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和县志 1996-201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西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490078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71页
- 文件大小:309MB
- 文件页数:1069页
- 主题词:西和县-地方志-1996~2013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和县志 1996-20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建置区划68
第一章 区域位置68
第二章 历史沿革69
第三章 行政区划78
第一节 历史区划(1919—1995年)78
第二节 现行区划(1996—2013年)79
第三节 县城简介85
第四章 乡镇简述87
第一节 汉源镇87
第二节 长道镇89
第三节 姜席镇90
第四节 何坝镇90
第五节 洛峪镇91
第六节 石峡镇92
第七节 石堡乡93
第八节 苏合乡93
第九节 西峪乡94
第十节 稍峪乡95
第十一节 兴隆乡95
第十二节 马元乡96
第十三节 晒经乡96
第十四节 十里乡97
第十五节 卢河乡98
第十六节 六巷乡98
第十七节 蒿林乡99
第十八节 大桥乡100
第十九节 太石河乡101
第二十节 西高山乡101
第二编 自然环境124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24
第一节 地质状况124
第二节 地貌特征125
第三节 山脉 山峰126
第四节 河谷平原及峡谷129
第二章 气候条件130
第一节 全县气候总况130
第二节 气温131
第三节 降水133
第四节 日照135
第五节 物候135
第三章 水系 水文136
第一节 水系 河流136
第二节 水文状况139
第三节 地下水及泉、井139
第四章 自然资源141
第一节 土地资源141
第二节 植物资源144
第三节 动物资源153
第四节 矿产资源154
第五章 自然灾害157
第一节 旱灾157
第二节 水灾 冰雹 霜冻158
第三节 地震161
第四节 泥石流 滑坡176
第三编 政治 政权182
第一章 县委182
第一节 机构182
第二节 会议186
第三节 组织工作188
第四节 宣传工作192
第五节 纪检、监察工作195
第六节 政法工作197
第七节 统战工作198
第八节 党校、党史工作199
第九节 机构编制工作201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204
第十一节 信访工作206
第十二节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207
第二章 县人大208
第一节 机构208
第二节 会议209
第三节 议案211
第四节 视察 检查 评议212
第五节 乡镇人大214
第三章 县政府214
第一节 机构214
第二节 会议222
第三节 政务公开222
第四章 县政协222
第一节 机构222
第二节 会议224
第三节 主要工作226
第四节 民主党派227
第五章 依法治县227
第一节 西和县人民法院227
第二节 西和县人民检察院230
第三节 司法工作233
第四节 依法治县工作234
第六章 军事武装235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235
第二节 武警中队238
第七章 公安工作239
第一节 机构239
第二节 维护稳定工作240
第三节 刑事侦查241
第四节 治安管理243
第五节 户籍、交通、消防管理245
第六节 禁毒工作247
第七节 公安队伍建设248
第八章 社会管理251
第一节 城市管理251
第二节 交通管理253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54
第四节 劳动 人事 就业254
第九章 群众团体258
第四编 经济管理264
第一章 国家计划264
第一节 机构264
第二节 国家计划与项目投资264
第二章 财政 税务266
第一节 机构266
第二节 财政体制267
第三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270
第四节 国税272
第五节 地方税273
第三章 工商 物价275
第一节 工商管理275
第二节 物价管理278
第四章 审计 统计282
第一节 审计282
第二节 统计283
第五章 金融 保险283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西和县支行283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西和县支行286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西和县支行287
第四节 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288
第五节 中国建设银行西和县支行290
第六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西和县支行291
第七节 银行监管291
第八节 股票 保险292
第六章 招商引资293
第一节 招商方式293
第二节 招商成效294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296
第一节 地籍管理296
第二节 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297
第三节 矿产管理298
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299
第八章 监督管理299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299
第二节 质量技术监督301
第三节 食品、药品监督302
第五编 城乡建设308
第一章 县城建设308
第一节 县城建设规划308
第二节 旧城改造311
第三节 城南、城北建设313
第四节 供水 供热314
第五节 城区园林与绿化317
第六节 城市道路建设318
第七节 新建办公大楼选介320
第八节 居民住宅楼选介321
第二章 乡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322
第一节 农村建设规划322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323
第三节 农贸市场建设324
第四节 村级组织活动室建设324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325
第六节 乡村供水工程327
第三章 交通建设328
第一节 公路建设概况328
第二节 十天高速公路333
第三节 省道S219线335
第四节 县道336
第五节 乡道337
第六节 旅游景点道路338
第七节 专线养护公路339
第八节 通村路339
第九节 桥梁346
第十节 路桥管理与养护354
第十一节 车站建设355
第四章 水保 水利356
第一节 水土保持356
第二节 水利建设358
第三节 防汛抗旱360
第五章 能源建设361
第一节 电力机构361
第二节 电力营销363
第三节 电力工程选介363
第四节 电网改造366
第五节 石油 煤炭368
第六节 新型能源369
第六章 邮政 通信371
第一节 邮政 物流371
第二节 电信372
第三节 移动通信373
第四节 联通公司373
第七章 灾后重建374
第一节 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374
第二节 2010年“8·12”暴洪灾后重建375
第六编 产业发展380
第一章 农业380
第一节 机构380
第二节 粮食种植381
第三节 蔬菜种植386
第四节 药材种植387
第五节 农业科技推广388
第六节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389
第七节 粮食储备390
第八节 粮食企业改革392
第九节 养殖业393
第十节 农业机械395
第二章 林业397
第一节 森林概况397
第二节 植树造林398
第三节 森林管护400
第四节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401
第五节 长江防护林工程402
第六节 退耕还林403
第七节 林业产业404
第八节 林权制度改革405
第三章 工业406
第一节 机构406
第二节 工业发展406
第三节 矿产开采与加工408
第四节 乡镇企业411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412
第六节 二轻集体工业413
第七节 建筑业415
第八节 水泥制造417
第九节 印刷业418
第十节 重点企业选介419
第四章 商业421
第一节 商业改革与发展421
第二节 商务管理与商品销售423
第三节 盐业销售与管理426
第四节 烟草专卖427
第五节 化肥专营429
第六节 粮油营销429
第七节 花鸟市场433
第五章 交通运输业434
第一节 客运线路434
第二节 客运机构436
第三节 车辆维修与司机培训438
第四节 运输量与运管费征收438
第五节 水上运输439
第六章 旅游业440
第一节 旅游资源440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与管理442
第三节 旅游商品443
第四节 旅游经济444
第七章 服务业445
第一节 家政服务445
第二节 住宿 餐饮445
第三节 理发 照相446
第七编 教育科技450
第一章 普通教育450
第一节 学前教育450
第二节 小学教育453
第三节 初中教育456
第四节 高中教育459
第五节 学校选介460
第二章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463
第一节 职业教育463
第二节 扫盲教育465
第三节 学历教育465
第三章 教师队伍466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466
第二节 教师资格认定与职称评聘467
第三节 教师工资待遇及表彰奖励469
第四章 教学与教研470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与授课方式470
第二节 教学研究471
第三节 课程改革473
第四节 德育工作474
第五节 电化教育474
第五章 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475
第一节 体育器材475
第二节 实验仪器与教学实验476
第三节 自制教具476
第四节 图书资料477
第六章 教育规划与教育经费477
第一节 教育规划477
第二节 经费保障478
第三节 捐资助学 助学贷款481
第七章 教育项目实施483
第一节 国内教育支持项目483
第二节 国际性教育支持项目487
第三节 “5·12”地震灾后重建综合资金项目488
第四节 联合国儿基会灾后重建专项资金项目494
第八章 教育管理与改革495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495
第二节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496
第九章 科技宣传与管理497
第一节 科技机构497
第二节 科技队伍498
第十章 科技活动498
第一节 县级科技活动498
第二节 中小学生科技活动500
第十一章 科技项目与成果502
第一节 科技项目502
第二节 科技成果506
第三节 农业新技术512
第八编 文化艺术518
第一章 文学创作518
第一节 诗歌518
第二节 散文518
第三节 戏剧519
第四节 小说519
第五节 其他520
第二章 群众文化521
第一节 文化机构521
第二节 文化活动521
第三节 表演艺术523
第四节 文艺团体 文化场所525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526
第三章 图书 档案531
第一节 县图书馆531
第二节 乡、村图书室531
第三节 档案管理532
第四节 图书发行与销售534
第四章 文物古迹536
第一节 全县文物概况536
第二节 馆藏文物选介541
第三节 窟龛简介542
第四节 古遗址、古墓葬选介543
第五节 古建筑选介545
第六节 古城堡选介546
第七节 石刻548
第五章 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566
第一节 报刊新闻566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电影569
第三节 网络媒体571
第六章 书画及民间艺术571
第一节 书法 绘画 篆刻571
第二节 民间工艺572
第七章 史志编纂573
第一节 新志编修573
第二节 旧志整理574
第三节 地方文史研究574
第八章 地方文史述要575
第一节 伏羲诞生仇池山575
第二节 形天葬首常羊山577
第三节 秦人发祥地577
第四节 氐族家园578
第五节 三国文化579
第六节 仇池国历史580
第七节 杜甫与西和581
第八节 苏轼与仇池583
第九节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586
第十节 近现代文化名人与西和589
第九章 艺文志591
第一节 诗歌选录591
第二节 散文选录623
第三节 文学评论选录627
第四节 儿童文学作品选录629
第五节 民间故事选录633
第六节 山歌选录648
第七节 社火词选录650
第八节 乞巧唱词选录657
第九节 春倌歌选录659
第十节 学术论文选录661
第九编 体育卫生676
第一章 体育健身676
第一节 学校体育676
第二节 群众体育677
第三节 体育比赛678
第四节 体育场馆681
第二章 卫生防疫682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682
第二节 疾病预防控制682
第三节 妇幼保健685
第四节 爱国卫生686
第三章 医疗事业688
第一节 医疗机构688
第二节 医疗设备与技术691
第三节 县级医院简介693
第四节 乡镇中心卫生院简介695
第四章 医疗管理696
第一节 卫生局696
第二节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696
第三节 药品管理697
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督检查697
第十编 社保民生702
第一章 社会保障702
第一节 社保机构702
第二节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02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703
第四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04
第五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06
第二章 扶贫开发706
第一节 扶贫机构706
第二节 贫困状况707
第三节 扶贫措施707
第四节 扶贫项目709
第三章 优抚安置714
第一节 拥军优属714
第二节 优待、优抚工作715
第三节 “三属”抚恤和军人抚恤717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719
第四章 残疾救助和慈善事业722
第一节 西和县残疾人联合会722
第二节 西和县红十字会723
第五章 防灾减灾727
第一节 “5·12”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安置727
第二节 “8·12”晒经抗洪救灾734
第六章 社会救助736
第一节 灾民救助736
第二节 五保户供养738
第三节 医疗救助740
第四节 乞讨人员救助741
第五节 老年福利事业741
第六节 福利彩票及民政福利企业742
第十一编 社会民俗748
第一章 人口 姓氏748
第一节 人口数量748
第二节 人口分布749
第三节 计划生育749
第四节 人口普查751
第五节 姓氏751
第二章 宗教 民族753
第一节 宗教组织753
第二节 宗教场所754
第三节 少数民族757
第三章 方言 土语758
第一节 西和话与普通话的差异758
第二节 县境内方言差异760
第三节 西和方言词汇例释761
第四节 特殊词句772
第四章 谣谚 谜语774
第一节 歌谣774
第二节 绕口令776
第三节 谚语777
第四节 歇后语784
第五节 民间谜语786
第五章 饮食 服饰790
第一节 日常饮食790
第二节 节庆饮食 筵席饮食792
第三节 风味小吃794
第四节 特色食品796
第五节 饮料 烟酒797
第六节 服饰 佩饰798
第六章 居住 出行799
第一节 传统民居799
第二节 现代民居801
第三节 建房习俗801
第四节 入住习俗802
第五节 商铺建筑803
第六节 出行803
第七章 诞生习俗803
第一节 祈子孕育803
第二节 诞生礼804
第三节 认干亲804
第四节 寄保 赎身805
第八章 婚姻习俗805
第一节 订婚805
第二节 迎娶806
第三节 闹洞房及其他808
第九章 祝寿 丧葬808
第一节 祝寿808
第二节 逝世809
第三节 入殓 布置灵堂810
第四节 哀悼习俗811
第五节 出殡葬埋812
第六节 祭扫812
第七节 选坟地 做活寿813
第十章 节日民俗813
第一节 春节习俗813
第二节 传统节日815
第三节 现代节日816
第四节 庙会817
第十一章 乞巧风俗817
第一节 西和乞巧节817
第二节 迎巧818
第三节 坐巧819
第四节 祭巧819
第五节 娱巧820
第六节 拜巧821
第七节 卜巧821
第八节 送巧822
第十二章 春信说春822
第一节 送春帖822
第二节 春倌说唱823
第三节 考春倌824
第十三章 城乡社火825
第一节 社火传承825
第二节 舞龙灯 耍狮子826
第三节 踩高跷 走高台827
第四节 划旱船 蹦老虎827
第五节 马社火 马排子828
第六节 掌灯舞 滚灯舞829
第七节 娱牛 推推车829
第八节 探马 打花棍830
第十二编 人物志834
第一章 人物传略834
第二章 人物简介839
第三章 人物表859
附录888
附件933
后记937
热门推荐
- 1043184.html
- 3037942.html
- 2120275.html
- 3493019.html
- 1551001.html
- 2781429.html
- 592470.html
- 1700566.html
- 3871385.html
- 152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3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6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3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0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5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3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3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