章 位置 境域13
第一节 地理位置13
第二节 境域13
第三节 面积14
第二章 建置沿革15
附录1 吕梁地区建置沿革表17
附录2 古州郡考19
附录3 古代废县名存考20
附录4 古城遗址存录22
第三章 城镇24
第一节 县城24
第二节 重要集镇27
第四章 地质30
第一节 地层30
第二节 地质构造33
第三节 岩浆岩35
第四节 地质演化36
第一节 吕梁山地38
第五章 地貌38
第二节 黄土丘陵沟壑区39
第三节 平川区39
第六章 气候41
第一节 日照41
第二节 气温44
第三节 降水47
第四节 蒸发量49
第五节 风51
第六节 无霜期53
第七节 冰冻期54
第七章 水系56
第一节 黄河支系56
第二节 汾河支系58
第三节 泉水59
第四节 地下水60
第八章 土壤63
第一节 竭土63
第二节 棕壤65
第四节 潮土66
第三节 山地草甸土66
第五节 黄绵土68
第六节 粗骨土68
第七节 红粘土68
第八节 新积土69
第九章 植被70
第一节 林木类70
第二节 灌草丛类71
第十章 自然资源73
第一节 煤炭73
第二节 铝矾土74
第三节 铁矿75
第四节 其它矿产76
一 金属类77
二 非金属类78
第五节 森林资源79
第六节 野生动物80
第七节 野生植物82
第八节 土地资源82
第九节 水资源83
第一节 干旱86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86
第二节 洪涝87
第三节 冰雹88
第四节 霜冻89
第五节 虫灾90
第六节 风灾91
第七节 地震91
第八节 森林火灾92
第十二章 人口93
第一节 自然状况93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95
第三节 民族构成96
第四节 文化构成97
第五节 人口控制97
第二编 经济(一)103
第一章 农业经济103
第一节 生产力状况103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108
第三节 经济效益118
第二节 产区分布122
第一节 生产特点122
第二章 种植业122
第三节 作物构成124
第四节 耕作制度130
第五节 科技应用131
第六节 植物保护132
第七节 优种推广134
第八节 化肥施用135
第三章 林业137
第一节 植树造林137
第三节 经济效益140
第二节 育苗140
第四节 林业管理144
第四章 畜牧业146
第一节 畜禽饲养146
第二节 牧草饲料148
第三节 畜种改良150
第四节 畜病防治151
第五节 国营牧场153
第五章 水利水保154
第一节 水利建设154
第二节 水土保持155
第三节 工程设施158
第四节 流域治理167
第五节 水利管理168
第六章 农机171
第一节 农机具改革171
第二节 农机具设备172
第三节 农机管理176
第一章 工业经济181
第一节 生产状况181
第三编 经济(二)181
第二节 工业布局183
第三节 经济体制186
第四节 经济效益191
第五节 名优产品193
第二章 煤炭工业195
第一节 煤田开发195
第二节 矿井分布196
第三节 产销198
第四节 企业管理199
第一节 发电201
第三章 电力工业201
第二节 输变电203
第三节 供用电205
第四节 电业管理205
第四章 冶金机电化工207
第一节 冶金铸造207
第二节 机电制造210
第三节 化学工业215
第五章 纺织轻工221
第一节 纺织业221
第二节 服装业225
第三节 酿酒业227
第四节 食品业229
第五节 日用品制造业230
第六节 印刷造纸233
第六章 建设环保236
第一节 城乡建设236
第二节 建材生产238
第三节 设计施工243
第四节 环境保护244
第一节 公路246
第七章 交通运输246
第三节 河运254
第二节 铁路254
第八章 邮政电信257
第一节 邮路257
第二节 邮务261
第三节 电话262
第四节 电报264
第一章 商业269
第一节 商业源流269
第四编 经济(三)269
第二节 商业体制270
第三节 商品流通273
第四节 经济效益280
第二章 粮食282
第一节 经营体制282
第二节 购销283
第三节 储运286
第四节 加工287
第一节 出口290
第三章 外贸290
第二节 进口297
第三节 管理298
第四章 财税300
第一节 财政300
第二节 税务303
第三节 审计304
第五章 金融306
第一节 私营金融业306
第二节 官办金融业308
第三节 公营金融业309
第四节 人民金融业312
第六章 经济管理319
第一节 计划管理319
第二节 物资管理321
第三节 统计管理323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325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326
第六节 物价管理329
第七节 劳动工资管理333
第一节 组织沿革337
第五编 政治33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37
第二节 党员状况349
第三节 党员教育356
第四节 纪律监察360
第五节 地区党代会361
第六节 统一战线361
第二章 其它党派36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365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366
第二节 中国民革366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366
第三章 人民团体367
第一节 牺盟会367
第二节 工会369
第三节 农会371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373
第五节 妇联会375
第六节 科协377
第七节 文联378
第四章 旧制政权380
第一节 清代官署380
第二节 民国政府380
附 日伪政权382
第五章 人民政权383
第一节 专署建制383
第二节 县级政权388
第三节 基层政权3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4
第六章 公安司法394
第二节 法律制裁395
第三节 民事调处397
第四节 社会治安管理398
第五节 检察审判399
第六节 司法401
第六编 军事405
第一章 军事要塞405
第二章 军事武装407
第一节 建制沿革407
第三节 驻军408
第二节 兵役制度408
第四节 地方武装415
第五节 民兵420
附录 日伪驻军424
第三章 重大战事425
第一节 古代战事425
第二节 红军东征431
第三节 抗日战争435
第四节 解放战争439
附录 侵华日军在吕梁的罪行441
第一节 教育沿革447
第七编 文化447
第一章 教育事业447
第二节 学校教育448
第三节 业余教育455
第二章 文化艺术457
第一节 文化组织457
第二节 文学创作458
第三节 戏剧曲艺459
第四节 舞蹈音乐463
第五节 美术书法465
第六节 图书阅览466
第七节 电影放映466
第三章 文物古迹468
第一节 古代文物468
第二节 革命文物472
第三节 文物保护472
第四章 科学技术4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480
第二节 科技队伍482
第三节 科研成果483
第四节 科学测报487
第五章 新闻事业489
第一节 有线广播489
第二节 无线广播490
第三节 报刊通讯491
第六章 体育事业492
第一节 群众体育492
第二节 竞赛活动493
第三节 人才培育495
第四节 设施、经费498
第一节 设施499
第七章 医药卫生499
第二节 病况502
第三节 卫生506
第四节 医疗506
第五节 医教508
第一节 新旧社会对比511
第二节 农家生活水平511
第一章 人民生活511
第八编 社会511
第三节 职工经济收入514
第四节 衣食住行用515
第二章 社会保障520
第一节 优待抚恤520
第二节 安置就业522
第三节 劳保福利524
第四节 灾害救济525
第五节 社会公益527
第三章 生活习俗528
第一节 婚丧喜庆528
第二节 岁时节日530
第三节 陋习532
第四节 禁忌533
第四章 社会新风535
第一节 舍己救人535
第二节 为公献身536
第三节 拾金不昧536
第四节 助人为乐536
第五节 捐资办学537
第六节 尊老爱幼537
第二节 娼妓538
第三节 残害人命538
第五章 社会公害538
第一节 赌博538
第四节 抢劫诈骗539
第五节 流氓活动540
第六章 宗教信仰541
第一节 道教541
第二节 佛教542
第三节 天主教544
第四节 基督教546
第七章 方言548
第一节 语言概况548
第二节 标音符号548
第三节 语音分析550
第四节 同音字表551
第五节 分类词表559
第六节 吕梁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565
第七节 语法特点569
传记587
第九编 人物587
烈士英名录623
明清进士名录630
第十编 大事记647
大事记647
附录(一)属县概况713
附录(二)重要文献735
附录(三)名人题诗751
附录(四)方志存目759
附录(五)历代吕梁籍人著述存目766
附录(六)吕梁地区地方志编委会历届人员组成及修志始末772
热门推荐
- 2375386.html
- 3846385.html
- 3467593.html
- 853430.html
- 3390070.html
- 146724.html
- 2865608.html
- 2324757.html
- 2011665.html
- 911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3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5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8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6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6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0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7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0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6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