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令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8229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古文献学-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目录学5
第一章 目录5
第一节 目录之功用10
一、入门之学10
二、鉴核古籍12
三、利用者之功用15
第二节 目录学之体例16
一、篇目16
二、叙录19
三、小序25
第三节 目录之分类30
一、《七略》及七分法32
二、四部分类法39
第四节 目录学源流42
一、官家目录43
二、私家目录51
三、史家目录59
四、补史目录72
五、方志著述目录75
六、专科分类目录78
第二章 经部84
第一节 经学历史84
一、古代六经86
二、孔子之六经及经学88
三、秦火前后之经学91
四、两汉之经学93
五、魏晋南北朝之经学97
六、隋唐之经学100
七、宋代经学103
八、元明经学105
九、清代经学107
第二节 经部类目112
一、易类114
二、书类116
三、诗类119
四、礼类120
五、春秋类124
六、孝经类129
七、五经总义类131
八、四书类131
九、乐类134
十、小学类134
第三章 史部137
第一节 史部源流137
第二节 史部类目141
一、正史类141
二、编年类185
三、纪事本末类204
四、别史类211
五、杂史类216
六、诏令奏议类220
七、传记类223
八、史钞类229
九、载记类232
十、时令类236
十一、地理类237
十二、职官类248
十三、政书类252
十四、目录类268
十五、金石类271
十六、史评类278
第三节 史籍体裁变革及新体裁史籍284
一、古代史新体裁史籍举要284
二、近代史新体裁史籍举要290
第四章 子部292
第一节 周秦诸子292
一、儒家之属294
二、道家之属295
三、法家之属296
四、名家之属296
五、墨家之属297
六、纵横家之属298
七、杂家之属298
八、农家之属299
九、小说家之属300
第二节 子部类目300
一、儒学类301
二、兵书类305
三、法家类306
四、农家类306
五、谱录类308
六、医家类311
七、天文算法类313
八、术数类313
九、艺术类316
十、典故类321
十一、小说类328
十二、杂学类330
十三、道教类334
十四、佛教类335
十五、其他宗教类337
第五章 集部339
一、楚辞类340
二、别集类342
三、总集类349
四、诗文评类354
五、词曲类356
第六章 民族文字古籍文献360
第一节 古民族文字文献360
一、佉卢文文献361
二、焉耆—龟兹文文献361
三、于阗文文献362
四、突厥文文献363
五、回鹘文文献364
六、察合台文文献365
七、西夏文文献366
八、契丹文文献369
九、女真文文献370
第二节 民族文字文献372
一、蒙古文文献372
二、藏文文献379
三、满文文献393
四、老彝文文献406
五、东巴文、哥巴文等文献410
六、老傣文文献414
七、古壮文文献419
八、老白文文献422
第二编 版本学427
第一章 版本427
第一节 版本释义427
第二节 版本功用430
第三节 刊刻释名434
第二章 古籍版刻史略437
第一节 历代之雕版437
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之技术条件437
二、雕版印刷史略438
第二节 雕版出现后之抄本470
第三章 版本类型术语473
第一节 古籍版本类型473
一、按刊刻时代区分473
二、按刻书机构区分473
三、按刻书地点区分476
四、按刻印情况区分477
五、按字体、订本区分480
六、按印制颜色区分481
七、按增删、批点、合刻等情况区分482
八、按活字质地区分482
九、按版本价值区分483
十、非雕版、活字版之版本485
十一、按书之装帧区分487
十二、按纸质区分487
第二节 古籍版本术语487
一、书叶各部位之术语487
二、装帧形式、装订技术等术语488
三、文内常用符号之术语491
第三节 纸张492
第四章 古籍版本鉴定常识494
一、古籍版本鉴定之作用494
二、古籍版本鉴定之基础495
三、古籍版本鉴定术语500
四、古籍版本鉴定方法及注意事宜500
五、雕印本之鉴定503
六、活字本之鉴定517
七、批校本、抄本之鉴定519
八、伪本之鉴定520
第三编 校雠学525
第一章 校雠之功用525
第一节 校雠释名525
第二节 校雠之重要性528
第二章 校雠必备之条件541
一、校雠必备众本542
二、校雠必通文字学544
三、校雠必通训诂学550
四、校雠必通音韵学556
第三章 句读与校雠560
第一节 校雠与句读560
第二节 句读错误举例563
一、当读而失读例563
二、不当读而误读例564
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读例566
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读例569
五、原文不误因读而误改例574
六、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例576
七、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例578
八、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例579
九、因字脱而误读例580
十、因文省而误读例581
十一、因不识古字通假而误读例581
十二、因不识古韵而误读例582
十三、因字误而误读例583
十四、因字衍而误读例584
十五、数读皆可通者例584
第四章 校雠方法586
第一节 校雠之依据材料586
第二节 校雠宜注意之问题593
第三节 校雠方法601
第四节 校雠成果之处理605
一、记载校雠文字之异同605
二、应否出校记之标准606
三、处理校雠成果之方式607
第五章 校雠学史610
一、周代之校雠610
二、两汉之校雠6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校雠613
四、唐宋元明时期之校雠614
五、清代之校雠618
参考书目625
后记627
热门推荐
- 1502667.html
- 3602383.html
- 2234498.html
- 2948797.html
- 1807705.html
- 3376685.html
- 531354.html
- 2267658.html
- 762103.html
- 859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6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2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8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5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5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1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857.html