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种子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种子学
  • 颜启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674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作物-种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种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种子的涵义1

第二节 种子学的发展2

第三节 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4

第四节 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第五节 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5

主要参考文献6

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7

第一节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7

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7

二、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成和发育11

三、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14

四、种子的成熟16

第二节 种子形态和构造32

一、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32

二、种子的植物学分类39

三、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41

第三节 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利用49

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49

二、种子水分52

三、种子的营养成分55

四、种子生理活性物质60

五、种子的其他化学成分63

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其调控64

一、种子休眠的原因(类型)和机理64

二、禾谷类种子的休眠71

三、豆类种子的休眠(硬实)73

四、其他作物种子的休眠75

五、种子休眠的调控76

第五节 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79

一、种子寿命的概念和差异性79

二、种子寿命的影响因素81

三、种子衰老的原因及机理84

四、陈种子的利用86

五、种子寿命的预测87

第六节 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生化变化91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91

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过程94

三、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97

四、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101

第七节 种子活力的理论和测定方法103

一、种子活力的概念和意义103

二、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基础106

三、种子活力测定110

四、种子活力测定技术的发展趋向117

第八节 种子技术的创新发展118

一、种子引发机理及其研究进展118

二、种子超干贮藏的原理和技术121

三、种子超低温贮藏的原理和技术123

四、遗传操纵技术126

主要参考文献126

第三章 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128

第一节 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128

一、种子繁殖和生产128

二、品种和优良品种推广129

三、种子级别的分类131

四、纯系学说和种子生产132

五、杂种优势理论和杂种优势利用133

第二节 种子生产原理和生态条件139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39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和危害140

三、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140

四、作物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特点140

五、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142

六、种子生产基地143

第三节 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143

一、水稻种子生产技术143

二、小麦种子生产技术159

三、大豆种子生产技术162

第四节 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164

一、玉米种子生产技术164

二、油菜种子生产技术172

第五节 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183

一、棉花种子生产技术183

二、高粱种子生产技术189

第六节 薯类种薯生产技术191

一、无性繁殖的遗传和生产原理191

二、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193

三、甘薯种苗生产技术200

第七节 蔬菜种子生产技术202

一、大白菜种子生产技术202

二、西瓜种子生产技术207

三、黄瓜种子生产技术210

四、番茄种子生产技术213

第八节 牧草和草坪种子生产技术216

一、牧草及牧草种子的概念和意义216

二、豆科牧草紫苜蓿的种子生产技术222

三、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技术224

四、草坪种子生产技术226

五、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技术229

第九节 花卉种子生产技术230

一、花卉植物的概念和分类230

二、花卉种子生产技术235

主要参考文献239

第四章 种子加工的原理和技术241

第一节 种子加工的涵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241

一、种子加工的涵义241

二、种子加工的内容241

三、种子加工的目的241

四、种子加工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241

第二节 种子清选、精选原理和技术242

一、种子清选、精选的目的意义242

二、种子清选、精选原理242

三、种子清选、精选机械和要求256

第三节 种子干燥的原理和方法258

一、种子干燥的目的和必要性258

二、种子干燥特性259

三、种子干燥原理和干燥过程262

四、种子干燥方法265

五、种子加热干燥机械272

六、种子加热干燥操作技术275

七、电子计算机在种子干燥中的应用278

第四节 种子处理和包衣技术279

一、种子处理和包衣的目的意义279

二、普通种子处理方法279

三、种子包衣技术283

第五节 种子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292

一、种子包装的意义和要求292

二、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及选择293

三、防湿容器包装的种子安全含水量294

四、包装标签296

五、包装机械和包装方法296

六、包装好种子的保存297

第六节 种子加工厂和机械设备297

一、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和种子加工厂概述297

二、典型种子加工工艺流程298

第七节 种子商品的特性和价值301

一、种子商品的概念301

二、种子商品的特性301

三、种子商品的价值302

四、种子的品牌和商标302

主要参考文献303

第五章 商品种子和种质资源贮藏原理和技术304

第一节 种子贮藏原理304

一、种子的呼吸作用304

二、种子的贮藏条件310

第二节 种子的物理特性311

一、容重和比重312

二、密度和孔隙度314

三、散落性和自动分级315

四、导热性和热容量320

五、吸附性和吸湿性322

第三节 种子仓库害虫和微生物及其防治324

一、仓库害虫及其防治324

二、种子微生物及其控制334

第四节 种子仓库及其设备342

一、仓地选择及建仓标准342

二、仓库设备344

第五节 种子的入库工作346

一、种子入库前的准备346

二、种子的入库348

第六节 常温仓库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和管理349

一、种子温度和水分的变化349

二、种子的结露和预防350

三、种子的发热和预防352

四、合理通气353

五、管理制度354

第七节 低温仓库种子贮藏和管理355

一、低温仓库的基本要求355

二、设备管理特点356

三、技术管理特点356

四、技术档案管理357

第八节 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方法357

一、水稻种子的贮藏方法357

二、小麦种子的贮藏方法362

三、玉米种子的贮藏方法363

四、油菜种子的贮藏方法366

五、棉花种子的贮藏方法367

六、蔬菜种子的贮藏方法368

第九节 顽拗型种子贮藏370

一、顽拗型种子的生理特性370

二、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特性372

三、顽拗型种子的贮藏方法373

四、顽拗型种子的分类374

第十节 种子贮藏的计算机管理375

一、种子贮藏计算机应用开发系统类型376

二、种子安全贮藏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377

第十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378

一、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378

二、种质资源保存的条件和要求379

三、种子入库操作处理380

四、种质资源保存方法382

五、作物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构建383

六、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上的应用386

主要参考文献388

第六章 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390

第一节 种子检验发展史和种子检验规程390

一、种子检验的概念和意义390

二、种子检验发展史392

三、种子检验规程394

四、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简介和总则395

第二节 扦样398

一、扦样的目的和原则398

二、仪器设备399

三、扦样方法403

四、混合样品的配制409

五、送验样品的分取409

六、送验样品的包装和发送409

七、样品的保存410

第三节 净度分析410

一、净度分析的目的意义410

二、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区分总则410

三、净度分析方法413

四、结果报告419

附件A:有稃壳种子的构造和种类419

第四节 种子发芽试验420

一、发芽试验的目的意义420

二、发芽试验设备和用品420

三、破除休眠种子的处理方法423

四、控制发芽条件424

五、发芽试验方法425

六、幼苗鉴定433

第五节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439

一、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的有关定义术语和目的意义439

二、品种鉴定的原理和依据440

三、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的监控途径和方法443

四、实验室鉴定方法444

五、农作物田间检验458

第六节 种子水分测定462

一、种子水分的定义和测定的重要性463

二、种子水分测定的理论基础和要求463

三、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种子水分测定方法465

四、电子水分仪速测法468

第七节 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470

一、种子生活力的概念和测定意义470

二、种子四唑染色法471

第八节 种子健康测定485

一、种子健康测定的目的和重要性485

二、种子健康测定的仪器设备486

三、测定程序486

四、结果表示与报告488

第九节 种子重量测定488

一、种子千粒重的涵义及测定的必要性488

二、电子自动种子数粒仪489

三、测定方法490

四、规定水分千粒重的换算491

第十节 包衣种子检验491

一、包衣种子检验的必要性491

二、扦样491

三、包衣种子净度分析492

四、包衣种子发芽试验493

五、丸化种子的重量测定和大小分级494

第十一节 种子检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494

一、种子检验数据计算机处理的必要性494

二、种子检验数据计算机处理软件编制说明和特点494

三、种子检验原始数据登记表495

四、系统要求环境496

五、系统启动及菜单操作方法496

主要参考文献499

第七章 种子法制和管理500

第一节 种子质量和种子标准化500

一、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对种子质量的要求500

二、种子标准化的概念和内容500

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501

第二节 种子法规502

一、种子法规产生的原因和历史502

二、种子法规的宗旨和目的503

三、种子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503

第三节 种子认证的概念和程序506

一、种子认证的概念506

二、种子认证的历史和发展506

三、新品种发放和生产步骤506

四、种子认证工作程序507

第四节 我国种子管理工作508

一、种子管理体系508

二、种子检验体系508

三、新品种审定管理508

四、种子生产的质量管理509

五、种子质量的抽检监督509

六、种子案件的依法处理509

第五节 种子产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509

一、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概念509

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510

主要参考文献511

附:种子学实验指导512

实验一 主要植物种子的形态和构造512

实验二 种子平衡水分的测定513

实验三 种子品质测定514

实验四 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524

实验五 种子清选和精选机械原理和方法525

实验六 种子干燥原理和机械526

实验七 种子包衣机械和方法526

实验八 种子引发的效应527

实验九 种子散落性测定527

实验十 种子仓库类型及种子贮藏管理528

实验十一 扦样529

实验十二 种子净度分析530

实验十三 种子休眠特性鉴定和发芽试验方法533

实验十四 种子生活力的四唑染色测定539

实验十五 种子活力测定541

实验十六 种和品种的种子形态和化学鉴定方法542

实验十七 种和品种的幼苗形态和荧光鉴定方法544

实验十八 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品种的标准程序546

实验十九 玉米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548

实验二十 水稻和玉米种子聚丙烯酰胺凝胶同工酶电泳鉴定551

实验二十一 品种真实性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553

实验二十二 种子水分测定标准和电子仪器速测法554

实验二十三 种子检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5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